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帮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1-09-13任通刘溪

河北科技图苑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

任通 刘溪

摘要:通过阐释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帮扶活动的意义,基于国家图书馆与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开展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小分队活动实践,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应从加强文化帮扶活动的过程管理,探索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建立互利共赢的协同合作思路,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文化造血能力等途径开展文化帮扶活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帮扶;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5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全方位的、系统性的社会发展要求,目前不平衡不充分依旧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突出問题之一。我国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出了要求,《“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公共图书馆法》等,均提到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服务力度。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承担着缓解社会矛盾、缩小社会差距;维护信息公平、保障公民权利;活跃文化生活、提高教育水平;弥补数字鸿沟、推动和谐发展的作用[1]。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一系列文化帮扶活动,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破解欠发达地区脱贫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是值得继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帮扶活动的意义

文化帮扶,即文化扶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对文化帮扶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研究,比如,20世纪80年代末,著名社会学家辛秋水在全国率先提出“扶贫扶人,扶智扶文”的文化扶贫思路,并在安徽省实践效果显著[2]。饶蕊、耿达认为贫困文化是造成农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文化扶贫就是要通过文化民生和文化惠民途径解决贫困文化的“内在基因”和文化贫困的“具体症状”[3]。陆红如、陈雅提出文化扶贫就是通过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产业的扶植、文化产品的输入和文化服务的提供等方式,开展扶贫工作,提高贫困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4]。

文化帮扶活动作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的形式之一,主要通过提供图书期刊、推送数字资源、开展公益讲座及培训、举办文化展览、策划服务活动等形式,吸引欠发达地区民众使用、参与、推广各类文化资源和活动,提高民众的知识水平、文化水平等综合素质,促进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发展。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帮扶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可以体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其自由与平等的社会价值是与生俱来的[5]。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公共图书馆要为社会所有成员平等、公平地提供各种信息和知识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丰富公民的文化生活,这也就决定了公共图书馆面向欠发达地区开展文化帮扶活动、服务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

二是可以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自身优势。图书馆是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6],图书馆员的作用之一是通过激发人与人交流的欲望,激活信息和知识的流动性,从而产生更多的价值意义[7]。公共图书馆拥有海量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受过专业培训的图书馆员通过开展文化帮扶活动可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三是可以弥补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服务欠缺。当前欠发达地区存在文化资源匮乏,经济落后、无力负担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等问题[8],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文化帮扶活动输入文化、知识等资源,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弥补公共文化供给不足的问题,开拓民众视野,提升民众素质。

2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帮扶活动实践

近年来,国内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帮扶活动方面已有较丰富的实践。部分图书馆通过援建“书屋”等设施,完善当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上海浦东图书馆援建安徽六安革命老区17所“候鸟书屋”,并通过开展读书夏令营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四川省图书馆通过“川图·微图书馆”项目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建立了40所“微图书馆”,并根据当地不同条件配置图书、电脑、电视、阅览桌椅等设备,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帮扶活动,提高了当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南京图书馆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图书馆提供了全方位援助,不仅提供图书及数字资源、捐赠力博图书馆管理系统,还选派专人长期驻守,协助他们进行整体改造及管理模块的制定等升级建设项目,有效提升了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

部分图书馆通过开展不同内容及形式的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如辽宁省图书馆“扶贫大讲堂”项目邀请吉林省各领域知名专家,面向主管扶贫工作的县级领导、驻村干部、企业家、群众等群体,开展地方政策、生态资源开发、心理疏导、创业就业等各方面讲座。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在龙胜各族自治县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数字资源共享、电商人才培养、创业经验交流等服务,帮助当地农村电商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为农村种养殖户、留守人员等人群打造了“精准扶贫——塞上江南多媒体资源库”,包括养殖种植、养生保健、技能培训、法律知识等内容,并积极在线上线下推广,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部分图书馆通过对不同人群开展活动,满足多样化需求。如湖北省图书馆“相约乡读”家庭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以家庭为单位组织亲子阅读活动,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读书会等形式,提升农村儿童阅读能力。重庆市图书馆与全市43家公共图书馆共同开展“常青e路 幸福夕阳”——老年人数字阅读系列培训,帮助老年人等群体学习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科技产品,享受数字文化服务。辽宁省图书馆面向对口扶贫地区分批次为“双盲、双贫”(即文盲、视盲;经济贫困、精神贫困)群体发放便携式互联网终端学习设备“数字听书机”,丰富他们的阅读内容和形式。

