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1-09-13黄楚新陈伊高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1年4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黄楚新 陈伊高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党的对外工作也与时俱进,推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发生转变。中国共产党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针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凝聚多方、多层、多角度合力开创国际传播新格局,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正面形象,增进国家间战略互信及推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应当在全球治理中引领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在文化输出中柔性触发受众对中国故事的共鸣,在文明互鉴中充分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实绩,讲好直抵人心的中国故事。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国际传播 对外工作

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世界和平、维护国际良好秩序、为全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政党。政党形象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政治中的人性》一书中,由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提出,政党政治已成为现代政治的核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勇立潮头,直面中国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矛盾与挑战,不断开创国际传播的新格局。

一、建党百年,党的对外工作与时俱进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中永葆先进性,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作为国家总体外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担负着伟大使命,对于民族解放、国家建设及社会改革等方面具有正面的、深远的、持续的作用,对于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突出的、重大的、积极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一)推动中国共产党逐渐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在国际上积极争取苏俄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了具有进步思想或政治中立的国内外媒体,向国统区以及国外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此阶段走向独立,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提供了实质性帮助。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化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确立以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在著作中针对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大量思考,并作出了总结,且系统化地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的理论著作翻译成英文版本流通国际后,得到了国际上的热切反响,中国共产党对外展现了对于抗战和革命的决心与信心,国际言论纷纷给予了好评。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等人记录了毛泽东所讲述的“延安故事”、“中国革命故事”,这些故事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与中国革命的道路方向,中国共产党也在此时期走向了成熟。

二战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又有了新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提出了“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通过科学研判国际形势发生的变化,得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赢得了国际信任,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大有裨益,为反对霸权主义及国内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推进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对外工作迸发活力。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新闻机构作为党的耳鼻喉舌,大力展开政治宣传报道。在中国对外传播的新闻事业史上,新闻界对开国盛典的报道是第一次出色的政治活动报道,塑造了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光辉形象;对日内瓦会议的报道是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了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之后对于万隆亚非会议的外交活动报道也颇为成功,“求同存异”方针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抗美援朝时期历时三年多的宣传报道,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非正义侵略本质,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国际影响力和政治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黨的对外工作全面展开,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对外工作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的外宣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国家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而服务。自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成立之后,中国的对外工作逐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20世纪9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总体方针、路线以及传播理念迅速成型。中国在国际中的角色发生转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所提高,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逐渐扩大,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不断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

(三)推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习近平多次在讲话中指出要用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中国对外宣传的途径与方式,对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宣传工作予以了生动详细的指示。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向世界积极推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在2012年11月的中共十八大会议中,习总书记宣告了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2015年9月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系列峰会上,习总书记宣告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在2017年1月日内瓦万国宫高级别会议上,习总书记发表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次载入了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之中;2017年3月,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首次载入了国际人权理事会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理念融入了国际人权话语体系;2017年10月,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正不断发力,力求加强与世界的对话、沟通及交流合作,用中国声音表达中国态度,以中国方案参与全球治理。

二、变局激荡,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回首过往,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守正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长,中国从国际舞台的边缘向世界舞台中央走近。这既是一个客观事实,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波谲云诡,多股势力暗流涌动,西方强势仍占主导,“西强东弱”格局尚未打破;国际话语体系仍然差异明显,国际舆论从未停止斗争。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强化中国形象的“自塑”

在东西方意识形态冲突下,“他塑”对中国形象的“污名化”屡见不鲜。西方对于中国的舆论攻击具有极强的国家战略性特征和明显的宣传战特征,中国的崛起遭到了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遏制与打压。美英媒体在对华舆论攻击中进行攻击和造势,宣传报道中的敌对情绪严重。美英两国媒体在舆论攻击中总会披上“新闻专业主义”的外衣,貌似客观公正地进行揭露和批判,实际却屡屡违背新闻专业主义。中国共产党要扭转过去“自塑”的被动局面,反抗“他塑”对中国形象的“污名化”,才能降低国际形象“他塑”对“自塑”的冲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曾在媒体报道中公开点名《纽约时报》对华的不实报道,根据香港创新及科技局方面公布的数据,仅2019年一年内,美国相关社交媒体报道了大量针对香港警方的假新闻和未经证实的消息,香港警方621次要求对方删除相关不实信息。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泥沙俱下,国际传播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积极提升危机传播能力和应急传播能力有助于捍卫中国国家及政党形象不受玷污,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有所惧怕,在新闻传播中也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麦卡锡主义从未减弱,为了防止本国利益受到侵害,不断发散“中国威胁论”的舆论声音,试图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意欲造成对中国的孤立局面,并使用了许多恶性手段。2021年的新疆棉花事件,美国率先运用大规模的宣传指责中方,在报道中都是凭空捏造没有事实依据的指控,在国际上造成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名誉形象的损害和诽谤。诸如此类的事件直接反映出美国的主流媒体未能担当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责任,与之相关的新闻从业者没有恪守最基本的新闻报道准则。

