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实践探索与思考

2021-09-13吴妙夫张晨江依婷王军飞

河北科技图苑 2021年4期
关键词: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

吴妙夫 张晨 江依婷 王军飞

摘要:阅读空间是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热点。文章基于阅读空间研究现状,通过案例研究法分析浙江省主题图书馆、城市书房、名人图书馆和地方文献空间、文旅融合主题空间四种典型空间的建设实践,展现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并对“十四五”期间阅读空间建设提出思考建议:找准定位,坚持包容性均衡化实施策略;完善政策,探索社会合作长效建设机制;技术革新,打造数智赋能的服务提升路径。

关键词:阅读空间;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社会化合作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66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和“书香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以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创办的公共阅读空间逐渐兴起,成为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为城市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带来了无限动力。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阅读空间建设是应对外部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打破服务瓶颈、拓展阵地服务、保障群众权益和营造书香氛围的积极策略。“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理念、信息技术环境等都将处于巨大变革中。公共图书馆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推动阅读空间不断转型升级,实现空间与服务相融合,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1 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发展概况

1.1 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内涵

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概念衍生自公共阅读空间。一般认为,公共阅读空间是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创办,以文献资料为主要载体向公众提供知识服务的开放空间和场所,包括图书馆、独立书店、社区书屋等能够进行阅读交往的空间实体[1]。不同于资本力量和社会力量以追求经济效益、团体利益为主要目的,政府资助、支持下的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始终遵循平等、开放、共享理念,以保障群众享有基础、规范的阅读服务成为公共阅读空间中最具公益性的重要部分。在近年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阅读空间概念频频被提起,成为公共阅读空间的一种重要形式。各类阅读空间融入城市社区已是大势所趋。

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目标,公共图书馆界也着力解决自身阅读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探索以“城市书房”“馆店融合”为代表的新型阅读场所,与各类主体共同促成公共阅读空间在城区的多元布局。基于上述视角,根据王子舟[1]、杨松[2]、李国新[3]等学者对公共阅读空间的阐述,本文将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定义为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及开展阅读活动为目的的实体场所和虚拟空间。

其内涵包括:(1)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是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并可纳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场所;(2)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是基于文献资源,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信息服务、促进阅读推广、传播先进文化、进行社会教育的公益性文化空间;(3)阅读空间还包含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建设的虚拟空间。本文集中探讨公共图书馆开展实体空间建设情况。

1.2 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主题检索“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筛选后获得文献181篇。通过阅读提炼得出相关研究大致集中在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发展策略、阅读推广、建设模式、实践思考等方面。在发文年限上,以2014年为分界线,随着国家层面对全民阅读的倡导,有关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研究和实践论文激增,其中案例达到58篇,占同时期发文量46%。最热门的主题当属城市书房,其次是有关少儿阅读空间、图书馆+书店、经典阅读空间等方面的探索。

“十三五”时期以“城市书房”为代表的馆外空间建设蓬勃兴起,2019年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建成1 300余家城市书房,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新风尚[4];主题图书馆实践方兴未艾,形成上海、杭州、广州、东莞多个典型模式,影响辐射内陆地区[5];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空间结合旅游元素的探索此起彼伏,在广东、浙江、山东形成一批粤书吧[6]、民宿图书馆[7]、尼山书院等显著案例。

纵观公共图书馆的空间探索,虽然理论方面起步较晚,但是总体的空间建设实践如火如荼,并且公共图书馆界在第三文化空间、空间再造等理论指导下,阅读空间不断充实内涵和功能,既有对傳统空间的继承、转型、升级,也有新形势下的创新。当前,主题图书馆、城市书房、名人图书馆、地方文献空间、文旅融合空间等已逐渐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公共图书馆界阅读空间多元化布局和服务的多样性,在推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2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实践

