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2021-09-13刘伟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1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

刘伟光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当前社会对高中美术特长生的综合素养及创意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目前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教学改革起着积极作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生来说,在培养他们美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时候,还要不断地加强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创意实践能力。因此,在高中美术课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将案例与生活衔接起来,鼓励学生从案例着手,展开想象、联想,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到学习的方向。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案例教学法;美术案例;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课堂案例教学法,培育学生的鉴赏能力;构建不同的情境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开展主题化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绘画创新能力;开展创意实践活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等。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把美术课程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掘出来,创新现有的课堂教学活动,用新颖的案例教学方法,激发美术特长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

一、创新课堂案例教学法,培育学生的鉴赏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讲授者的身份,而学生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大多数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实际上,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对课堂真实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去听,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新课改以来,教师更注重自己在课堂上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在美术课中,每个学生欣赏画作的美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就好像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学生对于画作,对于美术的见解是不同的。比如,美术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观念,对于一个美术作品,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单纯地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学生的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在美术鉴赏课时,教师可以让多个学生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美术鉴赏课,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去欣赏、鉴赏,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教师创新课堂案例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自己的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

以高中美术鉴赏中“战争与和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前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通过画家在绘画中应用的色彩,分析画家的心理特征以及画面中人物的姿势动作和面部表情,再结合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得出作品的画面充满了律动感和生命力,色彩的对比也非常强烈的结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应该从哪一种角度去分析、鉴赏作品?通过美术鉴赏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如何对一幅油画进行鉴赏?你更加关注油画作品的哪方面品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分析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分析这幅作品,分析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分析画家创作这个人物时的心理活动,增强学生对美术鉴赏的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不同的情境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理解美术作品

在高中美术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不同的方式创设不同的情境,不断地启发学生理解相应的美术作品。比如,在上美术鉴赏课程时,教師可以让学生鉴赏《捣练图》的宋代摹本。这幅画作是张萱的作品,属于人文景观作品,描述的是宫女“捣练”的场景,图画栩栩如生,画中人物的细节刻画得十分到位,能够直接体现出唐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让学生去鉴赏这幅画时,可以利用现代的科技,把当时盛唐时期长安的景色用高科技重现出来。同时,也可以配上唐朝时期的音乐,以恢弘的建筑、鲜明的色彩对比、精美的人物服饰吸引学生的视线,对学生造成视觉刺激,同时辅以唐朝时期“霓裳羽衣曲”的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感知,全面构建沉浸式的“唐代空间”情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看完这个画面之后,结合他们自身对于大唐盛世的理解,让他们思考:唐代为什么要穿这样的服装呢?你又能够从这幅画中得到什么信息呢?这幅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深入地思考,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捣练图》,准确体会对《捣练图》的美术理念及其情感思想,形成一定的人文美术素养,实现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开展主题化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绘画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美术知识,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和我们的的生活密不可分,很多绘画作品都是从我们的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怎么进行绘画创作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更贴切地说,要与个人经验相结合,尤其注重与视觉经验相关联;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美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绘画手段,通过想象、联想等形式,围绕特定主题教学,在构图、色彩等方面创新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绘画创作的创新能力。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影像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可以说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创新绘画作品。在《风景写生中的色调》案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面积、纯度、冷暖对整体画面感觉的影响,教师可以“我的学校”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户外写生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把握色彩运用理论。学生也可以依据学校内部的景色分析具体构图,在想象的基础上创作,从而表达出对学校的情感。教师将主题定为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学校,方便学生选择相应的素材创作。比如,有的学生将学校一角的山石通过色彩明暗对比、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冷暖色调的表现,赋予山石生机与活力;有的学生借助粗纹理画纸创作,从而展现图书馆、教学楼的年代感,增加画面的表现力,不断提升学生绘画创新能力。

四、开展创意实践活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具有创意的实践活动,在案例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比如,以《清明上河图》鉴赏教学活动为例,美术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情境体会感受宋代时期的人们审美情趣。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美”的多元化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不同时期背景下的美”的课后美术创意实践活动,提出要求为: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汉、唐、宋、明、清、21世纪”作为创作背景;②自主选择铅笔画、油画、水彩画、摄像、剪纸、贴画等不同的创作方法;③选择你的审美视角,比如,商业街、秋季丰收画面、传统人文场景等,开展美术创作;④保证美术作品能够表达你对不同时期人文美的理解。通过这种创意实践活动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创作与选择空间,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创作中深刻感受不同时代“美”的内涵,升华学生的审美素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对高中特长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分析,教师可结合现在的科技,创设学生易懂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思考,不断地感受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理念,启发学生,使学生充分掌握美术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冉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0):208.

[2]姚红.浅谈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164+166.

[3]谢赠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30-131.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