APP下载

加州高校创新创业体系对应用型高校双创工作的启示

2021-09-15甘佺鑫袁铭张祯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

甘佺鑫 袁铭 张祯

【摘 要】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加州州立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成功经验,指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创业园区建设、加强校企校地合作等方面协同发力,打造符合地方高校自身特色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体系。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 创业生态链 创业氛围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利坚合众国西海岸,是美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州,据统计,2018年加州GDP达到2.96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把加州视为一个独立经济体,它的经济规模在全球排名第五。雄厚的经济实力得益于加州具有众多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创新和高科技闻名于世的硅谷就在加州。硅谷之所以诞生在加利福尼亚州,既得益于加州本身具备的创新创业环境,更大程度上得益于创新体系的支持。

从人才支持的角度来看,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为发达的国家,对人才具有高度吸引力,加州硅谷的各类高新企业能够成为各自领域的全球引领者,一方面是因为其吸引了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不同背景的优秀人才,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全球智慧;另一方面加州高校及其创新创业体系也为州内高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供给。

美国加州公立大学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研究型大学,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第二层次是州立大学,以加州州立大学为代表;第三层是加州社区学院,以圣巴巴拉城市学院为代表。不同层次的公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基于调研走访加州州立大学创新创业的情况,分析探讨加州州立大学创新创业体系对国内应用型本科财经类院校的启示。

一、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双创工作经验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

加州不少高校并没有设置全校性的双创必修课程,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学分。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商科学院教授的课程为主。以小班教学的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的频繁互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勤思多问。这种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课堂教学互动的形式,立足于专业的商科专业知识,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运进行创新创业的思考和探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用“双创型”教师讲授课程

在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加州州立高校许多教师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或者兼职从事风投等与商业相关的工作,拥有非常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这类创业经验丰富的“双创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另一方面他们非常注重分析数据,结合当前学校周边人口数量、人口的学历层次和产业的现状等,通过未来人口和产业的匹配度来预测情况。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量化的指标和具体的数据,从而得出有关社会创新创业现状的结论,培养学生严谨和务实的创业思维。

(三)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加州州立高校非常注重将创新创业氛围融入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当中,一方面建设了环境优雅和设施完备的咖啡屋和图书馆,给师生提供了交流创新创业思想、探讨创新创业途径的场地;另一方面学校提供免费或廉价的土地和房屋给校友企业、初创公司、学生开办的公司和科技创新公司,减轻初创企业初期的成本,同时也为学生接触创业者和学习创业经验提供便利。通过这两方面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州高校在校内营造了非常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从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校与社会共同构成完整的创业生态链

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支持。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相关人才,而社会则需要为人才去往相关领域创新创业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只有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成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链,从而有效解决高校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进而良性推动社会的创新创业。

(一)高校以创业需求为导向,提供完备的创业服务体系

加州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坚持以创业需求作为导向,形成完整的创业生态链,为校友、社区、教师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完备的创业服务。一是在创业初期进行把关。加州高校会在创业者创业前进行严格的财务预算审核,把效益和收入作为重要前置条件,确保创业者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创业过程中提供各种支持。加州高校会从创业风投和创业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还会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师资、创业孵化器、创业法律援助和到企业实习等相关服务,保证师生创新创业事业的稳步推进。三是重視校园成果的转换和申请专利。加州高校设置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帮助申请专利和进行成果转换,帮助师生把创新创业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实现其社会价值,并通过服务社会获取更大收益,促进师生创业企业长足发展。

(二)社会注重保障创业活动,提供专门的创业支持

美国对创业保障和支持十分到位,形成政府部门、第三方专业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多方提供服务的创业支持体系。从政府机构的角度来说,美国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主要职能是服务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融资、申请项目等,为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提供服务。同时,美国政府相关机构建立了许多会员制的企业协会、政府协会,为会员企业提供优质的政策咨询和校企政交流等服务。

从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角度来说,律师事务所在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法律支持,其中包括提供引导师生注册公司、进行法律咨询、吸引风投、解决创业过程中的法律纠纷等相关支持。律师事务所提供的专业法律支持,在法律层面极大地降低了高校师生在创业过程中,因缺乏法律知识或对创业法律法规不够了解而面临的风险,为高校师生创业成功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帮助。

