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引路人

2021-09-13徐超

教育界·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激励策略小学班主任德育

徐超

【摘要】在小学德育实践中,班主任起到至关重要的引路人作用。想要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得到积极引导,班主任需要不断优化运用激励策略,以焕发小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热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践之以行。文章从五个角度入手,分析了班主任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有效运用激励策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激励策略

在小学实施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康的价值观念,使其懂得如何为人处世,端正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但在实际教学中,德育往往没有取得预期的培养效果,小学生各种有悖正常品德的行为仍然屡见不鲜。笔者针对这个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小学德育不够深入人心,在多数情况下只是照本宣科,浅尝辄止。小学生无法在强烈的代入感下体悟其中的道理,自然会我行我素,继续行走在“旧途”之中。因此,积极运用激励策略,是班主任落实德育工作的关键点。这不仅能让小学德育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而且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自觉、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涵养。

一、结合日常生活,优化激励体验

由于小学生的阅历不足,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当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来增强教育代入感,优化学生的激励学习体验。对此,班主任需要寻求家长的帮助,运用家校共育模式,将德育渗透到小学生的平时生活当中。激励策略与生活化德育的融合,需要让学生从生活的改变中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这种方式有两个优势。首先,能为小学生创造有始有终的德育学习环境。否则,班主任在学校教导学生要勤劳努力,而家长又为小学生带来溺爱教育,使得学生好逸恶劳,那么德育的开展必定困难重重。其次,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调节德育的细节,更好地落实激励策略。

比如,班主任在教导小学生应当爱护花草树木时,不要一味地制止、批评他们的践踏与破坏行为。这样小学生只会暂时在班主任的威严下停止这些行动,等脱离班主任的监管之后,又容易故态复萌。班主任可以与家长建立联系,为小学生布置生活任务。例如照顾一盆植物,对学生说:“这盆植物是你的好朋友,他需要你的帮助才能健康成长。”由此,学生体会到身上担负的责任感,能认真、悉心地在生活中照料植物。长此以往,当看到植物茁壮成长时,学生就能从中收获满足感与成就感。今后学生在外面的环境中遇到花草树木,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照顾盆栽时的辛苦,从而自发停止践踏花草的举动,也能主动制止其他同学的错误行为。

二、树立品德标兵,焕发效仿热情

好胜心强,不服输,是大多数小学生的天性。当看到其他的小朋友收获了某种荣誉,他们也会发自内心地想要体会这种备受瞩目、受别人赞扬的感觉。班主任在德育中落实激励策略时,可以利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这种性格特点,通过树立品德标兵来焕发小学生效仿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组织班级大扫除等清洁活动时,有的小学生踏踏实实地干活,认认真真地处理卫生死角;有的小学生调皮捣蛋,只顾着贪玩,不断磨洋工。班主任可以仔细观察小学生的行为表现,并详细记录下来。在完成卫生工作之后,班主任将表现出色的小学生逐个列举出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详细表述这些学生是怎样认真、仔细地进行劳动,并对他们勤劳的态度给予高度赞扬。同时,表率这些学生为“劳动小能手”,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班主任需要谨记一个要点,那就是只进行表扬,不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出那些干活不用心的学生,否则会让这些学生的心灵在众人的鄙夷、嘲笑下饱受伤害。如果只树立典范,含蓄地提醒这些劳动敷衍的学生,他们会因为自我对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羞愧的心理,同时会羡慕“劳动标兵”那种风光,从而在好胜心的刺激下暗暗发誓下次也要得到众人的认可,而“劳动标兵”也会在荣誉的激励下再接再厉,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增设奖惩措施,调动学习动力

如果说品德标兵只是通过暗示的方式在小学德育中发挥激励的效果,那么班主任增设奖惩措施,就等于将激励措施摆放到台面上,直接明了地调动小学生参与德育的动力。有奖励因素在,小学生会因为荣誉、物质的鼓励与刺激,想要更好地表现自己,力争上游。这需要班主任适当把握奖励尺度,不要让小学生因强烈功利心作祟而导致德行学习太过虚假。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性不够沉稳,很容易在德行学习的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班主任还需要适度采取惩罚措施,加大监督、鞭策的力度,让小学生在激励作用下消除懈怠心理。同时,通过惩罚措施的落实,小学生也会时刻警示自己,不敢越雷池一步。

