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微课设计与开发实践
2021-09-15陆钰涵邓凡曲
黄 桥 ,陆钰涵 ,邓凡曲
(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遵义 563006;2.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在前期“在校护生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1],本研究团队联合本地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重点设计和开发了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本土化微课教学资源,以满足区域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迫切需要。本文以“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为例,对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具体情况进行介绍。
1 “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微课设计
1.1 微课知识点筛选与整合
1.1.1 微课知识点筛选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护考考点等提取各章节知识点,并从中筛选出适合制作微课的部分内容。微课主题一“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筛选出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表现和颅内压增高患者护理措施等4个微课知识点;微课主题二“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筛选出颅底骨折临床表现、颅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及不同类型颅内血肿意识障碍特点3个微课知识点。详见表1。
1.1.2 微课知识点一级目录 将筛选出的微课知识点进一步从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内容多少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后进行整合与重命名,从而重新组织梳理出微课知识点一级目录,即微课名称。微课主题一“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整合与重命名后的微课知识点一级目录包括认识颅内压、颅内压测定方法及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表现等5个内容;微课主题二“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整合与重命名后的微课知识点一级目录包括颅底骨折临床表现、脑脊液外漏的护理以及不同类型颅内血肿意识障碍特点等4个内容。详见表1。
1.2 核心资源微视频设计
1.2.1 微课知识点二级目录 在微课知识点一级目录基础上,结合知识点独立性、完整性、内容多少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与命名知识点,从而组织梳理出微课知识点二级目录,即微视频名称。微课主题一“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组织梳理出的微课知识点二级目录包括认识颅内压、颅内压测定方法及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表现等7个内容;微课主题二“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组织梳理出的微课知识点二级目录包括颅底骨折临床表现、脑脊液外漏的护理以及不同类型颅内血肿意识障碍特点等4个内容。详见表1。
表1 “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微课设计
1.2.2 微视频开发方式 微视频开发方式分为自主开发和参考引用。“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所有微视频均为自主开发,其中颅内压测定方法、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以及颅骨骨折患者的护理采取现场拍摄方式,由医院护士在临床科室拍摄完成,其余内容在校内的护理系微课摄制工作室进行计算机PPT录屏制作。临床科室现场拍摄内容除了操作视频外,还拍摄了科室宣传视频,让学生能够真实直观地看到临床科室环境和了解相关情况。详见结果部分的课程门户网站链接。
1.3 配套资源设计
1.3.1 课件与讲稿命名 采用计算机PPT录屏自主开发微视频时,需自主设计与制作相应课件,并撰写讲稿,此处课件与讲稿命名同前面的微视频名称一致,采用现场拍摄方式自主开发的微视频则无课件。
1.3.2 习题(1)习题应紧紧围绕核心的微视频设计,涵盖微视频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2)明确设计的题型与数量,题型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或简答题等,选择题以护考对应的A1、A2、A3和 A4型题呈现。
1.3.3 讨论(1)讨论主题应与相应微课知识点紧密相关;(2)明确设计讨论形式并给出清晰描述,如直接提问、给出论点以供讨论、案例分析等;(3)重质量,数量不宜过多。
1.3.4 拓展链接(1)主题应与相应微课知识点紧密相关;(2)明确设计拓展链接形式并给出清晰描述,如整理好的文档资料、网站链接、微信公众号等,必要时标注好引用出处;(3)重质量,数量不宜过多。
1.3.5 思维导图(1)设计要符合思维导图基本要求,力求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关键词精练有力;(2)一般一章设计一图即可,以系统展示整章内容与逻辑关系。详见结果部分的课程门户网站链接。
1.4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画面/内容、音频解说词和预计时长4部分;(2)教学环节应包括片头、导入、讲解、小结和片尾等;(3)音频解说词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并与相应教学环节和画面/内容对应无误。详见结果部分的课程门户网站链接。
2 结果
“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微课开发见表2,具体开发情况可登录课程门户网站进行浏览,网站链接如下:https://mooc1-1.chaoxing.com/course/216600843.html。
表2 “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微课开发
3 讨论
3.1 “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微课设计与开发反思
在“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微课设计与开发中,紧紧围绕微课知识点筛选原则[2],选取颅内压测定方法等需要体现动态特征的操作过程作为设计开发内容;选取“认识颅内压、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等教学内容体量小、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作为设计开发内容;选取“颅底骨折临床表现”等需要较多图像、易考和易错的知识点作为设计开发内容;选取“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表现、不同类型颅内血肿意识障碍特点”等教学中的重、难点作为设计开发内容;选取“脑疝的护理、脑室外引流的护理、脑脊液外漏的护理”等与临床实际贴合紧密的内容作为设计开发内容。由表2结果可知,最终完成11个微视频,其中临床现场拍摄3个,计算机PPT录屏8个,微视频总时长55分46秒,平均时长约5分4秒,课件与讲稿19份,习题34道,讨论5个,拓展链接8个,思维导图1张。通过核心资源微视频、习题与拓展链接等配套资源的设计开发,形成涉及具体教学内容即“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微课资源包,为后续进一步信息化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改革等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研究以“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为例,通过微课知识点筛选、核心微视频设计、配套资源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4步,实现将传统以章节为单元的教学内容向知识点更明确、内容更紧密、设计更精良的微课教学资源包转变。按照“微课主题—微课知识点筛选—微课知识点一级目录—微课知识点二级目录”逐层细化、路径清晰、由繁到简,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易操作执行的微课设计与开发路径。
3.2 设计与开发本土化外科护理学微课资源的必要性
外科护理学以创伤、感染、肿瘤、畸形、梗阻、功能障碍等外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如何对外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临床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获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支撑课程、更是护理岗位必备的核心技能课程。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应突出“必须、够用、重实践、讲技能”的专业层次特点。目前国外微课资源主要有可汗学院、TED、Coursera等,国内有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华文慕课、网易公开课、人卫慕课、学堂在线、智慧职教、智慧树、中国微课网以及各大学开设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等。其中,在中国大学MOOC和人卫慕课平台中均有外科护理学、手术室护理和外科手术技能教学等理论及技能实训微课资源,分别由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都铁路卫生学校、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和同济大学设计开发。这些微课资源各有特色,但其共同点都是根据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和能够获取的相应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并且开放学习具有时限性,因此不能随时随地、针对性地适用和满足我校师生教学所需。
3.3 外科护理学微课设计与开发后的思考
学者郑小军[3]认为,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本研究旨在通过设计开发核心资源微视频,配套资源课件及讲稿、习题、讨论、拓展链接、思维导图等,构筑起方便本校师生教学所需的微课资源包。教研团队将进一步挖掘与融入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教学资源,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同时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应用好微课教学资源包,以期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同伴合作支持以及与教师及时有效的沟通等途径达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性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