(二)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建党百年,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我国对外传播的话语权、国际舆论场的主导权与国家实力不匹配,中国的国际形象依然遭到了西方的言论欺压。 例如中国新疆的反恐被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双标对待,并将其歪曲污蔑为“集中营”。2019 年,中国国际电视台制作的系列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在全网发行,该片以铁证如山的事实驳斥了美国及西方社会所谓新疆“种族灭绝”等谬论,彰显了新疆依法连续开展反恐、去极端化工作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可惜在YouTube上线不久后就以涉嫌违规为由被下架停播。该纪录片并未得到西方国家主流舆论的正面关注,YouTube月活超20亿,而该纪录片在下架前的单集播放量不过十几万次而已。

话语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各个国家不同的思想理念,承载了每个国家独一无二的历史沿革。一个国家没有独立的话语体系,便会在国际舞台的话语交锋中毫无优势,在各项规则的制定中哑口无言。话语表达直接影响各国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影响对党和国家形象的观感与印象。构建融通中外的国际传播体系,要紧密结合国内外的国情和国际局势,在话语表达中充分考虑并尊重国际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国际传播意义深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提升国际话语权,才能提高中国声音的音量,在国际事务中增加中国的分量。

(三)争取国际间战略互信与价值认同

中国目前亟需国际间的战略互信与价值认同,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之中坚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国互联网一直在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充分释放了参与互联网全球共治的诚意。世界互联网大会作为世界性互联网盛会,自2014年起至今成功举办了七届,该会议由中国倡导并举办,大会的主题从“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上升到了“互信”的层面,从倡导全世界“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到呼吁全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愈加突出了中国推动互联网惠及世界的美好愿望,清晰表达了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的友好态度,中国共产党号召全世界各个国家共谋发展合作的立场十分坚定。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变意味着用户的衍生需求增多,而与之相应所涉及的对外传播工作的辐射范围更广。拓展我国的新媒体传播矩阵有助于整合国家国际传播的渠道,加大国家国际传播的力度,增强国家国际传播的效果,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大国形象。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传播中运用新媒体传播矩阵,发挥多重优势。建立协同型矩阵:对同一海外新媒体平台的多个账号,各账号具有不同用途,能够适应主体对新媒体特性的多种运用方式,统一服务于国家;形成覆盖型新媒体矩阵:关注诸多新媒体平台各类用户群体,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增大用户覆盖率,将筛选出的目标用户引流到传播中国声音的媒体平台。增加用户对中国故事的触及频次;构建联动型新媒体矩阵:增加海内外新媒体平台的联动,能够使中国声音传播更广更远,在国际传播工作的实践中颇具难度但甚为重要。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党和国家的宣传战线,社会的组织、机构、单位、国内民众或是海外华人,都可以成为对外传播的实践者和发言人,国际形象提升与塑造要聚集多领域、多层次、多视角的力量与智慧。

三、勇立潮头,讲好直抵人心的中国故事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经验、研判形势、摸清矛盾及探索规律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不可避免会遇到斗争。面对国际舆论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开创国际传播新格局须勇立潮头,牢牢把握舆论工作的主导权,举旗帜,聚人心,在国际场合敢发声,多发声,不惧敌,讲好直抵人心的中国故事。

(一)在全球治理中引领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

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既要传播一个真实、多样的中国,又要为国际社会发声、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寻找世界各国范围内的最大价值公约数。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从国际传播的传播理念、传播体系、传播战略、传播实践几个方面着手,推动国际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在国际传播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秉持新闻专业主义,倡导全世界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建设上下齐心、步调一致的国际传播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提高工作者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水平。充分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促进中国共产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融通中外的話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在国际传播中大力争取与国家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实现国际传播战略和举措的国别化、专业化、专门化。

