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的困境与发展
2021-09-13胡苗芬
摘要:乡村振兴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协同发展的系统性工程,而乡村文化振兴是其中的短板之一。随着农家书屋工程的推进,我国大多数农村都设立了农家书屋,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但农家书屋在运行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经费不足,运行不畅,图书资料利用率低等。文章以桂林市东阳村为例,对目前农家书屋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家书屋;发展与困境;东阳村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897/j.cnki.hbkjty.2021.0058
0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建设活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无论是农村扶贫脱贫还是乡村的全面振兴都必然依赖于农民自身文化和素质的提升,正如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中指出,“穷国与富国以及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穷国及穷人获得的资本较少,而且也在于他们获得的知识较少。”[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注重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同性和整体性,多方面协调推进[2]。其中文化振兴更是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薄弱环节,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打破文化对农村发展的桎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其中,加快农家书屋的发展,是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类知识的快速增长,使得社会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学校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使得图书馆作为将人类记忆移植到活着的个人意识的一种社会装置,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社会装置,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或需要的知识[4]。图书馆已经成为人类获取先进知识的最便利途径之一,公共图书馆更是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责,在传播知识、开启民智、提高人们素质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不仅是贮藏和提供文献信息的机构,也是开展全民阅读的文献资源中心和主要阅读场所[5]。农家书屋作为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最基层图书馆,对加快信息在农村的传播,提升农民自身的知识和文化素养等具有很强的作用,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家书屋要达到其设立的目的和作用,必然要求长期可持续地运行。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虽然设立了农家书屋,但大多运行不畅,图书利用率低,由此可见农家书屋的困境并不仅仅是设立的问题,如何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其在振兴乡村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加油站”[6],就成为当前乡村振兴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桂林市东阳村为例,对目前农家书屋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东阳村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
1.1 东阳村基本情况
东阳村位于广西桂林市最北部,地处湖南和广西交界处,距离黄关镇5公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是典型的贫困山区村落。东阳村现有15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 351人。村中人口以汉族为主,有瑶族、壮族、回族、傣族、仡佬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0%,其中以瑶族、壮族为多。全村总劳动力为1 700人,其中女性劳动力占比41.2%;剩余劳动力1 00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为400人左右。
东阳村是灌阳县的贫困村,2015年底被认定的贫困户有324户1 274人,为黄关镇第二多,贫困发生率高达33.25%。在各级政府及其帮扶单位的帮助下,2017年东阳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百香果、红薯等种植产业链、食用菌产业链等得以建立并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为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至2020年东阳村的贫困发生率已经降至0.53%,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未来东阳村要发展,就必然需要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推动自身造血能力不斷提升和人才建设的不断推进,才能有力推动东阳村的乡村振兴。
1.2 东阳村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
东阳村农家书屋是2012年全国“农家书屋”项目工程全面推广实施后设立的,开始设立于东阳村旧村委会办公楼内,2016年搬迁至新村委办公楼,由村委会进行日常管理。书屋的图书资料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后配送的。按照农家书屋工程的指导,书屋配备了实体图书、报刊、期刊、电子音像制品等不同的种类,内容涵盖政经类、科技类、文化类、医卫生活类、少儿类、其他类等。音像制品含教育类等;报刊含广西民族报、广西广播电视报、广西法治日报等。自2012年设立农家书屋以来,每年政府都会对图书、报纸、期刊等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
根据广西政府采购网公布的数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年通过政府采购统一配置更新的图书,在建立农家书屋后,都有稳定的资金对图书资料更新加以保障,后期每年均保持在2 500元以上的支出用于更新图书资料,2017年后支出稍有增加(见图1)。