总体来讲,公共图书馆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帮扶活动,为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发展增添了动力。

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小分队开展文化帮扶活动实践

国家图书馆与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开展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小分队(以下简称“小分队”)下基层活动作为文化帮扶的一支重要力量,已经连续三年于元旦、春节期间在江西省兴国县、山西省隰县、海南省美兰区和海口区、湖南省辰溪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河北省康保县等地举办文化帮扶活动,增加了基层地区的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效地提升了当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助力当地文化脱贫、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和有益的实践探索。

3.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小分队活动主要内容

3.1.1 捐赠图书期刊,充实基层图书馆文献资源量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具有服务对象多、影响范围广、分布区域广等特点[9],解决其服务能力问题对于公共文化事业尤为重要。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以图书资源为基础[10],但往往由于购书经费不足等原因,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略显不足。小分队将国家图书馆下架的图书期刊赠送给基层图书馆,一方面赋予了下架图书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图书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充实了基层图书馆馆藏,丰富了其藏书的种类和数量。小分队下基层活动三年共捐赠图书5.8万余册,平均每个基层图书馆获赠图书7 000余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地基层图书馆图书不足的境况,丰富了基层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

此外,小分队下基层文化帮扶活动还向各基层图书馆捐赠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百部经典丛书是选取文化经典,比如《周易》《尚书》《论语》《吕氏春秋》《楚辞》等,同时国家图书馆网站针对丛书专门推出公开课、微视频以及图书在线试读等,方便读者阅读,目的是发掘典籍蕴涵的时代价值,推动传统经典普及传播,让这批兼具权威性、时代性、普及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普及读本走进基层,引领群众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分队文化帮扶活动通过赠书活动的带动,增强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图书馆、亲近阅读。

3.1.2 推送数字资源,拓展基层群众文化阅读渠道

数字资源因其易获取、易共享、传播速度快、方便检索等特点,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阅读资源之一。在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了一种真正的资源和财富,除了社会已经存在的经济分层,由信息分化导致的数字鸿沟也造就了信息时代新的贫富差距[11],解决信息资源的贫富分化问题已经成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12]。小分队为活动地区开通的“基层数字图书馆”是为消除基层地区数字鸿沟、强化基层数字化服务专门建设的资源平台,目前平台资源内容覆盖农林牧渔、医药健康、创业就业、法律咨询等领域,包含3 000册中文电子图书、1 000册红色连环画、200种电子期刊、2 500集视频等资源,只需当地读者用手机号注册开通,即可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端两种途径检索和阅读各类资源,能够满足普通大众以及老人、妇女、儿童等多方面阅读需求。平台也可以根据需求专门定制页面,方便没有官方网站的基层图书馆提供服务。

公共数字文化展览也是小分队文化帮扶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展览通过融合多媒体终端、交互设备、专业展板、易拉宝、资源折页、使用手册等多种展示方式,以互动游戏、工作人员讲解等方式,集中展示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全民艺术普及资源、全民阅读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数字内容,以及基层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国图公开课、网络书香资源检索平台等数字平台。活动带去的数字资源增强了基层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能力,扩展了基层图书馆的虚拟服务空间,扩充了当地群众的阅读渠道。

3.1.3 开展讲座培训,提升干部群众文化理论素养

拥有雄厚的专家资源是国家图书馆的优势之一,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培训可以为当地干部群众普及新知识、传播新理念。活动开始前,小分队成员同基层图书馆沟通调研当地需要,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民阅读、科学普及、政策解读、卫生健康、传统文化等相关主题讲座,进一步开拓当地公众视野,满足公众多元化的文化与教育需求。比如“信息社会形态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中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等公共数字文化专题讲座,让基层图书馆馆员、文化馆馆员对数字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讲座“数字时代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航空母舰的秘密”等让基层群众对阅读、对科普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小分队成员深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等,手把手教基层文化干部如何策划活动、如何使用资源和平台,使当地文化建设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有了更大的提升,小分队文化帮扶活动通过培训讲座持续推动了基层地区公共文化发展。

