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曲线解析
2021-09-13魏凤琴
摘 要: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选择题中频繁出现,它不仅考查学生数形结合识图用图的能力,还要求学生能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各种化学过程,来解决比较微粒浓度大小等的问题,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甚至个别同学有惧怕心理.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此类曲线的方法,突破解题的思路.
关键词:滴定曲线;酸碱中和;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2-0099-02
收稿日期:2021-05-05
作者简介:魏凤琴(1967.7-),女,河北省秦皇岛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一、典例分析
二、方法整合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出解决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首先,要关注题干和图像的横、纵坐标,搞清楚是酸加入碱中,还是碱加入酸中;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常见的特殊点:如利用起点可看出酸性或碱性的强弱,这在判断滴定终点时至关重要;利用滴定终点(中和点)、pH=7的点(中性点)、酸碱中和一半的点(一半点)、过量点、曲线的交点及拐点等,可准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比较微粒浓度的大小、计算电离常数和水解常数、列出电荷、物料及质子守恒式等;再次,要明确酸碱滴定过程中的定量关系:①电荷守恒关系在曲线的任何点均存在,②物料守恒可以根据所加酸或碱的物质的量进行确定,但不一定为等量关系;③质子守恒式可根据某点的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经过变换,消去不水解的离子得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魏万青.金版教程·高考科学复习创新方案·化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