与资金的投入相对应的,是农家书屋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根据东阳村农家书屋收到的书籍资料派送单显示(见图2),2012后,东阳村几乎每年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料更新,这些图书或者资料都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根据国家农家书屋工程每年的推荐目录,经过组织专家甄选并通过政府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后分发到各个农家书屋点的。这些出版物都是采购当年或者前1-2年出版的较新的图书资料。另外,每年还会有一种或者几种报刊、期刊的订阅和更新。
根据图书资料派送单统计(见表1),东阳村农家书屋图书资料包含了政经类、文化类、科技类、少儿类、医卫生活类、其他类图书以及音像制品、报刊、期刊杂志等多个类别,基本上涵盖了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基本满足农村居民的各种不同阅读需求。其中,少儿阅读书籍和资料占的比重较大,包括适合幼儿阅读的图画故事、小学阶段的教材和学习参考资料,以及少量的初中学习资料等,也基本与农村目前的少儿年龄结构相适合。其次是文化类图书,包含传统文化、现代文学等内容,能够满足成年人相应的需求。科技类的图书包括农业科技、电力电工和家电维修、网络科技等种类,对农民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改善自身生活乃至促进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作用。不同种类的图书在不同的年份配送的比重会有所不同,2020年有意识增加了科技类和政经类图书的配送,少儿类和文化类图书配送量稍有下降。
东阳村农家书屋设立以来,由于阅读场所缺乏、开放时间不固定、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图书外借和现场阅读的人数和次数较少,图书资源利用率较低。
2 东阳村农家书屋的发展困境
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农家书屋承担着保存和传递文献信息,推广阅读、开展社会培训等基本职责,同时也应该成为村庄的阅读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互联网服务中心。要实现这些功能,不仅对农家书屋的基础设施有较高的要求,还须具备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东阳村虽然建立了农家书屋,但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管理人员还是管理制度等方面均存在极大的不足,不能实现农家书屋的全部甚至部分职能。
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家书屋无法满足基本的阅读服务需求
东阳村并没有独立的农家书屋场所,更遑论图书阅览室或者是电子阅览室。虽然有免费的互联网接入,但范围仅限村委办公楼,距离各个自然村较远,村民接入数字网络图书馆还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2017年前东阳村农家书屋与村委共用一个办公室,图书陈列于村委办公室的角落。这种模式其实是全国大多数农家书屋普遍采用的模式,大多是出于节约空间或者是节约办公成本的目的。2017年后虽然搬到新的办公场所,但图书陈列混乱、阅读空间和座椅缺失、电脑被挪为他用等问题仍然存在,基本的阅读服务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2.2资金缺乏,农家书屋服务供给不足
东阳村虽然设立了农家书屋,但没有专项的农家书屋经费。村委办公经费紧张,每年1万元的村委办公经费中绝大部分用于办公和接待,无法保证农家书屋的日常经费支出。虽然图书更新有省级经费保障,但农家书屋的人员支出、图书维护支出、日常经费支出等均没有经费来源,这也是农家书屋服务供给缺乏的根本原因之一。
2.3 专业图书管理员及图书管理制度缺失,图书利用率低
东阳村农家书屋没有专业图书管理员,由三位村委委员代为管理农家书屋。平时只有在村委委员办公时才开放书屋,开馆和闭馆的时间并不固定,图书馆管理水平较低,更不用说提供专业图书咨询服务了。
东阳村农家书屋不仅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也基本上处于空白的状态。虽然村委会成员认为图书资料放在村委办公室,“谁想来看都行”,但农家书屋的开放和关闭时间不确定,图书借阅登记制度、图书管理和维护制度等缺失,使东阳村农家书屋无法正常运行,村民也无法有效利用农家书屋进行阅览和图书借阅。
根据调查,东阳村农家书屋建立起来后很少有村民来借阅图书。这固然与村民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获取信息的习惯有关,但何尝不是与农家书屋管理和服务存在缺陷等问题有很大关系。因为无法满足村民阅读和获取信息的需求,图书利用率自然就低下。
2.4 空间距离和认同感不足导致村民使用农家书屋积极性不高
东阳村由15个自然村庄合并而成,长期以来自然村落分开治理,不同自然村村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对各自村落的认同。农家书屋位于人口较多的自然村落里,被其他自然村的村民视为是其他村庄的书屋,甚至村民大部分都不知道有农家书屋可以借阅图书资料。同时,自然村历史形成过程中的小聚居,导致自然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极大影响了村民的借阅积极性。
2.5 农家书屋地方文献收集与文化引导职能发挥不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2]。”农家书屋作为最基层的图书馆,应该是村级传统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倡导者和收集者,在凝聚村庄公共文化,增强乡村认同感等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地方文献是记录有某一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 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是凝聚村庄公共文化最好的载体;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数字化是农家书屋重要使命之一[7]。东阳村作为合并的行政大村,存在着自然村之间的割裂和认同感的不足,农家书屋如果能够发挥文化引导职能,通过收集和整理本地传统文献,如本地名人的著述、家谱、轶事、图片等文献资料,本地的好人好事等,以具有共同记忆的文字叙述、历史事件等方式,凝聚出具有本地特色,被大家认同的公共文化,对集体成员之间增强认同感,促进成员的团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但东阳村这项工作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
