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福建“海丝”核心区的创新发展及战略思考

2021-09-13陈丽佳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海丝协同创新发展战略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多年来,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支持。作为“海丝”(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结合创新驱动发展和协同创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核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紧扣战略定位,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优化战略布局,培育核心区建设新动能;强化战略支撑,为核心區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助力新福建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关键词:海丝核心区  协同创新  发展战略

一、新时期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潜力分析

从福建东南沿海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延续了几千年,保持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血脉。历史上,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都是通过“海丝”出口到海外的,而海外的香料和原料则是沿途进口到中国的。贸易促进交流,多宗教、多民族、多文化并存的泉州是典型的见证。目前,交流促进发展,福建被国家赋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道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平潭综合试验区”等“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必将推动福建发展再上新台阶。

“海丝”沿线资源不同,市场多元化,经济互补。特别是作为福建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外商投资目的地和重要的资源性产品原材料来源地,东盟拥有近6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双方合作空间广阔。东亚和中亚是福建石油等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地。因此,福建与“海丝”沿线地区的经贸合作,特别是国际产能合作潜力巨大。福建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必将成为“海丝”沿线地区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建设和海洋经济合作的重要区域。这种文化亲和力的优势,使福建在“海丝”人文交流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加快推进福建“海丝”核心区的创新性发展

1.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进程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可以为福建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在科技创新合作过程中形成创新优势。因此,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海丝”科技创新合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国际合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政府可以对科技研发成果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或附加政策扶持,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研发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补贴。提高国内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在模仿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我们应该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研发人员;加大对我国与国际先进技术差距较大的领域的投入,提高自身科技创新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推进“海丝”战略,人才是关键

许多沿海的国家都有高度的复杂性。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取得成功,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的专家和人才。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设是推进福建省海丝科技创新与合作的重要内容。我省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由于缺乏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背景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外投资的力量打了很大折扣,这也成为企业对外投资失败、跨国经营能力低下的最大瓶颈。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吸引来自香港、新加坡、欧洲、美国的创新型人才和机构在福建定居;为参与福建省与“海丝”地区科技创新合作的科研人才建立完善的考察机制和福利政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带一路,就是要创造人才,鼓励世界各地的人才,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不断深化侨台科技合作

支持福建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台资企业合作,共同开拓东盟等国际市场。扩大“两岸论坛”品牌效应,深化两岸基层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对台合作与东盟合作的复合优势。福建不仅是“海丝”核心区,也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具有与台湾和东盟国家合作的双重优势,形成了一系列叠加优势和复合优势。加强闽台科技合作发展战略研究,不断完善海峡两岸国家产业合作基地和闽台科技合作基地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基地快速健康发展。通过闽台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合作。

依托侨联、福建商会等“一带一路”侨联和行业协会,探索建立侨联和对外技术联络站,与福建省合作组织科技交流创新活动。推动居住地国相关机构与省级医药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建立协调推进机制,也是推动创新合作的核心力量。

4.机制创新

对接机制。要加强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试验区等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的政策措施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索不同开放区合作发展的经验,建立福建与“海丝”线协调发展的机制安排。在现有合作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福建省行政部门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协调对接机制,建立合作研发机制;围绕共同发展的目标,搭建创新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

合作机制和市场机制。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需要沿线国家建立合作机制。目前,建立办公室工作机制最重要的是设立前期规划研究机构,设立发展研究基金,向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发放研究经费。各国从自身和地区发展需要出发,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项目提出建议,测算资金需求规模,与金融机构对接,初步建立融资方案。通过合作机制建设,着力解决共同利益问题,使各国对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发展模式相互尊重,实现共同发展。要以发展为动力,以协商为途径,完善“海丝”合作工作机制。

推进“海丝”建设,也须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以政府创新为导向,使企业成为“海丝”战略的生力军。消除地域分割,打破制度壁垒;实现内部联系紧密、外部合作深入。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参与新战略的实施。创新机制,为企业“走出去”和民间资本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保障。

三、推进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战略思考

1.把握核心区内涵,巩固核心区定位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是国家赋予福建的总体定位。核心区对于所在地而言,既有规划布局和支撑服务的责任,也有话语引导和要素汇聚利用的先机。“海丝”核心区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加主动推进与沿线区域开放合作,深化引领、示范、聚集、辐射作用。要积极营造信息和平台优势,推动人才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优先在福建与沿线区域之间流动、汇聚,与“海丝”沿线区域加强空间信息产业合作。推动电子口岸互联互通,争取与沿线国家开通安全智能贸易航线,促进通关便利化。加快建设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大数据中心及其服务体系。

2.优化战略布局,培育核心区建设新动能

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联动,稳步推动合作取得实效。在省内,应加强省直部门与各设区市沟通协作,从而进一步发挥“海丝”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海丝办”的统筹协调作用,在规划研究、项目建设、重大活动举办等方面,推动各地以各自比较优势参与核心区建设,通过差异化发展,避免无序恶性竞争。沿海港口城市要强化支撑引领作用,泉州着力建设“海丝”先行区,福州、厦门、平潭、漳州、莆田、宁德等港口城市则着力建设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山区城市要发挥好海上丝绸之路腹地拓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参与“海丝”建设,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人缘、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等优势,合理确定重点合作领域和区域,形成整体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的新优势。

3.强化战略支撑,加快核心区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项目是“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福建能否利用“海丝”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弯道超车,关键在于能否结合自身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外方合作意愿,集中力量推动实施一批可操作的跨境合作項目,形成一批早期收获成果,起到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充实完善“海丝”核心区重大项目储备库。争取国家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外优惠贷款等资金投入,整合现有地方财政资金渠道,支持核心区重大项目建设。商务部牵头成立了旨在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促进工作机制”,对于到沿线国家投资大型项目、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福建企业加强引导服务,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

推进“海丝”建设需要创新对外合作机制,破解制约区域合作的体制障碍,建立对外的协调机制、协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加快建设“海丝”核心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推进与沿线区域开放合作,深化核心区的引领、示范、聚集、辐射作用;有利于福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提供新发展动能。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福州“海丝核心区”的数字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项目编号:JAS1945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7-05-15.

[2]陈秋立 . 落实“一带一路”科技行动计划 支撑引领“海丝”核心区建设[N].科技日报,2017-10-16.

[3]魏澄荣.“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和路径研究[J].亚太经济,2017,(11).

作者简介: 陈丽佳(1990—),女,福建福清人,福建省福州市阳光学院设计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

猜你喜欢

海丝协同创新发展战略
海丝星座小卫星:走!带你追光瞰海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首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工作年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