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构建

2021-09-15许素菊张艺莹支克蓉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立德树人

许素菊 张艺莹 支克蓉

【摘 要】本文分析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现状,认为构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为研究生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提供制度依循和导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构建应引入多元评价主体、设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并设计合理的评价组织框架确保评价机制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 立德树人 评价机制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明确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研究生导师是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必须综合采取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意识、造就高素质导师团队、构建立德树人評价机制等措施以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

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和关键力量,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成为品德之师,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和使命。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强调要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体系”,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作为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教育评价作为教育发展的“指挥棒”,事关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教育评价上突出立德树人,目的是引导教育回归根本。以往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不力等情况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工作。目前,学界从多视角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关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构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作用就是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对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为研究生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提供制度依循和导向功能。

二是有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是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且在一定教学环境中可以相互促进的对象性关系。以往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偏离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立德树人评价机制,将立德树人履职成效作为评价考核研究生导师的核心内容,为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可考核的评价激励机制,能更好地解决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运转、监管、考核和评价等问题。立德树人评价体系,将研究生作为多元评价的一个主体,对导师立德树人履职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新时代应大力倡导研究生导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高素质研究生导师队伍。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面临不少困难,研究生培养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生源质量、导师队伍、培养定位和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等诸多因素,其中培养定位,即“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以及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培养定位具有导向性功能,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科研水平的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对培养过程质量控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人。新时代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提升质量为主线,加强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推动研究生教育工作进入质量时代。

二、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构建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构建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引入多元评价主体以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并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体系。

(一)引入多元评价主体

从整体上看,考核主体是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无论是在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设定、规范、建立、执行,还是在中后期的监督、反馈等环节都需要各主体之间有效配合,减少评价指标信息来源单一、误导以及隐瞒等情况,使评价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导师立德树人的实际情况,发挥其真正的激励作用。

(二)建立科学体系

1.评价标准

以事实为基础,品德为主论,成果为依据,广泛听取专家、上级、学生的意见,坚决反对打击报复、徇私舞弊、剽窃抄袭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2.评价内容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内容应从教学与育人两个维度考量。教学方面涉及所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培养条件优化三个指标。育人方面涉及指导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责任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导师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四个指标。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有主体考核法、激励评价法、奖惩考核法与社会监督法等方法(见图1)。这四种评价方法彼此互补,组合使用可以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主体考核法主要是以考核主体(即研究生、研究生导师、所在院系、所在院系的同事)对考核对象在个人品行、专业素质以及政治素养特别是在实践中对所指导的研究生的影响为依据而进行考核的方法。激励评价法与奖惩考核法则侧重通过考核指标的设定,通过量化考核的方法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践行情况进行评价,以分数为基准为立德树人规范的执行提供最直接的动力。社会监督法则从外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进行反馈。

三、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运行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建设是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建设,做“四有”好老师、培育“四有”青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迫切需要。建立以多元主体关系框架、评价体系组织框架与运行框架为一体的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是促进教书与育人相协调的有效尝试与可行路径,“通过导师与研究生的充分合作与互动,最终实现‘立己达人和‘成人成己的目标”。

(一)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运行逻辑

以满足导师与学生的评价需求为主线。通过评价,一方面让研究生导师可以理性而直观地观察自己被评价的过程、接收多元主体评价的结果、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自己的反馈意见。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自身作为直接的评价主体的重要性。

以明确考核对象、制订考核计划、实施评价、结果反馈为路线。通過在主体集合中明确所需的考核主体,制订考核计划来完成运行的准备工作。基于所设指标量化评价,对研究生导师在育人与教学两个方面所彰显的个人品格、专业能力、政治素养选取奖惩考核法、主体考核法、社会监督法或者激励评价法进行评价。最后通过主体反馈、过程反馈以及综合整理弥补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做好下一次评价工作。

以多主体联动参与为基石。为了使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具有可行性与全面性,围绕研究生导师的多主体参与是基础也是根本。改变传统评价体系无法反映实际、无法科学客观的缺点,需要扩大主体范围,提高主体的多元化。

以便利评价与服务型评价为目标。学校或者学术委员会以得到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将不同时期各导师的评价数集成于相关部门。整合管理力量,研究简化寻找主体以及确定评价过程的时间与资金成本,利用科学技术创新评价体系,构建便利服务型评价平台,通过线上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二)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运行框架

1.多元主体关系框架

在多元主体中,导师本人、研究生以及所在院系为直接关联主体(见图2)。直接关联主体以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为核心,所在院系直接负责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践行的指导;间接关联主体为研究生院和学校学术委员会,集中管理直接联系主体,以及通过制订一系列的考核办法以推动整个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运行。直接关联主体的职责更多的是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制订与实施反馈,而间接关联主体则更多地承担外部的反馈与监督工作。

2.评价体系组织框架

评价体系组织框架主要是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组成的构建体系。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要改变以往片面的以学术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将导师对研究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以及对研究生日常教学、学术指导和科研成果纳入年度岗位考核指标体系中,实现从单一的“学术”评价机制向“学术育人”双轨评价机制转变。

(三)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运行流程

将主体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才能达到评价机制有效可循环运行的目的。图3所示的评价机制的运行路径包括明确考核对象、制订考核计划、评价过程以及结果反馈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运行相互依存,整体来说要在主体明确的情况下通过制订考核评价计划,设定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在实现内部评价过程优化的基础上,通过主体、实施过程的反馈,完善评价体系以实现该过程的优化以及可循环。尤其要重视研究生对导师履行职责的评价,加强对研究生导师履职的监督,营造研究生导师自觉认同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运用评价激励手段,提高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Z1).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1).

[3]倪国栋,高富宁,王文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内涵、结构与测量量表开发[J].高教论坛,2019(9).

注:2019年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研究”(JGY2019006)

【作者简介】许素菊(1965— ),女,汉族,湖南永兴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艺莹(1995— ),女,汉族,黑龙江大兴安岭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支克蓉(1993— ),女,汉族,湖北随州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浅谈多元评价机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