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的困境与策略

2021-09-13刘雨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语文核心素养

刘雨奇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统编版教材新加入的一个独立单元,这一变化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各种教研活动也层出不穷,许多教师将其看作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但正是在这“如日中天”的外表下,整本书阅读仍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试图寻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统编版教材;整本书阅读;语文核心素养

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出要“读整本的书”,主张“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他说:“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诚然,“整本书阅读”单元的出现,是教材改革的一大突破,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我们解决。

一、整本书阅读的现实问题

作为教材结构上的重大调整,不少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将整本书阅读列为头等大事,相继推出公开课、名著阅读课、成果汇报展示课等课型,有的学校甚至给出一周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来开展此类活动。依据课标与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向,做出新的教学尝试,这无可厚非,但是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更应该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

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甚至是一些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单元很难落到实处,这种难度不是课堂教学上的难度,而是由理论变为实际过程中的矛盾。学生们连基础的实词、虚词、语法、课文都掌握不清,这些基础的教学内容尚不熟练,何况更高级的教学环节呢?

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受到基础知识多寡的束缚。但是,这种培养是需要漫长过程的,是循序渐进的,是润物无声的。在现如今的教学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学生能给我们多久的时间?家长能允许我们多久的时间?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问题。

我们常说要目光长远,不“唯分数论”。但是,学生的成绩是最现实的成果,是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重要标准。一旦学生的成绩下滑,这些针对个人素质的教学活动在家长和社会的眼中都会瞬间破碎,成为“不务正业”的例证。虽然不少媒体鼓吹,学生的成绩会随着个人素质的变化而水涨船高,可谁又敢信誓旦旦地向学生、家长和社会保证呢?

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困境

整本书阅读除了要面对社会现实的压力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境。

首先,如何读整本书。既然是整本书,那么阅读范围自然就包括了人物、情节、语言文字、主题意蕴、创作背景等方面。如果仅探究一个角度,那便读得不全面,算不得“整本书”;倘若面面俱到,就又抛弃了教材的主体地位。从课前准备的角度说,在统编版与人教版两版教材交接之际,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备课量急劇增加。再加上教师只有备好“整本书”,才能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这样一来仅是课程准备上,教师就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

其次,如何评判阅读效果。学生的阅读功利性问题是无可回避的,阅读整本书对他们来说如果需要持续不断的花费时间,但考试又不考,他们就会有现实功利性的考量,就不会去考虑阅读对他们的语文素养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持久性作用。与此同时,在中学阶段,学生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有着高度自律的学生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懈怠或者在阅读时偷工减料,整本书阅读就成了一纸空谈,名著阅读课就会逐渐变成自习课。

此时,要将整本书阅读较好地执行下去,没有课程要求,仅靠课下自读,受制于学生的惰性,是绝对行不通的。一旦列入课程要求,每学期应该安排多少课时才能完成读“整本书”的任务?在学期末对阅读效果又该如何考察?是教师进行汇报课,还是学生自我展示,抑或是上交读书报告。如果每项都是整本书阅读的展现方式,那就等同于没有评价标准。

所以说,“整本书”是不可能被拆分的,既不能被直接考查,也很难被客观评价。这些都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整本书阅读的考查方式

面对整本书阅读现实与教学两方面的困境,我们不必过分担忧。事实上,对于整本书阅读的考察方式,我们并非一无所知。北京卷在2017年的《根河之恋》中,对课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考查。这是十年来高考散文阅读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考查。

24.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

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与人性的善良美好。

C.《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新年的坚定、意志的坚强。

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高考走向“全国一张卷”的呼声日益高涨。高考分省自主命题,一方面会使高考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导致各地高考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自主命题省份在高考试题的设计上,针对性较强、地域特征明显,这就导致自主命题省份与其他省份的学生在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鉴于考生能力侧重不同,大学也很难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也就是说,地域因素导致的差别化高考,给我国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在高考走向“全国一张卷”的大潮下,对整本书阅读的考查,势必要借鉴地方卷已有的经验。就北京卷的试题来看,地方卷对整本书阅读的应试化解读并不深刻,只是对基本内容进行判断,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也就是说,整本书阅读试题在短时间内,将停留在概括分析的层面。这就为我们打破整本书阅读困境,把握教材改革方向,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四、整本书阅读应日常化、活动化

推广使用统编版教材,进入新高考,确实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但这并不代表高考试题立刻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由于各地教育教学条件不一,改革的进度也不尽相同。改革“一步到位”非但不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反而会进一步加大各地方之间的教育差距。另一方面,人教版教材使用了这么多年,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时代差异较大罢了。而且高考试题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其考查的知识与能力都已经很全面了。所以,面对整本书阅读,我们不必过度“热情”。

温儒敏先生说:整本书阅读要求不宜太高,重在目标管理,不需要太多的过程管理,学生在高中阶段能耐下心来,坚持完整通读几本书就很不错了。所以想要开展好整本书阅读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从课程设置上讲,学校应该从每周的自习课中抽出1、2节设定为名著赏读课,专门留出时间给学生自行阅读,并长期践行,将整本书阅读日常化;从书目选择上说,整本书阅读不能只局限于一两本,要以教材中的规定书目为核心,以相互补充、印证为原则,自主选择推荐书目。

从示范引领上看,既然整本书阅读很难被客观评价,那么索性就将其变为学校的特色活动。让学生经过班级、年级、学校的层层筛选,最后以汇报演讲的方式呈现阅读结果;与此同时,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让教师也参与进来,同样也进行汇报演讲,就书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展现师生间不同的认知角度,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化阅读理解,激发阅读兴趣。

整本书所负载的东西是极丰富的,开展相关活动所取得的效果也并非立竿见影。我们要既不搞形式主义,也不“一哄而起”,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态度与时代接轨,用日常化、活动化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一本书,来掌握一类书的阅读方式,从而实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终目的。

[作者通联:吉林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统编版教材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统编版教材的课堂提问技巧探索
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四梁八柱”
统编教材不同识字板块的教学课例实践与探索
聚焦教材“切入点”层层推进语用力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众里寻它千百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