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碳交易和碳金融的经验和借鉴
2021-09-13乔森
乔森
摘要:碳中和是要通过碳汇总量和碳信用总量来抵消商业活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这正是国际碳交易机制的核心内容。因此,研究国际碳交易机制复杂化成为当前中国推进新型碳外交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国际碳交易;碳金融;经验借鉴
1.发达国家经验梳理
1.1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行业范围广泛,参与主体多元
一是纳入行业广泛。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2012年在联合国“里约+20”地球峰会上宣布政府命令,规定所有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注册的1800家企业应在其盈利报告中公布碳排放情况。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的会员涵盖450多家企业,涵盖较多复杂广阔的行业,涉及航空、汽车、电力、环境和交通等,包括600多家排放设施。韩国2015年1月12日正式启动碳交易,截至2020年9月,韩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金额达到5300亿韩元,名列全球第二。2020年韩国碳排放交易所出台了有偿分配制度和做市商制度,将部分原来无偿分配给参与交易的污染源企业的排放权进行有偿拍卖,同时引进了产业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参与“做市”,市场活跃程度进一步提升。二是参与主体多元。包括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企业与个人。伦敦交易所拥有超过130家碳交易业务会员单位,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汇丰、巴克莱等华尔街金融巨头和欧洲知名银行,同时涵盖了欧洲所有主要的能源集团。日本的碳交易体系是复杂而多元的。在碳交易市场,政府可以强制干预,资源能够自由交易。
1.2碳金融市场产品丰富
在传统信贷方面,荷兰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开展节能建筑信贷业务,开展太阳能融资、住房节能改造贷款等专项业务。汇丰专注于发展环保和低碳产业。率先实施“赤道原则”,确保所有项目的贷款审核标准都是“赤道原则”。在绿色信贷方面,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国外大型商业银行自2012年起将碳排放交易从绿色金融产品扩展到航空领域;富国银行和汇丰银行向消费者发放绿色信用卡,鼓励他们减少碳排放。2008年,韩国光州商业银行(Gwangjucommercialbank)实施了“碳银行”(carbonbank)计划,将居民节约的能源转化为可供日常消费的整体债券。在衍生品方面,倫敦交易中心拥有现货、期货、远期和期权等多种碳交易产品。在保险产品方面,是对碳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窑保集团开发碳信用保险产品为商业银行代销,确保商业银行及时有效地获得碳信用,增加碳市场容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碳市场流动性。在中介服务方面,欧洲碳交易市场的商业银行通过先进的碳金融期货合约工具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套期保值服务。荷兰一些金融机构从事碳交易中介业务,提供融资担保、碳采购代理、碳交易咨询等服务。荷兰商业银行为碳金融交易提供服务平台,开展中间业务。花旗银行与欧洲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合作,为碳交易提供中介服务。
1.3严格执行完善的碳排放交易监管制度
一是监管体系完备。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约束,必须履行向联合国报告碳排放的义务。它还必须接受联合国在发放和使用核证的排减量方面的安排。欧盟的碳市场也受到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部的监管。以英国为例。在行业层面,伦敦的碳金融市场由前能源和气候变化部(DECC)监管。在市场层面,它还受到英格兰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和财政部的监管。同时,交易平台在日常监管市场一线交易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为碳交易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专门监管机构,包括地区当局、州监管机构和第三方监管机构。除了政府的适度监管外,日本的市场监管主要由日本质量保证协会进行。二是严格执行强制性碳交易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欧盟明确了需要履行减排业务的企业类型、与配额相关的碳交易指令以及碳减排的具体内容。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约束企业和监管机构的行为,对不履行碳减排业务的企业和不履行职责的监管机构进行严厉处罚。
2.国际经验的借鉴
2.1建设和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
一是加强碳排放交易立法,明确碳排放交易配额的核定、管理、交易和监督,明确碳排放交易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规定超标排放的处罚标准并严格执行。二是加快制定地方碳市场政策。地方人大立法机构应进一步探索地方碳市场政策,制定适合地方的碳市场法规,推动宏观碳交易政策的实施,为地方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相关依据。
2.2加强碳金融发展,在碳金融逐步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碳信用体系,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
一是建立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交易平台。二是丰富和创新碳金融产品,构建碳信用体系。加快开发和推广碳期货、碳基金、碳保险等新型金融产品,为低碳融资提供更多渠道。第三,发展多层次的碳金融市场。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碳金融工具。
2.3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加强相关学科建设
一是抓住“一带一路”合作机遇,加强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二是全方位培养新的市场主体。加大对全国碳市场的覆盖,逐步提高全国碳市场的减排能力。三是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体系。
2.4加强总量控制,完善定额分配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碳排放权总量控制。二是推进配额分配市场化。从自由分配配额到有偿拍卖和自由分配的混合阶段,最后到全额有偿拍卖。三是统一第三方组织的服务标准体系。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明确责任义务规则、服务要求和收费标准,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碳交易市场健康运行。
3.结论
我国在碳交易领域承受着诸多压力,但更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发展并完善的碳交易是历史性的必然选择,但只有事先找出碳交易发展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够真正的建立起一个健康有序的碳交易体系。
参考文献:
[1]付玉,金银亮,我国碳交易市场监理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19,(9).
[2]向建红,我国生态公益林碳贸易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19,(4).
[3]付亚菲,我国碳交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3).
[4]程南洋,等,国际碳排放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协调[J],生态经济,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