“十三五”以来,浙江省公共文化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关于加快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浙江的意见》《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先后出台,为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提供了政策法规保障。2019年文化事业经费比2014年增加了110.7%,居全国前列[8]。在政策和资金双重支撑下,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建、阅读推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特别是空间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全省公共图书馆面积比2014年增加44.793万平方米,增幅达52%[9],建设规模为历史之最。在阅读服务上高质扩面,2019年全省公共图书馆阅读活动举办达22 964场[8],助推了浙江 “重要窗口”建设。为掌握全省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状况,搭建业界交流平台,让独立、分散的工作转变为全局事业。2018-2020年期间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对全省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笔者结合该项工作就浙江省代表性空间类型试作分析。

2.1 主题图书馆

浙江省各地因“馆”制宜的探索中,主题图书馆因其专业性成为浙江省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不可或缺的部分。主题图书馆作为以特定专藏和服务[10]来满足读者阅读等多样性文化需求的图书馆,在实践探索中需厘清两个事项,一是主题图书馆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资源建设,并在空间布局和服务方面彰显主题元素;二是近年来主题图书馆建设逐渐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与城市书房、特色分馆建设相结合,形式更加多样,但以“主题”进行文献建设和服务仍是主题图书馆区别其他阅读空间最核心的特征。

全省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图书馆为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模式和宁波、温州、湖州等地馆中馆形式。杭州图书馆自2007年以来已建成27家主题分馆,服务范围覆盖全城,打造了主题分馆的杭州模式[11]。其显著特征:一是以杭城文化和公共需求为突破点,打造专业馆藏体系和培育特色阅读品牌.如茶文化分馆侧重地方茶文献建设;运动分馆收藏体育书籍;生活主题分馆围绕“生活”主题打造20大专藏并培育生活体验类活动。二是以合作共赢理念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主题分馆建设环节,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出台《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建设与管理规范》,推动主题图书馆科学运行。宁波图书馆天一音乐馆是收藏各种载体音乐文献、开展音乐专业鉴赏与普及教育的馆内阅读空间,通过引入社会专业团体主导参与空间主题化布局、音乐唱片征集收藏和音乐品牌运营,打造成为全市文化引领窗口。温州鞋服馆和台州税收文化馆都属于当地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机构共建范例,由第三方出资并提供专业主题文献,图书馆开辟空间管理,开展活动和服务。此外,还有结合当地文化建设的云和木玩具图书馆、瑞安甲骨文空间、瓯海纸山故事馆、德清民国馆等阅读空间,皆围绕特定专题精致布局,彰显文化特色。

将主题图书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与城市书房、乡镇(街道)分馆、家庭图书馆等共同发展,是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完善服务网络的重要趋势。因此,主题图书馆要立足当地发展需求,根植地缘文化,规划好在文献建设、区域布点、阅读服务等方面的侧重点,塑造别具一格的主题形象,与各类阅读空间组成特色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空间建设格局,以实现互利共赢,带动区域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2.2 城市书房

公共图书馆建设城市书房是推进全民阅读发展和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的有力举措。城市书房是以24小时场馆型自助图书馆为基础的新型阅读空间,与传统馆外空间相比有以下特性:(1)统一建设规范和服务标准,包括采用相同标识、一体化管理模式、标准化服务内容等;(2)全天候开放,营造人性化阅读环境,采用自助借还技术,具有较高智能化水平,功能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3)以打造家门口图书馆为目标,布局城镇社区,24小时服务周边群众,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一种新形态,并承担文化服务作用。

浙江省是国内较早开展城市书房探索的地区,围绕“十三五”文化发展目标,浙江省深化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城市书房全省布局,进一步形成以台州和合书吧、嘉兴智慧书房、杭州书房等为代表的浙江样本,实现了文化惠民。城市书房的雏形缘于台州市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14年温州市进一步推进场馆型自助图书馆建设并迅猛发展,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实行连锁化运营模式,推动城乡科学布局,逐步形成城市书房建设的温州模式[12]。

