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分布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
2021-09-14陈利武
陈利武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钙以及其他物质逐渐流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脆弱的骨骼在经受外力时特别容易发生骨折,在不经受外力冲击时也会由于人体自身骨骼承重而出现自发的骨骼压缩骨折[1]。对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一般是采用椎体成形术[2]。使用骨水泥使椎体成形,通过骨水泥的注入让人体骨骼支撑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快速让患者的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由于效果良好,骨水泥手术开展数量越来越多,但是骨水泥手术并不是完美的,骨水泥注入人体后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是对于骨水泥的分布产生的相关影响的研究资料并不多[4],基于以上的情况,本次研究选择自2018年6月—2020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9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根据骨水泥分布将其进行分型并进行相关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来医院就诊的9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根据骨水泥分布将其分为Ⅰ型25例(骨水泥分布不超过椎体中线,且不接触椎体上下缘),Ⅱ型26例(骨水泥分布不超过椎体中线,接触椎体上下终板),Ⅲ型20例(骨水泥分布超过椎体中线,不接触椎体上下终板),Ⅳ型23例(骨水泥分布超过椎体中线,接触椎体上下终板)。Ⅰ型男女比例为12/13,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为(70.35±2.56)岁;Ⅱ型中男女比例为13/13,年龄64~74岁,平均年龄为(71.01±2.01)岁;Ⅲ型中男女比例为12/8,年龄62~73岁,平均年龄为(70.52±2.31)岁;Ⅳ型中男女比例为12/11,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为(71.20±2.30)岁。94例患者均无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研究对比。所有参与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由同一医生完成。患者为俯卧位,医生使用C臂进行辅助定位,在标记部位进行骨水泥注入操作,操作结束后由C臂确定骨水泥注入情况。术后常规给予治疗骨质疏松药物。
1.3 疗效判定/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术前、术后7天以及术后个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5]、Cobb角以及相邻椎体前缘压缩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软件为SPSS 20.0,计数资料表示为(n,%),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使用t检验,组间采用方差分析,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统计结果
由表1可知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患者术后7天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各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统计(分,±s)
表1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统计(分,±s)
时间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F值 P值术前 37.92±2.7238.25±2.3438.45±2.3638.54±2.140.3100.817术后7天 20.31±2.3520.61±2.7020.44±3.0120.42±2.900.0520.984术后6个月 15.01±3.0214.96±2.8714.79±2.9114.86±2.680.0260.994 t术前vs.术后7天值 32.86334.17032.51432.281 - -t术前vs.术后6个月值 42.19440.61442.36142.236 - -P术前vs. 术后7天值 <0.05 <0.05 <0.05 <0.05 - -P术前vs.术后6个月值 <0.05 <0.05 <0.05 <0.05 - -
2.2 患者Cobb角统计结果
由表2可知可知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患者术后7天及术后6个月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但各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Cobb角数据统计(°,±s)
表2 Cobb角数据统计(°,±s)
时间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F值 P值术前 15.58±6.5315.43±6.1215.62±6.5315.51±6.350.0040.999术后7天 7.62±0.867.56±0.757.63±0.877.64±0.900.0450.987术后6个月 8.01±1.237.98±1.337.96±1.218.01±1.600.0070.999 t术前vs.术后7天值 8.0958.1728.0838.068 - -t术前vs.术后6个月值 7.6307.6397.6857.542 - -P术前vs. 术后7天值 <0.05 <0.05 <0.05 <0.05 - -P术前vs.术后6个月值 <0.05 <0.05 <0.05 <0.05 - -