从非营利性组织的角度来说,非营利性组织非常重视与高校校友会的联系,通过校友会这一平台建立起和高校之间的联系,获得高校对于创业的进一步支持。在加州高校,很多非营利性质协会和高校校友会集聚在大学旁开办公司,既是一种人力集聚的商业活动,也是校友回馈母校、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

(三)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创新并宽容失败

对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来说,传统思想的束缚少,因此对新思想、新事物有很大的包容性。在美国社会中存在着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依然可以保持不怕失败和敢于创新的念头,并且会利用高校和社会提供的相关支持,将创业付诸实践。

三、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工作的启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纷纷开设各类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各种创新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支持。借鉴美国加州高校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结合国情、地情和校情,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支持体系和多方协作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院校自身的创新创业水平。

(一)改变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思路,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建设创新创业课程要改变以往的思路,明确创业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的,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每个新时代学生都需要和都应具备的。

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培养过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将“三全育人”理念贯彻到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融入课程建设,注重在教学中让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培养过程。

二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性。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已经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当中,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专业性,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渗透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分析创新创业的各方面因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用创新创业领域中涉及专业最前沿的内容作为上课内容,与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最新的专业知识中领悟创新的内涵。

三要构造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构造学业是基础,就业是目标,职业是关键,创业是提升的“学业、就业、职业、创业”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要在学生“学业”中融入双创思维,加强双创的教与学。要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加强双创引导,用成功的毕业生创业案例启发学生。要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中贯穿双创理念,要鼓励毕业生以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

(二)打造“复合型”指导教师队伍,增强创新创业指导效果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复合型”指导教师队伍。“复合型”指导教师,就是指既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又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校内专职教师或校外企业家、投资人和创业成功者等。

一方面,学校可以将校内具有创业经验的专职教师组织起来,组成校内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牵头带领学生进行创业。如广西财经学院建立的“教师+学生+企业”的TSE项目形式,校内指导教师在项目中是企业股东和创业导师,学生的身份既是在校学生同时也是创业的合伙人,真正实现了与社会企业的无缝对接,让师生在实际企业运作中锻炼双创意识。

另一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邀请社会上优秀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人才以及创业成功的校友入校担任客座创业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对创业实践的理性认识,增强创新创业指导效果。

(三)完善校园创业园区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

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创业园区建设,除了创业园区最基本的教学和实践功能,增强创业园区的支持功能和交流功能,提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

一是在创业园区内建设专业服务部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利用校内法学等专业优势或联系社会上的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在校内成立公益性法律工作站,为校园内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和融资咨询等,让师生在咨询中了解怎么开办公司,了解劳动法,了解投融资的各项规定,从而在走出校园后就能马上进行双创的相关工作。创业园内还要成立成果转化或专利申请的部门,配备好熟悉成果转化和专利申请的人员,协助师生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和专利申报。

二是在创业园区内打造舒适的交流空间。在创业园内和校園内都要注重打造开放共享、环境舒适的交流空间,给师生思想碰撞提供交流的硬件环境,如类似创客咖啡、创客奶茶店等校园交流空间,让师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开启创新的思维,迸发创新的念头,涌现创造的想法。同时在校内要营造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在校内依靠本专业知识多动手、多创新,多锻炼,特别是引导学生多进实验室,多做实验,对失败的实验或项目多宽容、多总结。

三是在创业园区内成立校友创业基金。地方应用型本科财经类院校要积极联系校友,充分发挥校友的力量,建立校友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基本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校企政多方沟通协调,获取更多社会支持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的作用。不断促进学校专业和地方产业的对接,加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发挥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合作育人项目,发挥联动效应,注重产教融合。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联系,政府、院校和企业协会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既能解决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人才需求,又可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校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时可以借鉴美国加州高校的有益经验,加强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注重营造校园内鼓励创新并包容失败的环境氛围,打造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功能完善的创业园,全方位支持师生创业。地方高校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推进创新创业工作,这既有利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泽红,甘佺鑫.基于经济学视角的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9(19).

[2]殷君.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6).

[3]林金剑,车朝平.校政企协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

[4]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5]张琤,李明,高航.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2).

【作者简介】甘佺鑫(1980— ),男,广西贵港人,广西财经学院招生就业处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教育经济与管理;袁 铭(1990— ),男,通讯作者,湖南娄底人,广西财经学院招生就业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张 祯(1993—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财经学院招生就业处职员,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

(责编 黄 煌)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高校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