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

2021-09-13陈双琴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农村幼儿园

陈双琴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垃圾分类意识俨然已经成为国民的基本素质,这要从娃娃抓起。农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要从幼儿园抓起,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其对环境的热爱,用幼儿的意识带动家庭的意识,继而带动社会的意识。本文对农村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措施展开研究,以期提高农村幼儿的环保意识,更好地养成垃垃分类的习惯。

关键词:垃圾分类;农村幼儿园;习惯养成

一、垃圾分类对幼儿的意义

(一)提高学习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接受新鲜事物、拥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在当下每一个社会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垃圾分类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在学习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能够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定义和垃圾分类的标准,提高幼儿垃圾分类的实践应用能力,锻炼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提高整理归纳的能力

倡导和践行垃圾分类,能够为幼儿提供锻炼逻辑思维的机会,幼儿通过学习垃圾分类标准,在实际的分类过程中,思考和判断哪些属于干垃圾,哪些属于有害垃圾,在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对垃圾分类进行认知,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践行垃圾分类,将其融入实践过程中,能够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归纳整理能力,让幼儿在动手分类垃圾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拥有更好的整理能力。让幼儿从垃圾分类中锻炼逻辑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坚定清晰的逻辑思维基础。

(三)锻炼幼儿的耐心

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是大部分人的习惯,很少有人在扔垃圾时,考虑手中垃圾要怎么分类。垃圾分类新规定出台之后,随手扔垃圾的情况将不复存在。需要人们对产生的垃圾进行仔细分类,比如一次性筷子属于什么垃圾,吃剩的饭菜属于什么垃圾,用完的电池属于什么垃圾等,扔垃圾也变成了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对于幼儿来说,耐心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心理素质,通过垃圾分类的复杂过程,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耐心,让幼儿在琐碎的垃圾分类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将耐心这颗种子埋入幼儿心中,在不断的锻炼中长成参天大树,让幼儿拥有更强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面对今后生活中的问题。

二、农村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园区环境

农村由于教育理念的落后,导致整体垃圾分类意识欠缺,环境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它对于幼儿也有潜在的教育作用,要让农村的幼儿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首先农村幼儿园要在环境上为幼儿营造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可以在园内设置垃圾分类宣传区,并且将幼儿园中的每一个垃圾桶都设计为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将垃圾桶身上设置明显的分类标识,按照卡通形象来设置不同的垃圾种类,方便幼儿记忆。在这些卡通垃圾桶的周围,可以张贴幼儿能够看懂的宣传标语,当幼儿经过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读出宣传标语,加深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观念

在区域活动当中,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主活动,将垃圾分类的习惯融入平常的区域活动当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形成垃圾分类的观念,比如一般幼儿园都会设置表演区,艺术区等,可以在这些区域中举办各种开放性活动,帮助幼儿形成环保意识。在表演区中可以让幼儿扮演垃圾回收员的角色,对其他区域进行垃圾回收,幼儿在完成各个区域的垃圾回收之后,将垃圾带到垃圾回收站,由幼儿园中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分类,在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体验垃圾分类,在幼儿心中初步建立起垃圾分类的观念。在艺术区可以投放一些“垃圾”,如纸盒,饮料罐等等,再放置一些材料桶,在材料桶上贴上材质的分类,让幼儿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由于大班的幼儿对于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别能力,所以可以自主进行物品分类,老师在旁做好引导工作,加深幼儿对于物品的认知能力,提高其垃圾分类的水平。还可以在美工区,用做手工的方式让幼儿废物再利用,制作出有趣的手工品,如用废酒瓶,瓶盖做出风铃等物品,感受到变废为宝的乐趣,了解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意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三)提高垃圾分类知识能力

农村幼儿园想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游戏活动来进行垃圾分类,以提高幼儿垃圾分类的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当中。比如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垃圾站中一般都会放置各种颜色的垃圾桶以进行垃圾分类,而具体什么颜色应该投放什么垃圾,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难的问题,单纯地让幼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也难以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编儿歌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进行记忆,利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旋律,让幼儿能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当中,轻松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此外可以借助美术活动,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各自心中的垃圾桶,大班的幼儿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及联想能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厨余垃圾桶设计成嘴巴的形状,让学生能够将厨余垃圾和吃联系在一起;老师还可以将引导学生,将可回收垃圾与环保联系在一起,联想纸是由树做的,树是绿色的,让学生将可回收的垃圾桶涂成绿色。在每一个幼儿设计出其独特的垃圾桶之后,老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表扬其设计行为,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

(四)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幼儿在园期间,老师可以将幼儿的分类习惯的养成渗入到日常生活环节当中。比如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如手工课所产生的手工垃圾,吃饭过后产生的剩饭剩菜等等。对于这些垃圾,很多幼儿已经能够意识到要扔到垃圾桶,但是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老师在进行这些日常活动的过程当中,要引导幼儿对其进行分类,让分类成为一种行为上的习惯。大班幼儿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老师可以发挥这一特点,让幼儿之间相互监督,提高自身的分类习惯意识,老师可以设置当天的值日生,值日生首先要做好垃圾分类的榜样作用,还要监督其他幼儿是否有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指出其他幼儿在分类过程中的错误,协助老师一起做好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同时幼儿园要联合家长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榜样作用,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幼儿,让其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形成环保的观念,幼儿园可以利用环保节日开展亲子活动,向家长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让家长能够从意识上重视垃圾分类的作用,积极地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教育中来,加强家长和园区之间的交流,共同做好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

三、结语

幼儿时期是环保意识萌芽的关键时期,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对幼儿进行垃圾分類的教育,能够让幼儿适应未来垃圾分类的要求,提高农村幼儿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用幼儿带动全家,用农村幼儿园的行为带动整个农村区域的分类意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真正实现幼儿带动家庭,带动社区,推动社会这一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王梅华. 浅谈幼儿园如何进行“垃圾”主题活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3):5.

[2]陆春燕. 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探究[J]. 成才之路,2021(01):102-103.

[3]肖玲,单宝顺. 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 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05):12-14.

[4]陈娟. 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 智力,2020(08):32-34.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农村幼儿园
浅谈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