加快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在涉华舆论和国际重要舆论争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在国际新闻事件报道中保证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原创性,展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风采,做好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宣传。加快“5G+4k”等数字技术的落地与运用,聚焦新媒体新业态,打造新媒体矩阵,积极做好正面宣传,推广建设性新闻生产,推动对外传播实践的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数字化。加快引领国际传播新秩序的构建,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斗争意识,应当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闻舆论观,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二)在文化输出中柔性触发受众对中国故事的共鸣

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要知道受众的需求是什么,同时也要避开受众敏感的雷区。从以往的国际传播实践中总结受众对中国最感兴趣的人物、事件或者话题,将这些极具特色的诱因打磨成一个个中国故事,激发受众对中国的关注与共情,加深对中国的认识与喜爱。调动并满足受众对中国的好奇,同频共振,同质相吸,求同存异,异中求同,从而增强国际传播的效果。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有好的故事素材,也要讲究讲故事的艺术与技巧,前提是找到受众乐于接受的好故事。中国从来不缺好的故事,鉴于在对外传播中的受众具有不同的政治立场、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可以让中国故事在受众的认知范围内变得通俗易懂,并被接受甚至推崇。

从成功的国际传播案例中总结实践经验与成果,梳理其中的规律和可行性,有助于更好地引发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与情感共鸣。如李子柒,她在2020年4月29日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YouTube千万粉丝级别的中文影像创作者,她的影像塑造流露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这个数量已经近乎与CNN等英语世界的主流媒体相当,且远超过 BBC、Fox News 等媒體。目前,李子柒的微博账号粉丝已超2771万,单个视频达到了过亿的播放次数。李子柒如同一个中国故事的文化符号,她在YouTube等海外媒体社交平台也受到了大量国际粉丝的喜爱,她的作品在 YouTube 上十分火爆,国内媒体纷纷对她进行了报道。李子柒的账号成为“最多订阅量的YouTube中文频道”,且不断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2021年1月25日,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订阅量再创新高,获得了1410万名YouTube用户的关注。

(三)在文明互鉴中充分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实绩

把握国际传播的趋势,贴合新时代的脉搏,新时代的国际传播要敢于表达中国声音,要充分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实绩。建构融通中外的翻译体系,提高跨文化、跨语言沟通的水平,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翻译的媒介作用,有助于在东西方文明互鉴中传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丰富国际传播的内容,融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实践、中国的文化古迹、民族精神、时代风貌、典型人物,民俗佳节等,有助于全面、立体、生动地描绘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时代面貌。如带有中国烙印的春节、故宫IP,熊猫IP已在国际传播中得到了海外受众的喜爱;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闻媒体的交流合作,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记录工程进展和建设者的工作实况,呈现发展中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合作,报道中国及沿线国家地区的发展变化,彰显沿线各国人民的真实感受;近期《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哔哩哔哩推出的建党百年主题互动微电影《抉择》给受众带来了极佳的互动体验,促进了党史教育的生动化、立体化,这种形式在国际传播中同样具有推广价值。

虽然世界各国人民具有不同的国籍血统、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但是作为个体的生命价值和作为公民的基本需求不分地域时空。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传播中应当发挥主动性,摆客观事实,积极展现在国际事务中的良好表现,为全球性事件提供国际重大事件的治理典范。全球治理中能体现不同国家对公共事件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效果,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成为了全球首个有效控制疫情的国家,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实际行动和治理效果扭转了一些外媒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中方抗疫的举措和效果获得了国际好评与认同,为全球提供了极具参照性的抗疫样本,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实绩。

回顾百年党史,拥抱新时代,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国际传播面临着特殊时期的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讲好直抵人心的中国故事,向世界推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直接提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国际传播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引导力和国际公信力。新时代开创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新格局,要让各国在每个中国故事里看到的不止是叙事符号,而是当代中国;要让各国在中国的国际传播中看到的不止是当代中国,而是当今世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李宇.美英对华舆论攻击特点与应对[J].对外传播,2021(05).

[3]黄楚新.中国形象的“他塑”与“自建”[J].人民论坛,2020(06).

[4]陈汝东.论新时代我国传播的新态势与新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

[5]黄楚新.疫情“饱和式”应对下的舆情观察[J].人民论坛,2020(03).

[6]刘小燕.着力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话语体系[J].前线,2021(06).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伊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