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集团化企业投融资模式

2021-09-13张春伟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9期
关键词:集团化投融资企业

张春伟

摘要:对投融资进行管理在企业的经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在我国目前的大部分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所面临着的最大问题也就是企业如何实现扩大企业盈利空间、改善企业的运营状态的目的。与此同时,如果能够不断地提升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就可以让流动金融资源在社会中可以持续获取恰当的运用,也就是实现货币与资金间的融通。而各类型资金相互吸收利用,能够使得外汇间的交易更频繁。而这些交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加强企业的投融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地分析企业投融资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探讨建立行之有效的的投融资管理模式,以期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投融资

1.现代集团化企业投融资面临的问题

1.1集团化企业选用的投融资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集团化企业开展投资活动从市场的角度而言有利于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长,并且能够优化集团化企业内部的资金配比。但我国目前大多数集团化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不够多样化,投融资的运作方式也过于简单,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具备综合性特征的投融资管理模式。一方面,部分集团化企业开展的投资活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市场趋利趋势,这表现为企业只管眼前利益,不注重中长期的利益回报。更有甚者仅片面地试图通过冒险与激进的投资行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且,有些集团化的企业往往将投资固定于某个方面,也就是仅选择回报率较高的、利润空间大的投资主体,而不会在判断市场的整体、宏观状态的基础上,挑选出适宜企业自身的综合性投资方案。很明显地,这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投资风险,所面临的损失也将更加惨重。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集团化企业在开展融资活动时,更多地仅依赖于在银行机构进行贷款的方式,忍受着高额的成本负担,而现今集团化企业有着更广的可选项,可选渠道也更宽泛,集团化企业完全可以选择并制定一套综合性较强、性价比也较高的融资方案,得以实现自身的融资需求。

1.2集团化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不够规范

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有部分集团化企业时常利用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漏洞,在开展投资活动时见缝插针,搞投机行为;一些集团化的企业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去操作企业投融资的行为,为了逃避税收搞私下交易。并且,集团化企业开展投融资活动本身就承担着一定程度的风险,资金安全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安全保障,因此,集团化企业更容易因自身的投机行为而使得企业蒙受财产损失,更有甚者还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此外,还有部分集团化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快速地谋取私利,私下进行企业财务报告的伪造或变造,为企业实现投融资目的制造便利条件。这些极不规范的行为不仅使得集团化企业蒙受损失,也严重地影响了现有投融资市场的秩序,使得国家与社会处于财务资金的安全隐患中。

1.3集团化企业投融资市场研判能力有待提高

集团化企业开展投融资活动时必须充分地结合当下的市场趋势,做出正确的研判,只有通过科学以及合理的投融资管理评价,才能确保集团化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处于安全的状态,才能确保企业资金链条不会面临断裂的困境,才能使得投资的资本有保障,融资的资金可偿还。但是在现今一些集团化企业的投融资行为管理中,其开展的投融资工作并未充分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匹配市场规范下投融资形式。这正是由于企业的投融资行为未通过专业风险控制分析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监督评价而导致的。这些集团化企业开展的投融资业务,丝毫不能经受市场波动带来的考验,而往往因金融市场的波动而遭受重创,进而血本无归。而还有一些集团化企业在对国外进行投资时也没有经过缜密的市场研断,投资决策往往较盲目,最终致使资本有去无回;也有集团化的企业对国外的融资资本进行盲目的引进,最终导致自身企业被恶意收购,从而导致资本控制权的丧失。

2.集團化企业投融资模式分析

为了解决目前一些集团化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面临的一些难题,秉承集团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企业应当从多方面改善投融资管理模式,对资金进行集中化管理,降低财务费用,同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预防金融风险,服务集团内部的相关成员,得以助推集团的持续性发展。因此,集团化企业可以全面性地管理投融资资源,形成金融产业中心,不断化解投融资活动中产生的风险,以求实现投融资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2.1统筹管理集团化企业融资资源,防范、降低融资风险

集团化企业应当对其金融产业开展最大化的效力发挥,将存量资产盘活起来,并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创造出额外效益。同时对产权结构进行优化,可以通过股权转让以及股权回购等方式使得企业产权结构实现多样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核心产业企业开展收购活动,对非主导型的产业企业进行出售或者重组,尽量将集团内的优质资产与资源分配到核心产业中,以求实现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拥有了稳定的现金流,并对企业所形成的债务池实现风险管理。

2.2多渠道接触金融机构,创造合作契机

集团化企业通过建立金融产业中心,可以实现对整个集团化企业的融资管理,从而实现统一的对外沟通的契机。在整个投融资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获取多赢的机会与效果。比如,在企业成立金融产业中心之后,企业集团乃至集团内部各成员对外贷款事项所涉及的金融机构、金融渠道数量明显有所增加,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更能够增加如其他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以及融资租赁企业等成为合作伙伴。由此可见,金融产业中心对集团化企业顺利、有序开展投融资活动的作用不容小觑。

2.3实现多元化融资,优化融资策略

由于实体企业的经济形势当下并非很乐观,集团化企业在这种形势下可以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在融资存量与增量之间寻找平衡点,同时确保存量能够被优先使用,而增量实施规划使用,充分地发挥自身现有资源的作用;还可以对股权融资及债权融资进行协调,运用永续债等具备股权融资性质的工具,得以降低集团化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时,鉴于直接融资的成本优势,金融产业应当积极地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而提高企业直接融资占比,使得直接融资资源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并且应当充分地考虑未来集中还款情况的现象发生。因此,应当在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间设置合理的比例,避免还款高峰期的出现,进而确保集团化企业拥有安全、稳定、高效的现金流。

2.4对信用因素严格把关,保持融资资源的完整性

金融产业中心在对集团成员所上报的融资计划进行可研时,应当着重考虑融资规模的得当性,融资成本的合理性,融资结构优化程度,以及融资时机的恰当性,融资风险的可控性。同时,在融资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应当开展持续性的跟踪管理,并进行分类指导,定期提交月度执行报告。在资金实现到账后,通过金融产业中心直连到各银行机构,实施资金在线监控,并同步提交定期的检测报告。进行集中性的融资管理,更有利于集团化企业获取大额授信;并且使得融资资源得以保持其完整性,集团内部各成员得以控制风险;最关键的是防范了极个别信用等级较低的成员影响集团整体的资信水平,从而消除了集团化企业开展后续融资所潜藏的不良影响。

2.5开展资金预算管理,建造稳定的现金流体系

在集团化企业要做出行之有效的投资决策,离不开稳定现金流体系的支撑,而企业开展的融资活动更是重中之重。集团化企业建立的金融产业中心对集团化企业开展的全面预算管理来说实现了高度匹配,而全面预算管理在集团化企业管控中是最主要的方式,其从战略规划,进一步实施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金预算、以及投资配额等环节。集团化企业金融产业中心依据业务进度进行资金配置,成为了预算管控工作中的有利手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探析集团化企业投融资模式,可得知金融产业中心在集团化企业管理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只有高度专业化集团化企业的资本运营,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快速反应其投融资表现,从而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与转移性意见。集团化企业可以通过减小负债规模来降低资金的成本,通过增强议价能力来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降低资金成本。在集团内部进行资源的二次配置,不断扩展实力强劲的成员企业产能,使得单位固定成本得以降低;同时,也可以在集团内剔除落后成员企业的产能,加大投入成长性的业务,进而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刚.金融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J/OL].中国工业经济,2018.

猜你喜欢

集团化投融资企业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集团化办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再论集团化办学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2018上海企业100强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