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2021-09-13毛秋香
毛秋香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只有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知识收益最大化,才能奠定学生良好的语文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结合学生特性,与时俱进,开展多元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趋势。教师要引起重视,切实保障多元化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改变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能。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合理开展,保障实效
多元化教学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实效,与学生的兴趣特性进行联系,合理制定多元化教学方案,确保课堂有效性的同时也具备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全身心地进行课堂学习,进而增加学习实效。
例如,在《观沧海》的学习中,因为是古诗词学习,那么让学生进行有效朗诵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部分教师在朗读过程中会为学生匹配相应的音乐,但有时在音乐当中会有一定的画外音存在。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增加诗词的朗读气氛是正确的,但是在这当中如果掺杂其他的画外音,会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干扰。用音乐来活跃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元化教学开展的重要元素,但在这当中要注重合理性,才能保障实效。如,可以先将有声朗读作为示范教学,让学生进行聆听学习,然后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为学生播放纯音乐背景,以此来达到效果,并且要注意符合诗词的意境,诗词当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将海水的宽阔浩荡和山岛的高耸进行了微妙的刻画,那么在音乐的选择上,教师要选择与教材相配或同名的音乐来作为学生的学习辅助,不能因音乐选择不当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偏离。
二、多方切入,问题导学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多面的,教师要从不同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往的语文教学,以灌输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虽然保证了课堂进度,但却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也间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造成了阻碍。因此,我们要从不同观点出发,设计问题,正确引导,确保多元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例如,在《春》的学习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贯彻多元化教学的方针,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教师可以试问学生,“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很多学生第一时间就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部分学生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描写春天的景致,从题目上就可见一斑。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首先要予以肯定,从题目上看,文章的确是描绘春天的景象。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深入阅读,然后运用反向思维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文章当中“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所以我们凡事都不必着急,慢慢来就可以了,对吗?引用文章中的话,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切实理解。这一观点让学生形成了两极分化,一部分认为对,一部分认为不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根据学生的观点,教师要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多方面进行切入。首先要对学生解读文章含义,文章以春天为主,描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但是作者朱自清创作这篇文章之时处于特殊时期,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借助春天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未来理想生活的畅想。所以他表明,春天到了,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在阅读学习时,我们要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以不同的视角进行阅读,就会感觉别有洞天,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进行深刻理解。
三、游戏情境,加强互动
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是多元化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只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沟通,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便更好地進行学习指导。在教学当中,运用多元化元素,为学生创设相对的情境,并在这当中融入游戏元素,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主动并且愿意参与其中,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时,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情境演绎,同时融入游戏元素,增添课堂趣味。如,文章出自《安徒生童话》,它以不同人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朽及官场的虚伪黑暗,这也是文章的中心。在情境演绎时,教师就要将中心内容代入其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游戏互动。如,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要均匀,按照故事内容进行人物角色分配,并将其中的对话内容代入其中,分别进行演绎,而教师则可以扮演“皇帝”,承担自由人的角色,根据每个小组的演绎表现,随时加入不同的小组,帮助所在小组完成演绎任务。比如,教师先抽签决定,然后加入任意一个小组,当小组在演绎过程中出现少词漏词的现象时,教师就会加入另一小组,出现失误的小组要重新开始表演,每个小组都有一次补救机会,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抢”到老师,顺利地完成了情境演绎,则获得成功,这样的游戏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在情境演绎过后,学生要以口述的形式表达出对文章的看法,检验学生是否领悟到了文章的真谛,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实践,感同身受
教学实践一直都是语文教学当中比较欠缺的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虽然保证了教学效率,但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化教学开展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得到多元化的教学体验,完善个人的综合素养。因此,组织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同身受,加强代入感,才能得到多方面的知识吸收,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太空一日》的学习中,仅靠文章内容让学生感受太空环境,体会航天员的艰辛与不易,难免差强人意,不能在学生的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也不能感同身受形成共鸣。因此,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加强学生的代入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教师可以联系相关机构,带领学生进行“科技馆一日游”,让学生在感受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让学生当一天“航天员”,组织学生分批次进入到科技馆内的模拟太空舱内,体验航天员的工作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在这样特定的环境里进行课程学习,才能让学生增强代入感。文中“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飞船上升时会产生共振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此时,太空舱内的航天员身体会感到非常不适。为了营造这样的环境,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模拟类似的感觉让学生进行感受。学生在感受过短暂的共振后都表示身体难以适应。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探索太空,为人类发展做贡献是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正因为有了无数航天员的无私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成果。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经历,进行文章写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情感共鸣,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的实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多元化教学势在必行。我们要根据课程合理地开展多元化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从不同的观点进行切入,设计有效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加入游戏元素,增添趣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组织教学实践,让学生感同身受,形成共鸣,加深印象。
[作者通联:江苏泰兴市新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