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的设计让小学低年级语文线上教育落地开花

2021-09-13李满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1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线上教育

李满妹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教师的传统教学程序,教师们纷纷化身“网红主播”。通过摸索,笔者明白要落实好线上教育应做好如下三点:一是巧妙的课前设计;二是巧妙的课堂设计;三是巧妙的课后设计。

【关键词】巧妙的设计;小学低年级语文;线上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上级发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线上教学轰轰烈烈展开,教师使尽浑身十八般武艺,纷纷化身“网红主播”,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可是,与线下教育教学不同的是,线上教育教学绝不等同于单纯的直播或录播课。一方面,教学形式上除了直播和录播外还有更多的方式,例如,课前的学习布置、课堂的互动交流、课后的作品展现等。另一方面,和常规学习相比,教师需要提供更多数量和形式的学习支架,才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但只要用心去做,巧妙地设计,线上教育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线上教育也一样可以精彩绝伦、百花争艳。下面,笔者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线上教育的做法。

一、巧妙的课前设计

线上教育除了像常规教育一样要课前备教材、备学生,还因为线上教学缺乏“学校”“课堂”等具有空间感和仪式感的地域制约,导致刚开始直播的时候,班里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学生进入直播间,其余的学生既不进直播间,也不看回播。为了改变学生的上课观念,笔者每天晚上会把第二天上课的课程表以及第二天上课要准备的学习用具等发到“钉钉”群通知里,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其次,为了让学生在进入直播间等待上课的时候不沉闷,笔者征求学生:想听什么歌,可以把歌名发到群里,老师在上课前或者课后给大家播放。很多学生发了很多熟悉的儿歌,还有学生发了当下比较火的《你笑起来真好看》《下山》《答案》……课前、课后播放音乐,既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又把选择歌曲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重新找回主人公的感觉,一下子把学生从“陌生”的“遥远”的线上教学拉近了距离,从而乐于进入直播间。当然,课前的歌曲播放有时候笔者也会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选择,比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笔者会在课前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在学习《传统节日》时,很多学生对中秋节的来历不太清楚,所以,课前笔者就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片,让学生了解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其次,因为在学校上课有上课铃声,铃声就是命令。而在家里上直播课,大部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没有时间观念,家里没有学习氛围,直播时“迟到”“旷课”现象严重。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差的问题,笔者把40分钟的课程分为两部分,前10分钟利用“钉钉”视频会议让学生朗读,5分钟课间休息,后面25分钟上直播课。目的有两个:一是语文需要多读多背,利用视频会议不开全员静音,给学生创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二是直播铃声很短,难以提醒学生,而视频会议的铃声很响,且响铃时间可以自己控制,教师可根据学生进入情况决定响铃时间的长短。也就是说,线上学习“钉钉”铃声就是命令。正如有家长发朋友圈感慨:“我的孩子离我两米远,不如老师离他两千米远。早上家长叫他起床,他说叮叮铃声还没响。是啊,可以想象家长喊他千百遍,犹如耳聋听不见。‘钉钉铃声一响起,立马翻身把床起(立马关掉电视机、狼吞虎咽把早餐吃)。”

二、巧妙的课堂设计

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了,进入了直播间。接下来,该如何在直播课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预定目的,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呢?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和周密的安排。为了避免枯燥的讲解,讲在精彩处、困惑处,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师就要问得巧、问得妙。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足以显示提问是何等的重要,且强调要巧问。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小马过河》时,笔者明确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办法”,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的看法,读好对话的语气。再结合本课的课文内容及课后练习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一匹(  )的小马?再附上提示:我从第(  )自然段的第(  )句话或(  )这个词体会到的。然后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默读后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随后,学生纷纷给出了不同答案,如孝顺、热情、懂礼貌、没有主见、不动脑筋……只要学生们能讲到相关的意思,笔者都会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对话内容,再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角色、不同性格、不同心情、不同的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样通过一个问题就把课文内容全部连接起来了,不仅避免了“满堂问”,还突出了重点,并由课文最后一句话“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发学生思考:难道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接下来这几种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继续教师可出示课后练习三的相关句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突破难点。由于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难忘的泼水节》学习了用给出的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笔者在学生了解了本课的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也从朗读、分析、讲故事等环节中明白了“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试”的道理。又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單元的“快乐读书吧”时,笔者没有像常规课那样讲解,而是以《神笔马良》为例录制了几分钟的微视频,引导学生看整本书时先看封面,知书名、了解作者等,再学会看目录。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接着让学生观看由《神笔马良》改编的动画片《神笔》中马良画的公鸡飞起来的10秒钟视频。学生会觉得特别神奇,并饶有兴趣地继续听教师讲述马良用神笔与地主和皇帝作斗争的故事。这样的微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巧妙的课后设计

有人认为课后延伸无非就是反复抄写,“题海战术”。但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所以,课后的作业教师也要巧妙设计,既要避免机械抄写,又要能温故知新,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古诗二首》时,笔者出示了两道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2.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学生可以选其中的一道完成。于是,有些学生画了碧绿的荷叶,配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有学生画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配上“映日荷花别样红”;有学生画了两只黄鹂和碧绿的柳树,配上“两只黄鹂鸣翠柳”;还有的学生画了一行白鹭在蓝天上飞翔,配上“一行白鹭上青天”……笔者把他们的“作品”发到班级圈供学生们欣赏,学生们看后对古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比死记硬背的效果更好。又如,部编版语文新课标提出“1+x”,就是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做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笔者除了在讲课时结合本课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选取一些《语文主题学习》的文章进行阅读,每天晚上还建议学生在睡前进行10分钟以上的阅读,阅读后可以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笔者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我是一只小虫子》时,课上笔者根据本课的语用点引导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我是草莓》和《我是蛇》这两篇文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事物都具有好与不好两面性”的道理。接着,笔者再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我是苹果》,找出当苹果好的一面,补充当苹果不好的一面。有学生在评论区仿照课文这样写:

我是苹果,

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

太阳把我的水分晒干了,

我老得满脸皱纹。

雨水把我淋湿了,

我变得腐臭难闻。

还有学生在评论区这样写:

我是苹果,

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

我被狠狠地扔进箩筐里,

一路跌跌撞撞地来到城里。

我被刀子削掉外皮,

有人大口大口地吞进肚里。

当然,教育是反复习得的过程,为了激励全班学生坚持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每天坚持给准时上直播课、积极互动、按时提交作业、坚持阅读的学生奖励“星星”,每周评出优秀学生发到班级圈。此外,笔者每天还坚持把书写工整、美观的作业截图发到班级圈。其他学生在评论或送花过程中无意间受到熏陶,以他们为榜样,便也会自觉地把字写工整,写美观,从而达到提交的作业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效果。为了增强学习氛围,笔者还建议学生每周坚持发一张在家认真学习的照片到班级圈,笔者会每周坚持请一位学生在班级圈分享学习方法。

俗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教师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用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精心准备各教学环节的内容,线上教育也能在实际中落地开花,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张举.精彩“变脸”让课文分析不再枯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78.

[2]郑金洲.重温教学常识[J].新教师,2017(1):5-7.

[3]李双.让学生快乐识字[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3(12):479.

责任编辑  梁婷惠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语文线上教育
我国线上教育行业发展路径分析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线上教育浅析
翻转课堂在水利工程地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线上教育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广府艺术在线上教育的传播与探讨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误区和改善策略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误区和改善策略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误区和改善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