3.1.4 调研基层实际,及时调整文化帮扶内容及形式

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是立足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深入一线,才能了解基层群众真正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发现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和优化。每次活动前,小分队会和省级图书馆提前沟通协调县级图书馆、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乡镇文化站等走访单位,活动中小分队会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干部、民众对文化资源和服务的真实需求,以及基层图书馆等单位存在的实际困难,以求“对症下药”,改进、优化日后的文化帮扶活动,让活动真正成为基层民众需要、喜爱的文化惠民活动。比如,小分队向广西巴马县图书馆共捐赠图书25 000册,是马巴县图书馆总藏书量的21.2%,重新编目上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仅凭巴马县图书馆仅有的6名工作人員,短期内读者无法利用这批图书。因此在三沙市图书馆活动中,小分队经与海南省图书馆协商,捐赠三沙市图书馆3 000册图书先行寄送省馆,由省馆协助编目后再送往三沙市图书馆上架流通,从而缓解了基层图书馆的压力、加快了图书的流转。

3.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小分队活动有待改善的问题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小分队文化帮扶活动受到了当地的欢迎,但也不可否认活动中暴露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帮扶活动缺乏长效性。在选定帮扶地区时,小分队活动主要以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的深度贫困县为重点进行选择,一般每年选择两个地点,并均衡考虑省份分布;同时统筹兼顾其他项目开展地点,尽量考虑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覆盖尽可能多的群众,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文化资源不平衡、不丰富的问题。但是目前帮扶活动侧重一次性帮扶,在活动结束之后,缺乏对帮扶地进行长效、连贯、持续性地关注。

(2)活动内容有待创新。帮扶地区虽然一般都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欠发达地区,但是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尤其在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方面存在差别,且各地的风俗习惯、地方文化等具有很大差异,因此对于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不同的需求。在各类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层出不穷的当下,小分队开展的文化帮扶活动内容和形式略显保守,缺乏创新,影响了当地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3)活动宣传有待加强。为提升小分队活动的影响力与覆盖面,获得更多媒体及基层群体的关注,活动过程中会邀請当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同时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和县级图书馆的官方媒体平台、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但是宣传报道主要集中在对于活动本身的宣传,欠缺对于具体数字文化资源的宣传和使用说明,尤其缺乏在具体社区、乡镇、村落的宣传使用,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 公共图书馆文化帮扶活动的思考

针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小分队活动的具体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文化帮扶活动时应以一定的原则为基础,顺应帮扶地的文化现实和民众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文化帮扶活动的真正价值。

4.1 公共图书馆文化帮扶活动的原则

(1)文化帮扶活动要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价值观念及其生活方式,以及一个社会的文化开化程度,从更深层次上决定着人们是否贫困的命运”[13]。因此,文化帮扶活动要想取得实效,最关键的主体是当地群众,要通过丰富的活动给他们传递更多资源、信息,向他们输入新的文化、知识、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2)文化帮扶活动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查研究显示,包括文化帮扶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刚性供给与民众弹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14],也是文化帮扶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文化帮扶活动要想吸引群众参与,获得群众赞誉,就必须切实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弥合供需之间的落差,真正让文化帮扶活动取得成效。

(3)文化帮扶活动要坚持以方便为原则。1959年,信息检索研究的先驱之一穆尔斯提出:当拥有信息比不拥有信息会使用户付出更大的努力或给用户造成更大的麻烦时,用户会倾向于不使用信息检索系统[15]。同理,活动如果太繁琐、参与门槛高、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群众会选择不参加活动。方便是服务的核心[16]。文化帮扶活动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组成部分,一定要将方便作为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活动资源方便群众获取,活动内容方便群众理解,活动方式方便群众参与等。

4.2 公共图书馆文化帮扶活动的策略

4.2.1 加强文化帮扶活动的过程管理

文化帮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在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剖析存在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改善,才能不断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对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活动前通过调研等形式了解当地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并与自身拥有的资源以及可以提供的服务相匹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开展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赠送群众需要的文化资源;活动中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等渠道,可以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合作,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活动;并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注重活动后的效果评估,及时了解当地群众的反映,掌握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活动过程中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实事求是,听取各方意见与建议,分析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措施,并积极在以后的活动中予以实践修正,持续改进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做到让基层群众满意。

4.2.2 探索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服务创新永无止境,文化帮扶活动也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地区的差异等适时优化内容和形式,贴合群众的需求,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首先,要以现有的文化帮扶活动为基础,扩充内容主题,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比如增加群众喜爱的文化资源,拓展讲座的主题和范围,开展阅读主题沙龙新活动等。其次,要积极采用各类新技术手段增强活动形式和效果,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帮扶活动时应借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精心设计、策划、组织更多新颖、吸引公众的活动,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激活和整合更多资源和服务,丰富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

