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2021-09-14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810000陈田风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810000)陈田风
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属于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1]。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考虑与支气管及肺部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等相关[2]。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中以长期咳嗽、咳痰、气促及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等为主要表现,疾病进展可能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3]。
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病情复杂多变,临床治疗仅能缓解症状,无法彻底治愈疾病;因此,护理干预发挥重要临床意义,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充分发挥协同作用[4]。肺动脉高压是肺源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理基础,因此,其护理干预以改善肺动脉高压,延缓病情发展为主要原则;肺动脉高压改善可有效地降低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死率[5]。我院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共收治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53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旨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53例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7)与对照组(n=26)。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为(62.25±5.78)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为(5.36±0.87)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10例、Ⅲ级14例、Ⅳ级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为(61.89±5.64)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为(5.28±0.84)年;NYHA分级:Ⅱ级11例、Ⅲ级13例、Ⅳ级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心功能NYHA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相关诊断标准[6],并经心脏彩超及心电图确诊;②NYHA分级:Ⅱ~Ⅳ级;③年龄≥18岁;④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原发性心脏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心脏病者;②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或其他原因导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者;③严重脑、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④精神功能异常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积极指导用药,保持合适体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临床症状、治疗及预后等情况,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提高疾病认识,正向面对疾病。与患者积极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给予鼓励及安慰等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临床依存性。②呼吸系统功能训练护理:对患者呼吸功能进行评估,协助调整体位,拍背清除痰液,改善肺泡功能;鼓励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等,提高膈肌运动功能,必要时给予低流量吸氧。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状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肺康复性训练。③饮食护理:嘱咐患者饮食以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饮食为主,多食水果、蔬菜,保持肠道润滑;少食多餐,忌烟忌酒,忌辛辣刺激,纠正不良饮食习惯。④环境护理:保持适宜温度及湿度,定时通风消毒,保持室内清洁,营造良好医疗环境,防止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等。⑤并发症护理: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预防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加强夜间护理,防止突发心脏问题。⑥运动护理:鼓励患者根据自身耐受力进行适量散步、慢跑及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促进心肺功能恢复。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②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AS评分越高,焦虑越严重;生活质量分[7]为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和认知等方面,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肺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FEV1、LVEF心肺功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FEV1、LVEF心肺功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EV1、LVEF心肺功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3,P=0.000;t=5.269,P=0.000)。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心肺功能比较(±s)
附表1 两组心肺功能比较(±s)
注: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与护理前比较。
组别 n FEV1(L) LVEF(%)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7 43.68±4.17 58.83±5.24* 41.25±4.08 63.91±6.04*对照组 26 44.12±4.25 51.76±5.09* 41.49±4.21 55.29±5.87*t-0.380 4.983 -0.211 5.269 P 0.705 0.000 0.834 0.000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17例(62.96%)、一般9例(33.33%)、不满意1例(3.70%),对照组护理满意8例(30.77%)、一般11例(42.31%)、不满意7例(26.92%),整体护理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30,P=0.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
2.3 两组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49,P=0.000;t=3.617,P=0.001)。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附表2 两组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与护理前比较。
组别 n SAS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7 59.21±5.34 31.19±3.82* 68.49±6.47 85.43±7.26*对照组 26 58.79±5.28 42.35±4.17* 69.03±6.52 78.34±7.01*t 0.288 -10.149 -0.303 3.617 P 0.775 0.000 0.763 0.001
3 讨论
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肺部病变和胸廓性疾病所引起心室肥厚扩张,心功能受损,影响机体生理功能[8]。另一方面,机体缺氧状态、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是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发生的主要生理病理学基础,肺血管刺激收缩,肺血管重构,肺部阻力升高,进而诱发肺动脉高压[9]。疾病发展,造血系统被激活,继发性红细胞大量生成,血液黏稠度升高、凝集,进一步加重病情,恶性循环。临床中,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疾病进展可能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状,积极护理干预,预防肺动脉高压发生可有效降低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死率,积极改善患者预后情况[10]。
考虑到该疾病病程长、临床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等特点,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疾病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成为该领域研究重点内容[11]。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以整体化、系统化、细节化及标准化为特点,侧重于重视患者心理及精神等多方面因素状况,充分激发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性;强化疾病监测力度,通过一系列干预手段,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态,减轻机体心脏负荷,最终达到改善心肺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12]。本研究给予患者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呼吸系统功能训练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并发症护理及运动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综合护理干预的优越性。系统全面的健康宣教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护理工作,可以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引导正面情绪,消除其畏惧疾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乐观面对,增加治疗成功的信心,最终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3]。拍背清除痰液,有效改善机体肺泡功能;合适的体位调整,可以通过自身重力作用使膈肌下沉,进而增加胸腔容量,心脏负荷减轻后,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随之得到改善。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状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深呼吸等训练可以提高患者身体耐力,改善呼吸功能及肺功能状态;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等也可进一步改善肺通气量及膈肌运动功能等[14]。进行并发症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评估病情,若发现不良征兆应迅速反应,对症处理。
FEV1是临床中判断通气功能障碍类型和损害程度的最常用参数;LVEF从容积的角度反映心室的射血功能,是判断心力衰竭类型的重要指征[15]。本研究护理后,两组FEV1、LVEF心肺功能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减轻其损害程度。此外,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证实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缓解了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具有正向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