3 破解农家书屋发展困境,振兴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8]。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末梢的农家書屋,是乡村文化振兴乃至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中重要的一环。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面都在大力推动农家书屋的建设和普及,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的农家书屋并没有出现想象中那种门庭若市的场面,相反,一些农家书屋大门紧锁,无人问津[9]。东阳村也面临着农家书屋供需的不均衡问题,书屋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导致东阳村公共文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破除农家书屋的发展瓶颈,完善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振兴乡村文化,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乡村振兴中的引导作用,成为目前农家书屋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1 破除农家书屋的资金瓶颈
农家书屋不仅需要从无到有的建设,更需要长期持续运行为村民提供相应的阅读服务,这又要求有长期可持续的配套资金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进行保障。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我国各地农村大都建立了农家书屋,但从东阳村的实践来看,保障农家书屋持续运行的配套经费来源较少,导致农家书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可以借鉴安徽省的做法,采用政府分级补贴的配资方式,以“50%国家财政补贴+35%省财政补助+15%市、县(区)经费投入”[10],加大对农家书屋的经费支持;同时大力引导社会捐助,如借助众筹网和腾讯乐捐等网络众筹平台实施图书馆众筹项目[11];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捐赠也是筹集农家书屋运行资金的重要补充途径。在争取多种资金保障农家书屋运行的同时,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保障经费使用的公开透明,多途径破除农家书屋的资金瓶颈。
3.2 完善和强化实施农家书屋管理制度
制度规定了行为,并产生了一定的行为秩序。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使农家书屋顺畅运行,必须在借鉴国家出台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实用手册》以及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管理制度的同时,结合农村实际,不断完善本村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在开放时间、图书管理和借阅制度、使用方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便于实施。在管理责任主体、日常监督、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强制度实施,同时完善具体的图书管理制度,在书屋的开放时间、阅读便利性、图书维护和借阅等方面进行制度的创新,加强书屋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确实解决书屋运行的制度难题。
3.3 推动与其他图书馆的互联互通
借鉴发达地区的馆际互联互通的成功经验,如公共文化服务的“嘉兴模式”,利用总分馆制和数字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了农村书屋与嘉兴市图书馆资源的互联互通,在电子图书资源和纸质图书方面都实现了资源的共享[12],让村民可以获得更多更新的图书资源。同时,根据2019年多部委联合印发的《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利用新华书店将农村发行网点建设与农家书屋管理使用相结合,充分利用各地政府政策,及时对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进行更新;利用农民群众的自主选书方式,加强馆际互借和数字资源互联互通,优化农家书屋的内容供给,有效满足村民的阅读需求[13]。
3.4 加快完善农家书屋阅读服务体系
作为承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主体,农家书屋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就必须在阅读设施、阅读资源、阅读内容、阅读推广、阅读保障等五个方面建立和完善自身的阅读服务体系[14]。与很多农家书屋一样,东阳村农家书屋没有独立的场所,也不具备完善的阅读服务功能。因此,要破除农家书屋的发展瓶颈,首先要解决农家书屋的场所问题。农家书屋的场所在建成后并不单纯是一个阅读的空间,可以承载多种功能,比如江苏省吴江区在整合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和乡村图书室资源的基础上, 设立了“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大幅度提升了服务的效果[15]。其次,建立健全阅读服务体系。在优化阅读环境、丰富阅读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多层次和多途径的阅读资源接入服务,保障資源的可得性和阅读的便利性,并且根据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推广,以满足村民不同的阅读需求,将农家书屋所在地变为农村的文化中心和娱乐中心,才能吸引村民克服自然村之间的空间距离,主动来农家书屋进行阅读活动,提高农家书屋资料的使用率。
3.5 配备兼职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并加强人员的培训
在无法派驻专业和专职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情况下,可以由本村的村民来担任兼职的农家书屋管理员,这样能够以不多的经费保证农家书屋正常的开放,解决农家书屋因无人管理而长期处于关门状态的问题,提高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强对兼职管理人员的培训。在管理员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消防安全知识、读者信息服务、图书排架原则和书库管理、文献采访、文献编目及其加工等方面展开培训,提高兼职管理员的服务素质,提升农家书屋服务质量。
3.6 加强农家书屋对地方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文化引导
农家书屋应当加强对村志或者村史的编撰和整理、地方文献资料和好人好事的采集,通过挖掘民间技艺和艺术的保存,保护和发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品牌,以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强化文化认同与凝聚、提高文化传承与创造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其文化引导功能,打破其“送文化”的传统角色定位,将“传播文化”的单一功能扩展到“记录文化”“创造文化”的多项功能上来[16],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振兴提供内生的发展动力。