浙江城市书房建设基于如下要素:一是总结温州模式,以构建全省公共文化品牌为目标,出台城市书房省级标准,推动全省各地城市书房标准化建设。二是鼓励各地结合地域文化,以挖掘历史、人文和旅游等资源为着力点,深化空间内涵建设,打造城市地标。如台州、衢州地区分别结合“和合文化”“南孔文化”打造的城区书房。三是围绕智慧场馆建设,充分结合新技术,提升城市书房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包括率先在全国使用双频RFID技术,推动兼容人脸识别和信用办证等场景运用,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自助服务。四是开展城市书房共建共享探索,依托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服务和引入志愿团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进书房,盘活空间活力,成为城乡阅读服务新阵地。

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基层文化服务切入点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各地城市书房主打文献借阅服务,在满足公众多样性、个性化的延伸需求方面有待提高。城市书房多数分布在城区乡镇,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涉足不深。如何实现城市书房布局均衡化、服务普惠化,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除温州市建立较为完善城市书房监督、绩效考核机制外,其余地区配套制度建设不尽完善,与社会力量合作过程中存在门槛宽入现象,导致城市书房质量良莠不齐,也发生因经营生产变故及合同到期等原因导致书房变迁、撤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书房长期发展的稳定性。

2.3 名人图书馆和地方文献阅读空间

名人图书馆和地方文献阅读空间皆是立足地域特征文献所建的文化空间。名人图书馆专指以地方名人命名,收藏名人著述或名人相关的文献和物品开展服务的人文空间。相较于地方文献空间在文献开发、阅读推广、社会服务工作的全局性,名人图书馆更侧重依托名人资源进行专门建设,两者相得益彰,构建了地域空间整体与专题相结合的空间格局。近年来,地方文化阅读工作呈现出立体化趋势,以地方文献专题空间和名人图书馆为平台,提供特色突出的地域馆藏文献,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结合地方文化宣传、乡士教育工作,可使地方阅读推广更加生动,对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普遍注重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市、县地方文献“分级构建”方针推动下,全省各级图书馆大都开辟地方文献空间。同时各地充分挖掘名人资源,以名人专藏为基础打造的馆中馆向公众提供服务,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空间建设道路,形成诸如绍兴历史文献馆、温州学文献中心、叶文玲文学馆、乔石书房、张元济纪念馆、巴人图书馆、来新夏著述专藏阅览馆、贺友直艺术馆、茅盾研究中心、明州阁、文成畲族文书空间、长兴陈朝文献中心等代表性空间,不仅强化了公共图书馆在当地的知识传播、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功能,更彰显出地域人文特色,成为本地区的文化集萃地和人文地标。

结合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名人图书馆和地方文献空间推动专藏资源与阅读推广相结合,是空间服务一项重要内容。各地注重围绕专藏资源开展的服务工作,对专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家谱、方志、名人专题、老照片等多类型数字库,并构建杭州良渚文化、衢州儒学文献、舟山海洋文化、运河文化等代表性浙江数字人文项目;以阅读空间为阵地,集聚文献阅览、陈列展示、文化普及、信息咨询、学术研究多种功能于一体,举办讲座、参观和展览等活动,开展真人图书馆、读书会、口述历史等系列性、专题性活动,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平台推广效应;开展特色服务项目。依托名人馆和地方文献室,发挥阵地辐射作用,有效吸引社会第三方资源,联合开展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生活、非遗体验相融合活动,开辟主题旅游线路节点和研學游目的地、开发文创产品和IP、推广经典和传统阅读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地方阅读推广活动吸引力,赋予空间在传统借阅藏之外的全新功能,实现了地方文化工作的创新。

2.4 文旅融合主题空间

在文旅融合大环境下,阅读空间建设与旅游融合是公共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也是自身使命驱动,同时也为空间拓展带来了新思维、新机遇。“十三五”期间,浙江省以全域旅游和公共文化标准化工程建设为契机,推动全省公共图书馆拓展文旅相结合的主题阅读空间。文旅融合主题空间建设思路主要是引入旅游元素,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相结合,通过在馆内外阅读空间文化服务基础上拓展旅游功能,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兼具传统阅读空间功能基础上,形成空间服务新形态。