4.2.3 建立互利共赢的协同合作思路

单靠公共图书馆的力量难以使文化帮扶活动效果发挥到更好,要建立协同合作、互利共赢的思路,多方面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政府拥有当地区域环境、文化资源、文化设施、人口状况等数据和信息,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帮扶活动时一定要与欠发达地区政府及基层组织机构传递与共享相关信息,有的放矢,提高帮扶效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基础资源已经越来越密切地同外包商、服务商、出版商等相关方联系在一起[17],公共图书馆可以联合此类机构共同开展文化帮扶活动,既可以推广相应的资源与服务,又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与担当;同时,也要注意与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队友的合作,通过局部内容引入、联合推出项目、开展主题合作等方式[14],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服务活动。公共图书馆也要与企业、非盈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广泛的合作,借助社会力量的优势,用更加多元化的投入,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4.2.4 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文化造血能力

“输血”式文化扶贫是暂时的,关键是要培育欠发达地区的文化造血能力。而文化造血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人和资源。人才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帮扶活动,不仅是要给欠发达地区推送资源,更重要是培养、吸纳更多人才共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方面,要着重提高当地公共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比如面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举办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培训班,加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等。另一方面,要拓宽人才渠道,大力发掘本地的人才,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培养,补充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数量,比如协同驻村干部、乡村教师、当地大学生、企业家、甚至阅读爱好者等“能人”,发挥“能人效应”[18],以点带面,推动文化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辐射更多人口。

此外,欠发达地区有着丰厚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应注重深入挖掘、继承创新这类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开展的文化帮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帮助欠发达地区依托本地资源和优势,激发资源潜力,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5 结语

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还相对薄弱,仍然需要各类文化政策、资源、服务向基层地区倾斜。文化帮扶任重道远,公共图书馆等机构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基層群众的迫切需求,发挥自身的多种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文化帮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服务举措,加大文化服务供给,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将更多优秀的文化资源,以更便捷的方式送到基层、送到千家万户,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再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1):1-2,10.

[2]禹茜茜.文化扶贫第一人著名社会学家明光人辛秋水的百年中国梦[N].新滁周报,2020-02-27(B02).

[3]饶蕊,耿达.文化扶贫的内涵、困境与进路[J].图书馆,2017(10):13-17.

[4]陆红如,陈雅.公共图书馆实施文化精准扶贫的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7(10):18-23,41.

[5]程焕文.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J].图书馆杂志,2013(3):4-8.

[6]吴建中.拓展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功能[J].公共图书馆,2011(1):3-5.

[7]吴建中.图书馆的价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155-159.

[8]闫小斌.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之价值目标:走向空间正义[J].图书馆建设,2017(1):40-45.

[9]王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1):124-126.

[10]李国新.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县级图书馆的振兴与乡镇图书馆的模式[J].图书馆,2005(6):1-5.

[11]谢俊贵.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分化与信息扶贫[J].情报科学,2003(11):1138-1141.

[12]闫慧.社群数字不平等的理论模型及其在中国情境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6):90-94.

[13]辛秋水.文化扶贫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价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37-140.

[14]杨乘虎.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8):11-14.

[15]任志纯,李恩科,李东.穆尔斯定律及其扩展[J].情报杂志,2002(11):39-40.

[16]程亚男.再论图书馆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17-20.

[17]肖鹏.回归命运契约优化生态系统——图书馆事业、教育与研究的协同发展之路[J].图书馆论坛,2020(8):54-58.

[18]武建光,姜瑞鹏,贺培风,等.精准脱贫战略下图书馆文化扶贫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9(3):14-19.

作者简介:任通(1990),男,国家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

刘溪(1989),女,国家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

(收稿日期:2021-05-11 责任编辑:张晓霞)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ultural Support Activities of Public Libraries

Ren Tong Liu Xi

Abstract:This paper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ultural support activities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hree aspects, summarizes the cultural assistanc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public libraries,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practice of the activity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service team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our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process management of cultural support activities, explor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activities, establishing a win-win cooperation idea, and promoting the cultural hematopoiesis ability of less-developed regions.

Keywords:Public Library; Cultural Support; Public Culture Service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