3.7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像东阳村这种由多个自然村组成的大的行政村,自然村到农家书屋有较长的距离,也导致了其他自然村的村民对到访农家书屋缺乏积极性。同样,有很多村民虽然距离农家书屋较近,但由于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不确定,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因此,需要创新服务模式,引导村民进行阅读,培养健康向上的文化理念和读书的习惯,如举行读书月活动,进行推荐阅读等方式引导村民培养出阅读习惯。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调动村民阅读的积极性。如安徽省全椒县的“一屋多点”服务模式,在不同自然村的人流聚集点开设阅读点,让书跟随人走,化被动为主动,满足不同自然村村民的阅读需求;山东省平度市“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推广项目,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新乡贤为核心,组建“领读人”队伍,以“送图书下乡”的形式为农村营造阅读氛围,探索出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平度模式”。鉴于东阳村分散居住的问题,可以在不同村落的村民活动较多的区域设立多个图书流动点,同时借鉴平度“领读人”机制,营造阅读的氛围和风气,提高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乡村的全面振兴,必须依赖乡村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农家书屋工程的全面推广,为农民进行阅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就要求农家书屋保持可持续的运行,为农民学习和知识的更新提供条件。但目前我国部分农家书屋的运行和发展陷入了困境,现有的资源并不足以保证农家书屋发挥其作用,因此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农家书屋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支持,以期为乡村文化振兴乃至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文化支持。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R],蔡秋生,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18.
[3]张晓东. 乡镇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9):45-51.
[4]皮尔斯·巴特勒.图书馆学导论[M].谢欢,译.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23.
[5]夏春紅,于刚,印重.现代图书馆资源管理与推广服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1.
[6]桑姗,吕述谡,徐双双.沭阳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加油站”[N].宿迁日报,2021-02-02(A2).
[7]郝晓霞.农家书屋地方文献征集与数字化工作的思考[J].甘肃科技,2016(17):73-74.
[8]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21-04-26].http://www.gov.cn/gong
bao/content/2018/content_5331958.htm.
[9]魏晓敏,韩宗峰.农家书屋,让浓郁书香涵养乡村文明[N].新华日报,2021-05-18.
[10]孙伟华. 数字时代农家书屋的破局之路[J].出版广角,2021(8):47-49.
[11]黄佩芳.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众筹的现状与运作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7(24):25-31.
[12]李超平. 嘉兴模式的延伸与深化:从总分馆体系到图书馆服务体系[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12-19.
[13]新华社.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EB/OL].[2021-02-26].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6/content_5
368689.htm.
[14]孙杨,李任斯茹.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路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5):151-152.
[15]金武刚.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1):84-92.
[16]娄炜利,马嘉.农家书屋在乡村文化传播中的功能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1(4):61-64.
作者简介:胡苗芬(1986),女,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收稿日期:2021-05-26 责任编辑:马玉娟)
The Development and Dilemma of Village Libr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Dongyang Village in Guilin
Hu Miao-fen
Abstract: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for rural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ecological, and party building.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is one of the weaknesses among those facto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library project, village libraries have been set up in most of the villages of China, 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library has also fallen in predicaments, such as insufficient funds, sluggish operation, low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books and materials, etc. Taking Dongyang Village of Guil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village librar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Village Library; Development and Dilemma;Dongyang v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