在文旅融合实践中,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空间至旅游领域的融合模式是主要做法。一是探索嵌入镇村的阅读空间建设途径。依托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等现有基层设施,开展“图书馆+书屋”“图书馆+驿站”、“图书馆+民宿”等建设模式。如丽水画居匠心民宿书吧、湖州振兴书栈、青田坐忘阁、桐庐乡村生活书吧等乡村阅读空间,通过馆镇、村合作,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社会阅读团体,开展行走、休闲等阅读方式,实现了基层阅读空间建设新突破。二是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空间建设路径。依托地方总分馆制拓展馆内外布局,推动图书馆进景区、街区、公园、特色小镇;开展与文化产业跨界合作,以“图书馆+酒店”“图书馆+书店”“图书馆+咖啡厅”打造城区阅读空间。以嘉兴市图书馆为例,该馆立足红船精神和革命文化,依托嘉兴城乡一体化总分馆体系,在景点、乡镇街道分馆、新农村等布局“红船书苑”,使红色旅游资源与图书馆空间服务有机结合,成为文旅融合空间新范本。海宁书香驿站、衢州南孔书屋以及杭州、宁波等地在酒店、书店、地铁建设空间案例,创新“图书馆+产业”融合新模式,突破了传统空间建设格局,助力书香城市建设,产生了文旅相生共荣的契合效应。

围绕浙江省现代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未来浙江公共图书馆文旅空间建设将走向多元化、深度化、专业化,并成为浙江文化和旅游结合的重要载体之一。“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推广计划,依托运河文化、诗路文化、越文化、南宋文化等开展重点设施布局,建设一批浙江标志性文旅主题空间,打造旅游文化和地方文化良性互动的平台。以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为目标,依托商业综合体、文化街区园区、旅游景区、星级酒店,进一步打造融合互联网服务、数字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内容于一体的“图书馆+”空间。以融合乡村振兴发展为新生长点,推动文旅融合空间向基层延伸覆盖,通过开展基层空间微改造提升项目,实现优质文化和旅游服务在基层空间集聚,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空间建设和运营,保障空间专业化建设和运行质量。

3 新形势下阅读空间建设思考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涵盖多种类型,除上述空间外,还有面向未成年人和特殊群体服务的阅读空间、数字体验空间、智慧图书馆、市民学习空间等。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以融入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目标,坚持均等化理念,通过标准化建设,以社会力量为助力,呈现出良好的空间建设态势和可持续发展活力。“十四五”是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新形势下浙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浙江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当顺应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 聚焦全民阅读战略布局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推进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智慧化、社会化、规范化建设。

3.1 找准定位,坚持包容性均衡化实施策略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和“五个百分百”工程,保障基层文化服务供给,但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数量离均衡目标尚有差距,城乡阅读鸿沟仍明显。在下一步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行动中,公共图书馆应找准定位,以满足更多人群需求为出发点,打通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渠道,推动特色阅读空间向基层深度蔓延。通过实施文化空间再造和先行先试工程,在基层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基础上,改造和布局文化体验、乡村众创、轻食休闲、文艺交流等功能空间,开展创意市集、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学习培训等活动,打造形成综合性阅读空间,并可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增加旅游咨询、文化宣讲、节庆服务等,进一步提升乡镇阅读服务供给质量,形成主客共享的文旅融合发展新型载体。以高水平包容性发展原则构建阅读空间城区布局,以阅读为中心,探索公共图书馆与不同社会机构、商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合作,打破图书馆服务边界,推动阅读空间与旅游、教育、体育、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兼具图书馆文化属性和其他机构特色功能的新型阅读空间,让民众享受多元便捷的公共服务,从而进一步拓宽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深度和維度。

