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1-09-13张德增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摘要】为贯彻党中央精神,更好地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本纲要首次以教育部文件形式明确了有关课程思政等一系列问题,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给出了方向。同年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产业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高职院校应具有前瞻性,把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也纳入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人工智能英语课程具有多元意义,那么如何在实践教育中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将本门课程育人效果最大化,值得每位高职英语教师探索。这就要求高职英语老师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理念在本门课的指导性,拿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以便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旨在在高职院校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要点,通过此文为广大高职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建议,提高整体高职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工智能英语 ;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张德增( 1982.02-),汉族,山东阳信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教育学会关于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课程思政研究课题“《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SGKCSZ2020-1094)。

一、 引言

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以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国家相关文件指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所以所有高校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育人“主渠道”,守好一段渠,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人工智能英语这门课程结合了人工智能与英语两个学科,如果说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的话,那么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涵盖的教学内容与要素将更为多元。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能把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合,从而取得育人成果最大化,将是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

二、高职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原则

1. 精准性: 2014年,课程思政一词由上海高校提出至今,许多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抓住课程思政内涵与定义。《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首次将课程思政内涵与定义以教育部文件形式明确,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忽略本身课程学科特点,强行加入思政元素,不但不符合课程思政内涵与定义,也不符合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所以这也要求高职人工智能英语教师要精准把握课程思政这个理念,在教学中把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本学科更为精准的结合并体现出来。

2. 层次性: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是一门跨学科多元性课程,所以所含教学内容与要素诸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要把握所含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以及思政逻辑的层级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应予以全面的学情评估,思政元素的层次应该随学生的发展而上升,切不可每节课求高求大求全,以免曲高和寡,最终效果生硬,学生反馈效果差。

3. 渐进性:人的思想有渐进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学生思想思维的渐进性,结合课程难度的渐进性,有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渐进性要与本身课程的难度相辅相成,不能造成学科本身思想思维与课程思政差距过大,以免造成学生思维的断层与鸿沟。

4. 多元性: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兼具多元学科的特点,而人工智能英语还具有人文学科属性,这就使得人工智能英语这门课课程内容丰富,话题多元,知识承载量大,所以本门课教师应尽可能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找出多重思政点,让学生们在学习到本学科相关知识的同时,促进多重思维的发展,从而做到本门课的全面育人。

5. 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有有效性的评估与考核方案来保驾护航,在人工智能英語课程中,教师应以多元评价作为评价方案,保证学生本门课的全面学习有效性。在兼顾英语能力评估的结果性考核上,一定要给予动态过程性多元考核,过程性考核可以设置不同的评价板块与指数,可以以成果导向为重点,考查学生在本门课上的全面提高,以显示课程育人成果。

三、 高职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重点

根据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指导意见: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有着不同的课程思政侧重点,而对于高职院校人工智能英语课程,首先要明确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根据不同的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其课程定位也应该略有不同。对于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学生而言,应作为专业教育课进行开设,以满足未来工作对学生人工智能英语能力的高度要求。对于一般性高职院校而言,可以考虑将人工智能英语的内容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英语课模块化教学的一部分,作为公共基础英语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更新,或者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修。

而同时我们要注意到,人工智能英语本身还含有理学和工学的要素。对于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纲要》进一步规定: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所以,综上所述,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重点既要兼顾到英语这门人文学科的属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样要深度挖掘人工智能本身的学科特点,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兼顾人工智能英语课程的人文属性与理工课程元素,平衡课程中多重属性以及课程中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所以此门课程可以深度挖掘一些能够指导学生未来工作与生活的课程思政点作为本门课的切入点。例如科技意识、科学发展观、科技伦理意识、科技伦理价值冲突、科学思维建构与反思、科技创新理念、科技创新成果方案产出等,使学生既可以了解该领域基础知识,又可以切实提高英语能力,为适应智能时代各职业岗位新需求打好基础。

四、高职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难点

1. 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点的深度理解问题: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具有交叉性、多元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点也过于复杂,且很多知识点与思政融入点受到学科知识、产业变化、国际国内情况等多重影响,加之授课教师多为英语专业背景,故对人工智能与思政两者的理解或多或少还停留在表面,不能更深入地看待有些问题,这会造成教学上的困境。

2.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采用:人工智能英语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每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不能是单一的,教师应该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做好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选用,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这一点要求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不断评估、衡量不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择优选择适合某一节课的方法与模式。教学要积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3.课程思政如何有深度、力度、温度: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课程思政融入的深度、力度、温度这三者不能很好地均顾,经常会顾此失彼,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深度、力度、温度的适度与均衡,否则就会破坏思政理念的和谐融入,最终失去育人效果。

五、高职人工智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误区

1. 分不清课程本身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教学中本末倒置。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出现为了思政而思政,舍弃本学科自身特点,甚至上课开篇就以思政作为问题导入,导致学生学习时不知学科自身重难点,导致课程专业学习出现盲点。

2. 教学中涵盖思政元素过多、多杂。在教学实践中,切不可把多个思政元素累积、堆砌,觉得思政元素丰富就是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秉持适度原则,尊重学情等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思政元素不可强行融入过多、过杂。

3.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出现思想灌输与思维上的“路径依赖”。教师在授课中容易出现教师一言堂、不顾学生思考或忽视学生獨立思考的现象。教师一定要利用教学方法或课堂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不能强行灌输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应该摆脱自己思维上的路径依赖,课上积极与学生互动,在教与学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六、结语

作为一门新型课程, 人工智能英语课程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不断提升,其课程内容更新速度也会大于其他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关注相关学科前沿,同时注意时事变化,从而做到课程内容与思政融入点的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达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希望本文能够为正在进行英语教学探索的老师以及学校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人工智能英语课程能够不断发展,丰富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整体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鲁昕.人工智能英语[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20.

[2]安东尼·塞尔登,奥拉迪梅吉·阿比多耶.第四次教育革命: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3]郭福春.人工智能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