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诗词阅读训练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021-09-13江家华
江家华
摘 要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取了李清照的《声声慢》,“易安体”的语言形式是汉语汉字魅力的极致表现,尤其是开头的14个叠词的运用。以词中叠字的运用为契机,笔者将《声声慢》一词的单篇学习上升为《李清照词集》的整本书阅读,以探究“易安体”语言的美学风格为学习项目,进行赏析、仿写,让学生获取对语言的直觉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领略诗词语言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关键词 李清照;整本书阅读;语言建构与运用
内涵丰富的李清照词,堪称语言学习的宝库。笔者立足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李清照的《声声慢》,以词中叠字为情境,以探究“易安体”语言美学风格为学习项目,带领学生品读易安体独特的语言风格,借此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运用能力。并将《声声慢》一词的单篇学习上升为《李清照词集》的整本书阅读,并配以《李清照研究》(周桂峰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作深度研读探究。
一、赏叠词之妙:妙在敢于创新,用语贴切自然
叠字,音韵和谐,节奏明显,韵律感强,传情达意生动,表达效果独特。在李清照前后都有人尝试叠字的运用,但原先运用叠字较少,李清照创意出奇,突破常规,一口气连用14个叠字,且在起句位置,句法奇创,令人震撼。这种表达打破了修辞常规,凸显了语言的铺陈形式,具有音乐美、韵律美的效果,同时所用词语多为寻常语,愈见其才力深厚。
这14个叠字用字奇妙,并非李清照单纯在形式上标新立异,而完全是恰如其分的表达需要。只有遭遇独特的人生经历的李清照写出来才贴切自然,一连串的叠字体现出了一个执着韧性的弱女子饱受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等难言复杂情愫而自然而然、情不自禁的形神姿态。
重音律的李清照娴熟地运用声律为表情达意服务,达到极佳的艺术效果。她在《词论》中说“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声声慢》作为一首长调慢词,“拖音袅娜,不欲辄尽。”(毛先舒《填词名解》)为的是强化怨抑悲愤的色彩,词人选择发音受阻的入声韵与其苦涩情感契合。多用齿舌声字,这些字韵腹大都开口度较小,从疏到急,高下起伏,读起来如泣如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又与其心境吻合。
这首词既重协音律而又讲求字词声响,可见应是李清照《词论》理论主张成功实践的典范。
二、析叠词之美:美在表情精妙,情感逐层递进
《声声慢》这首词写于建炎三年(1129)晚秋。情投意合、有着共同志趣的丈夫赵明诚这年病死。爱之弥深,伤之弥切,李清照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缺失,一时难以接受形只影单的凄惨现实,又膝下无子,孤寂萧索,开始萦回着对丈夫的思念,幻想着丈夫出现。于是,她常常陷入一种恍恍惚惚的心理状态。
《聲声慢》开头的14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表情达意上分三个层次,有其内在逻辑,且逐层递进。
第一层“寻寻觅觅”是动作。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晚年茫然无措的生活常态,流落江南,丈夫新亡,心中充满了失落与恍惚,所以整日整夜下意识地去“寻寻觅觅”。寻找失去的珍贵的东西:心爱的人,心爱的时光。明明知道寻觅不到,还执著寻觅。那百无聊赖的失落、心神不宁的无助、若有所失的哀怨才真切立体丰满起来。
第二层“冷冷清清”是环境。因为爱念,所以寻觅,而寻觅的结果却是让自己更加感受到“房栊寂静,空床无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的悲凉环境,从而加重了病体初愈,无人嘘寒问暖的冷清心境,尤其是“乍暖还寒”的秋季,客观的自然环境与词人内心的“冷冷清清”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第三层“凄凄惨惨戚戚”是心境。“冷冷清清”使原本感伤的内心愈加凄伤,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而继之“凄凄”,继之“冷清渐蹙而凝于心”而“惨惨”,终以“凝于心而心不堪任”而“戚戚”,最后难以承受而“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这纯粹的内心感觉传递出内心的纠结、沉痛、愤恨,但这种愤恨是内敛克制的、适可而止的,李清照把控得好,没有任其宣泄,可见其坚韧的心性。
这14个叠字,从语意上看,由轻到重、从外到内、从浅到深,是有层次的;从节奏上看,从缓到急,再从急到缓;从愁绪程度上看,愁绪愈积愈浓愈大;从形式上来看,句与句之间环环相扣,后一句在前一句基础上递进强化。内容上包含了神态的恍惚、环境的凄清、内心的郁结三个层次;音韵上节奏与词人情感变化实现了共鸣,细腻曲折地将难以言明的复杂感情倾泻而出。
这14个叠字居于词首,是总写,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结构上领起全词,贯穿始终,后面层层铺叙,将词人内心倾诉不尽的愁肠百回的凄凉悲苦渲染出来,直落个“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绝望无奈,曲尽其意,但言有尽而情无穷。
三、仿叠词之术:仿在用词精巧,准确传递心绪
笔者在引导学生对“易安体”语言领略与赏玩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遵从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讲求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美感,开展诗词仿作、创作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语言锻打中体悟汉字的表意性质、汉语的韵律特点,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创新意识,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
(一)激发兴趣,“想写”诗词
有学生模仿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人比黄花瘦”,创作了一句“人比黄‘瓜瘦”,虽一字之改,美感顿无,但就黄瓜的形状上给人以瘦的感觉,倒也是立体可感,透着几分机灵。在老师大加赞赏之后,又获得全班同学的喝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鼓励,“想写”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方法指导,“会写”诗词
当学生有创作愿望时,教师相机介绍与填词有关的知识方法,邀请当地诗词协会的诗词爱好者到校开设“诗词创作”的专题讲座,并对主动“献宝”的勇敢者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使之早日成为填词高手,影响带动更多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辅之以发展性评价,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让学生逐步走上“写会”的道路。
(三)成果展示,“乐写”诗词
将佳作展示在学校醒目的位置,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在班级博客家长群,阅读、欣赏与鼓励创作者,在写词中实现获得高度的自我认同感,从而“乐学”诗词。学生立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抓取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学习场景,巧妙融合李清照词作的语言特点。学生在自我创作的过程中,已经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对诗词语言的完美建构。
四、品“易安体”语言:开展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一)李清照词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开展阅读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李清照的词就是这瑰宝中一颗闪亮的珍珠,“易安体”的语言是汉语汉字魅力的极致表现。清代谭莹曾诗云:“绿肥紅瘦语嫣然,人比黄花更可怜。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高度礼赞了才力华赡“直欲压倒须眉”的李清照。开展李清照整本书阅读便于学生获取对语言的直觉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领略诗词语言之美,提升审美体验与语言运用能力。
(二)《李清照词集》整本书阅读,遵循学习规律
书的体例编排合乎语文的学习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词集选了李清照59首与7首存疑词作,“存疑”一说,对学生理性思维、批判精神的培育也大有裨益,词集囊括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质量上乘、数量适中,不会增加学生过多的学习负担。每首词后附有历代的有关评论,用红颜色彩印,醒目明了,还有精美雅致的“词意图”,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品位与审美趣味。
(三)开展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读写结合,促进整本书阅读,学生创作了不少有生活气息的可爱之作。
开展经典诗词的整本书阅读,学生增强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促进了语文学习方法、习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形成了美的表达与创造,提升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科研资助项目“基于学习力提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的探究”(项目编号:BRA202022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重点自筹课题“基于教是为了不教的我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课题编号:YZ?鄄b/2016/10)、江苏省淮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课题编号:2020GH075)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清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