3.2 完善政策,探索社会合作长效建设机制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群体共同治理模式,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机制灵活、设施配套水平高、服务运转高效的阅读空间建设局面。《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为社会化合作提供了宏观抓手,但在微观层面和实际运作中,尚未出台配套政策和规范性实施办法。浙江省社会力量参与阅读空间建设中存在专业化力量参与低、各地保障机制和政策缺失等问题, 导致人力、财力、智力等要素在空间建设持续性投入上后劲不足。从长远发展和事业谋划来看,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主体作用,及时推动地方立法出台,形成促进社会化合作的各类保障制度和评价考核机制,给予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用地保障等优惠政策,明确效能评估、竞争淘汰等操作标准,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同时,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开展事业基金会建设,参照杭州、温州两地公共图书馆基金会样本,建立社会捐赠、基金管理细则,探索阅读空间专项基金或者纳入图书馆事业基金统筹管理,为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提供政府预算计划外资金支持,为阅读推广人培育、创新项目孵化、创新活动[13]开展等提供持续保障,形成通盘筹划、前后衔接、政策导向阅读空间社会化共建模式。

3.3 技术革新,打造数智赋能服务提升路径

技术和服务的一体化融合,是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的大方向和战略主题之一[14]。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带来了新场景。公共图书馆要掌握新技术、新手段,把握时代的方向,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工作与空间建设结合,为公共图书馆空间建设提供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新基点。目前,围绕数字浙江建设目标,浙江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改革。全省公共图书馆应当以数字改革和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行动为抓手,协同政府文旅部门共同推进智慧公共文化项目规划和落地。同时在以往技术红利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结合浙江图书馆“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空间和设施”“服务和效能”“数字和智慧”等工作,加快推动智慧技术应用与阅读空间改造、服务创新结合,建设完备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和运营环境。搭建支持空间智慧化运营的云基础设施,努力形成物理虚拟、云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格局,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阅读空间落地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形成用户画像,促进阅读空间服务精准供给;通过全省联动、凝聚智慧、多措并举,以小切口实现大牵引,摸索出一条适合浙江省情的数智赋能空间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子舟.我国公共阅读空间的兴起与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17(2):4-12.

[2]杨松.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概念、发展定位和运行机制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6(32):72-74.

[3]李国新.城市公共閱读空间发展的新趋势[J].公共图书馆,2016(3):2.

[4]杜洁芳.城市书房,宛如深夜灯盏[N].中国文化报,2019-05-22.

[5]方瑛,严劲卉,诸佳男,等.国内主题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N].图书馆报,2019-09-13(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推出259个公共文化服务文旅融合试点项目[EB/OL].[ 2020-07-15].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gd/20200

7/t20200715_873524.htm.

[7]骆蔓.“图书馆+民宿”,远方更诗意[N].中国文化报,2019-05-20.

[8]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举行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新闻发布会[EB/OL].[2020-10-01].http://www.scio.gov.cn/xwfbh/gssxwfbh/xwfbh/zhejiang/document/1689036/1689036.htm.

[9]浙江在线——浙江日报.2019年浙江全民阅读报告发布浙江成年人年均读几本书?[EB/OL].[2020-09-14].https://zjnews.zjol.com.cn/zjnews/zjxw/202009/t2020

0914_12291328.shtml.

[10]王世伟.主题图书馆述略[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4):36-28.

[11]褚树青.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105-108.

[12]胡海荣.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6,35(5):4-8.

[13]金武钢.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科学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N].中国文化报,2021-01-26(06).

[14]柯平.图书馆未来2035与“十四五”规划编制[J].图书馆杂志,2020,39(10):13-17.

作者简介:吴妙夫(1986),男,台州市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基础理论。

张晨(1985),女,硕士,台州市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基础理论。

江依婷(1983),女,台州市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地方文献。

(收稿日期:2021-02-15 责任编辑:马玉娟)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Reading Space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u Miao-fu Zhang Chen Jiang Yi-ting Wang Jun-fei

Abstract:Reading space is a hot spot i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Public Library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ading spac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four typical space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me library, citys?study, celebrity library and local literature space by case study method. The study sho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pac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makes suggestions on the reading space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osi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inclusiveness and balance; improving the policy, and explor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social cooperation in reading spac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reating the path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empowerment service.

Keywords:Reading space; Public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Social Cooperation

猜你喜欢

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