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致病菌的检测结果及其耐药性研究
2021-09-15刘小朵
刘小朵
南通大学附属通州医院检验科,江苏南通 226300
尿路感染属于临床泌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等均造成不良危害。其中复发性尿路感染指的是一年间频繁复发尿路感染,次数超过3次,其治愈难度较高,不易被有效控制。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以尿急、尿频、尿痛、会阴不适等为主[1]。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多采用抗感染药物,如头孢菌素、喹诺酮等,然而尽管抗菌药物等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但长期用药容易提高病原菌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及治疗成本。因此,应合理分析病原菌类型,同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保证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2]。该文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 24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为例,简述病原菌检验种类及药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抽选于该院接受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1 240例作为研究目标,包括男性患者785例,女性患者455例,年龄最低为36岁,最高为78岁,平均年龄(55.1±1.4)岁,病程时间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病程(3.1±0.5)年。纳入标准[3]:①均为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半年内发病频率>2次或1年内发病频率>3次;②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且积极配合该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脏器疾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抵触参与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方法尿液样本采集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如何自行留取尿液样本的技巧,并叮嘱其在清晨早起后至早餐前留取样本。样本留取前,患者应使用蘸有生理盐水或清水的一次性医用棉球对外阴部进行擦拭,重点清洗尿道口,尿液样本应选择中段尿。使用盛接皿留取适量中段尿后,再转移至无菌尿杯中,并与样本留取后2 h内送至病理科进行检验。
1.2.2样本检验方法严格按照常规尿液样本细菌培养操作标准进行,将样本中的尿液接种在血平板表面,同时接种在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的表面,将3个培养容器放置在恒温箱内孵化,要求恒温箱温度设定为37℃,内部二氧化碳浓度为5%,连续孵化24 h。孵化完成后采用革兰氏染色法,并记录细菌数量。以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确认细菌的具体种类,再选择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等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确认,详细记录检验结果。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且记录患者致病菌类型,同时以临床常用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探究病原菌耐药性。
1.4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致病菌类型分析
此次共分离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株69株,革兰氏阳性菌株59株,真菌2株,见表1。
表1 致病菌类型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Type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2.2 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分析
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敏感性中等,对阿米卡星、头孢吡圬、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见表2。
表2 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susceptibility result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2.3 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分析
药敏结果所示,革兰氏阳性菌对四环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性强,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见表3。
表3 革兰氏阳性菌药敏结果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susceptibility result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3 讨论
复发性尿路感染属于泌尿系统常见病症之一,患者发病后存在反复复发的特点。单纯性尿路感染患者通常不会出现全身性症状,大多数体温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只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烧(37.3~38.0℃),因此会导致患者忽略自身病症。待病情逐步发展后会出现尿痛、尿频、发烧、腰部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尿、尿失禁、会阴部疼痛、下腹部膀胱区疼痛[4-6]。为快速评估患者病情,通常以尿常规检查为主,如判断为疑似病例后需进一步采取B超检查、尿液样本细菌培养等检测。而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病情相对复杂,且治疗难度更高,通常广谱抗菌药物只能起到缓解病情的效果,无法切实减轻或治愈疾病。这是由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致病菌经过长期抗生素干预,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也就是广谱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大幅下降,加之我国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同样易产生耐药菌株。因此实际治疗时应留取患者尿液样本,针对尿样内致病菌进行培养,进一步确定抗菌药物敏感性[7-9]。
此次研究共获取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共69株(占比53.08%),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非发酵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共59株(占比45.38%),主要包括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仅有2株(占比1.54%),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这与李晓冰[10]的研究中,纳入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致病菌获得12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共63株,革兰氏阳性菌共55株,真菌仅有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结果一致。研究中,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所获取的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敏感性中等,对阿米卡星、头孢吡圬、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革兰氏阳性菌则对四环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性强,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
其中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均为临床较为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在大量使用后致病菌就会形成一定耐药性,部分特殊情况下还会产生交叉耐药性,因此为患者实际治疗时应尽量降低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量,尽量降低高耐药性菌株的产生率[11-12]。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等药物针对致病菌的作用靶点相对较多,加之其属于窄谱系抗菌药物,对致病菌的针对性更强,因此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13-15]。
综上所述,在实际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时应尽早开展尿样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检验结果确定致病菌种类和药物敏感度,借此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