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3李小桃
李小桃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被不断地应用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当中。《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升级,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践,如此,可以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70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能使学生的数学多元化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
然而,初中数学教师在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直接传授的方法,将数学知识内容的重难点直接讲授给学生。作为数学知识内容的接收者,学生常常被动地接受初中數学教师所传授的数学课程的重难点理论知识。这种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传授方式,往往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没有很好地调动初中生对数学课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使得初中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往往失去兴趣,从而阻碍了初中生数学知识课程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对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升级,在这个大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我国的教学领域。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来,帮助初中生创设数学课堂知识学习的场景,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广泛青睐与好评,这种新型的数学课程教育手段有效克服了传统层面数学教学的局限性,而且信息技术中的图片、文字、音乐、视频、声音、资料、游戏等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程学习中来,一改之前数学教学内容的单调与枯燥,使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1]。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与建立适合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环境,从而对初中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便于初中生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接受。
二、信息导入突破教学难点
虽然学生已经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但是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思维逻辑能力也不够健全,并且其感性思维能力仍旧不能超越理性思维能力,注意力不够集中,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课程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跳跃性也非常强,对于严谨性和复杂性均较强的数学知识学习仍旧存在一定的困难[2]。除此之外,我国的数学课程知识还拥有较强的抽象性。由于初中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与吃力,而且由于每个初中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语言表达方式、理解能力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然而,初中数学教师由于受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的影响,在给初中生传授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常常采用一刀切的形式,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阻碍了我国初中生对初中数学课堂知识学习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传授初中生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突破传统的初中数学知识课堂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重视初中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每一个初中生的性格特点、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等,科学地制定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并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初中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从而促进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与此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由于数学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仍旧处于发展的过程中,而且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初中生在面对一些数学公式以及概念性和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时,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公式以及问题的内容。如果探究其原因,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初中生对数学公式的学习还是以死记硬背为主,没有真正理解公式内容,对公式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自然也就谈不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了。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应将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引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来。这一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有效突破数学知识的教学难点。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图片、文字、资料、音乐、声音、视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更直观地展现出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重难点,拉近初中生与数学知识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得较为抽象与复杂的数学知识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探究欲望,从而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加深初中生对数学知识内容学习的印象,促进初中生数学知识内容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信息辅助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与枯燥,初中数学教师常常采用直接传授重点数学知识内容的方式来进行数学课程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主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常是根据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来设计教学计划,而不是根据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来设计教学计划。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因为初中教师毕竟不是与初中生处于同一个年龄段,所以对初中生所想的事情、所思考的问题以及初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传授过程中,对初中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略有偏差,就会影响初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不利于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