比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小学生日常的德行学习表现,有针对性地运用奖罚激励策略。如果看到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溜号走神,开小差,拒绝执行,班主任应当惩罚小学生的错误行为。比如实施剥夺性惩罚,先暂时取消该生的某种权利,让其进入反省的状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班主任需要注意,惩罚的力度需要恰到好处:不宜太轻,否則会让学生觉得不痛不痒,从而将错误重复再犯;也不宜太重,不然小学生会因畏惧感而失去德行学习的活力。对于德行学习十分优异的小学生实施奖励措施,有助于保持学生的进取动力。奖励的力度需要班主任细致把控:奖励过高,容易导致学生骄傲自满;奖励过低,学生会误解班主任对其不重视或态度敷衍,从而丧失德行学习的积极性。

四、当好师德典范,规范行为举止

小学生对于班主任通常会产生一种仰慕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一定要当好师德典范,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如果班主任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德育中出现双重标准的行为,比如要求小学生按照某个德育标准行事,自己却在无意识中犯下错误,那么小学生必然会产生不公平的想法,从而质疑班主任的公信力,导致德育工作虎头蛇尾;相反,若班主任身体力行,落实优秀的美德行为,让小学生意识到德行学习的严肃性,那么小学生在内心就会产生激励,紧跟教师的脚步,认真遵循教师的德育要求进行学习与生活。

首先,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要保持行为规矩、衣冠整洁,为学生展示大方、端正的形象。如果班主任的衣着与行为都不拘小节,那么小学生也会有样学样,变得十分邋遢。其次,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德育规范,自己也要严格遵守。比如要求学生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七点要准时到校,班主任也要在同样的时间来到班级,甚至要比学生来得更早;再比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不能随意做自己的事情,那么班主任在上课时也要杜绝接听私人电话的行为。想要做好师德典范,班主任并非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成就,只要从日常的细节做起,保证自己能每事争先,言出必行,自然就能为小学生的德行学习起到领头的激励作用。

五、引入真实案例,感化学生心灵

小学生还未深入接触社会,思想阅历十分浅薄,习惯用感性的思维来看待事物,对于德行的学习也多按照自己的认知来进行。比如,班主任对学生讲:“现在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你们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不一定会这样想,他们会觉得生活没什么辛苦的感觉,只要对家长撒撒娇,想要的东西、想玩的游戏全都唾手可得。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活动时,要引入真人真事来作为德育案例,朝着积极的方向进行激励性的引导教育,为小学生的心灵带来深刻的感悟。

比如,班主任可以在德育活动中播放贫困山区儿童家庭穷苦却努力求学的视频,开阔小学生的认知视野,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饱、穿不暖的同龄人正在羡慕他们现在享受的生活、明亮的课堂、整洁的书本,为学生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小学生在激发恻隐之心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与视频中的人物进行对比。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如果自己与贫困山区的孩子交换地位,自己是否能承受那种苦累的生活。经历过这种反差体验,小学生的内心就会萌生一种激励情感,珍惜现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立志发愤图强,积极上进,有效达成德育目的。

总之,小学德育是一项水滴石穿的长期任务。班主任需要将激励策略无声地融入德育过程当中,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参与积极性。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切忌将重点放在空洞的说教上,否则小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班主任应当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合理运用激励策略,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满足感、成就感,让激励的效果在小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优秀的生活習惯与行为规范,保障学生的身体与心理能在健康的状态下成长。

【参考文献】

范东枚.小学德育管理激励对策创新实践[J].才智,2020(01):150.

尚付莲.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新时代教育,2019(04).

谢凤梅.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5):72-73.

猜你喜欢

激励策略小学班主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激励策略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