2.3 患者相邻椎体前缘压缩率统计结果
由表3可知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患者在手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得到了改善(P<0.05)。
表3 椎体前缘压缩率统计(%,±s)
表3 椎体前缘压缩率统计(%,±s)
时间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术前 35.34±1.0335.41±0.9835.42±0.7935.71±0.70术后7天 13.12±0.5113.22±0.4213.26±0.5313.32±0.51术后6个月 17.52±6.3315.32±6.1215.44±6.2215.34±6.13 t术前vs.术后7天值 129.687133.399127.867128.520 t术前vs.术后6个月值 18.63821.63921.47521.583 P术前vs. 术后7天值 <0.05 <0.05 <0.05 <0.05 P术前vs.术后6个月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椎体骨折是骨折中比较严重的一种骨科疾病,由于椎体中走行着各种神经和血管,一旦发生椎体骨折就可能会对重要神经和血管产生损伤,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6]。椎体也有很重要的承重作用,椎体骨折发生后会导致患者行动困难,在治疗前完全卧床,严重影响个人正常的生活,需要及时进行治疗[7]。椎体骨折后经常会伴有脊髓损伤,手术难度极大。目前对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质一般是采用椎体成形术,使用骨水泥作为修补材料,骨水泥遇水变为固体,经过手术操作注入椎体内部[8]。骨水泥可以加强骨骼的强度,提供一定的承重能力,恢复骨骼的功能,减少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但是骨水泥并不是一种没有缺点的治疗方式,由于骨水泥的成分和强度与人体正常的骨组织不同,骨水泥的分布也会对相邻骨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直接与骨水泥接触的人体骨骼会产生磨损,对于相邻骨骼的长期状态也会有不良影响[9]。骨水泥的这些特性对老年人影响较大,老年人骨质中的钙流失十分严重,骨骼比较脆弱,如果骨水泥填充分布不恰当,长期对相邻椎体造成磨损,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就容易对老年人造成较大影响,加速骨质损伤。骨水泥长期使用后也会发生松动,对填充部位周围的骨质产生损害,所以骨水泥填充方案应该谨慎考虑,做出对患者最有益处的选择[10]。
本次研究发现单侧且接触椎体上下终板会导致长期椎体前缘压缩率增加,增加了相邻椎体骨折概率[11]。单侧椎体中注入骨水泥会造成椎体受力异常,在长期恢复过程中这种受力不平衡会造成对侧椎体骨骼受力增加,引起肌肉组织的变化,进而影响相邻椎体的受力,影响相邻椎体的稳定性,成为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对于骨水泥越过椎体中线且接触椎体上下终板的患者类型来说,结果发现本型患者的相邻椎体压缩率低于越过椎体中线且接触椎体上下终板的患者,说明骨水泥的广泛填充可以降低对相邻椎体的损害。经过本次研究证明骨水泥的分布不会影响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Cobb角度数,但是不能忽略骨水泥对机体长期的骨骼损伤[12]。
我国即将迈入老龄化,高龄人群占比逐年增高,探索和改善骨质疏松治疗方式方法不仅会提高患者本人的生存质量,免受疾病的困扰,对于患者家属来说也极大的减轻了负担,从长远来看可以减少因为骨质疏松而长期卧床导致生活无法自理人群的比例,探索和改良治疗方法可以免于患者重复接受手术,造成不可逆的医疗损伤。骨水泥分布不仅需要结合患者本身骨质疏松的状况和治疗需求,也要考虑长远对于患者相邻椎体的影响,在两者之间做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对于骨水泥分布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目前并没有明确的骨水泥分布要求标准,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相关经验的累积,才能将骨水泥分布进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在患者实际需求和长期发展中做到平衡和兼顾。治疗不应该仅仅着眼于当前,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该思考治疗对患者长期产生的影响,骨水泥在长期的椎体成形治疗中已经暴露出来了一些缺陷,也已经有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研究,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该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尽量避免进行单侧的接触椎体上下终板的骨水泥填充方案,减少对患者的后续损伤。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也应该多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及时关注自身身体异常,定期到医院检查,可以服用一些补钙产品,如果出现异常疼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在患者出院前应该做好相关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院外护理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状况。
综上所述,实行骨水泥手术应该避免进行单纯单侧填充并接触椎体上下缘,应该在考虑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考虑治疗方式对患者未来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