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西方节日在中国青年人群中盛行现象的思考

2016-07-06万木兰

2016年21期
关键词:经验借鉴

万木兰

摘 要: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和欧美国家在经济交流的过程中,彼此间的文化也在交往交流与交融。在此影响下,中国的年轻人对诸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的追捧与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七夕、端午、中秋等的冷谈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于热化,我们不能过分担心却也不能忽视,应该做的是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它的成因以及对策。

关键词:西方节日热;原因;经验借鉴

节日文化对一个国家来讲,是这个国家或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寓意。如今,相比较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的青年人反而更喜欢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节日。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更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一、盛行的原因

信息技术革命以后,时代在飞速变化,社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各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也势不可挡,尤其是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它们之间的交流融合更是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因此西方节日在中国年轻人中盛行的现象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一些值得思考的原因了。

第一,对节日的认识。纵观历史,中国的节日多以“岁时节令”命名,这是因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很多中国人的生存都依赖着土地,农作物的长势可以被看成是百姓心情的“调控台”,而这又受节气的影响。所以,中国的传统节庆多依照农历节令产生就无可厚非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传统节日越来越缺乏仪式感,往昔仪式隆重的春节等已经变成了类似于周末度假放松身心的假期。相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在青年人中的没落,西方节日则随着“英语热”的潮流开始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开来。不管是一般的年轻人还是学生或者是上班族,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在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对西方的主要节日有了了解。比如幼儿园的老师会在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来临时带着孩子们庆祝、制作感恩卡、准备母亲节礼物等;而在大学时期修习与英语相关专业的学生或者是与外国人共事的青年人,则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了解与参与了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

第二,过节形式。大部分的青年人都喜爱追逐热闹,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也敢于标新立异,这由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青年人的这些特性在他们选择的过节方式上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我国大部分传统节日以及政治类节庆日的庆祝活动都形式单一,主要以家庭为主,以吃喝为主。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自然的对节日的期待就由物质生活层面的饱满更多的转向追求精神生活层面的丰富多彩。中国传统的以吃喝、走亲戚为主的过节形式对青年人而言既缺乏参与感又缺少浪漫色彩,渐渐成了为种负担。反观西方节日,在进入中国后其本身具有的宗教色彩淡化而成为朋友相聚的美好日子,且大多都带有狂欢色彩,比较轻松浪漫又注重情调,这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青年人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很容易的就被他们所喜爱并接受。平淡的生活有了多一点的乐趣,且花费不大,参与度高,吃的开心玩得开心,还能结交一些新的朋友,甚至有时候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收获。

第三,商家以及媒体的炒作。每逢西方的一些重大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不仅媒体会过度的关注做各种各样的报道,商家更是会做各种各样几可称泛滥的宣传广告。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超市还是餐厅,到处都充斥着节日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在无形的影响和刺激着青年人的选择。以圣诞节为例,圣诞节前夕被称为平安夜,特指12月24日全天,但由于一般节日气氛在晚上更容易被调动起来,大型活动都集中在晚上,固被称为平安夜。平安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在这天,无论多忙都会休假在家中,一家人共进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几首琴曲唱几首赞歌,聊一聊一年的收获与得失;或者是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化装舞会,与朋友们一起彻夜庆祝,最后在幸福平和与狂欢中迎接圣诞节的到来。而国内的商家却利用年轻人追求时尚和玩得开心就行的心理,对圣诞节的庆祝方式进行极力宣传和包装,甚至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平安夜一定要吃苹果,从而导致每到平安夜的临近,苹果价格的惊人上涨,平时可以买一斤苹果的钱到了平安夜只能买一个!然而即使是这样,平安夜吃苹果的举动也在逐渐被大家接受。如今,尽管西方的所有节日并没有被我们完整地拷贝过来,然而我们的商家已经学会了利用这些节日去制造商机。尤其是随着文化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重视,人们在节日期间追求体验和享受的是过节的美好感觉以及多了一个相互祝福平台的喜悦,商家却在供应礼品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媒体也从平台的访问率中获益,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西方的这些节日被炒作成了商家盈利时段。

二、反思与借鉴

第一,媒体强化自身文化传播和传承的社会责任。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们不仅已经习惯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介质来获得外界的信息,也习惯使用它们与外部进行沟通,由此可看出,媒体介质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也正是科技的高速发展,现如今的媒体已逐渐由报纸、广播等介质为主的网络媒体时代走入以微博等平台为主的自媒体时代,后者与前者相比,显然对青年群体个性的彰显更具推动作用。另外,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少,且它们更多追求的是人们对己身平台的访问率,由此而成为了催生“洋节热”和“自创节日热”的主要推手。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介绍,是能够产生蝴蝶效应的那对翅膀,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尤其是社会责任方面。媒体的社会责任可分为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政治责任的体现是要客观无误的报道新闻信息,道德责任则体现在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商家的无良炒作已经干扰了人们的消费选择,作为重要沟通宣传媒介的媒体就更应该扛起自己的责任,强化公益,以宣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为己任,自觉地抵抗不良商家的商业炒作,避免过度商业化节日文化。媒体从业人要从自身做起,加强道德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金钱观,从而真正的承担起一个媒体人应该具有的职责,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中西合璧,创新的发展传统文化。对于一系列的西方洋节,我们可以借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来表明态度。犀利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就曾说道: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放在这里的解读就是,不要盲目崇拜所有西方节日,不要在节日的狂欢中失去该有的自我判断。我们既不能将西方文化照单全收,全盘西化;也不能水火不浸地全面否认其中的优秀部分。真正该采取的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大部分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如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我们不好做出什么硬性规定,毕竟我国的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而对于那些带有一定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例如情人节、愚人节等,我们则完全可以拷贝过来,放松心情,让它们丰富多彩的过节形式给我们忙碌紧张的生活注入几许活力,增添惊喜。最后,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人浓郁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我们则要大力学习,创新的融合五千年文明所流传下来的良好传统美德,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弘扬中华文化。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参考文献:

[1] 朱意.中国西方节日热的原因及其经验借鉴[J].文史艺术,2013.03

[2] 王晓敏.浅谈中国的西方节日热[J]改革与开放,2009,(6):134-135.

猜你喜欢

经验借鉴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绿色税收体系构建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