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研究

2021-09-13敖梦云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敖梦云

摘  要:阅读作为一项必备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每个人得到很好的自我提升。小学语文作为在基础小学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如果把语文比作一棵树,那么语文阅读就是它的根,只有根盘根错节,发展壮大,才能从地下吸取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满足地上树木的枝繁叶茂,因此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大量的阅读。

二、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课堂阅读教学

1. 阅读材料筛选。教师作为阅读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需要筛选合适的阅读课材料。教师在筛选完材料后如果阅读材料不长,可以安排学生在阅读课上阅读,如果选择的材料较长,在阅读课上阅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教师可提前几天把阅读课要阅读的材料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提前完成阅读。

2. 阅读后讨论。完成阅读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按就近原则组成讨论小组,每个小组3~4个成员,小组内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有哪些点没看懂,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然后总结性地向大家讲述自己看过的故事情节。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规定好时间,规定讨论过程9分钟,每个学生发言时间2分钟,每2分钟之后就要换组内下一位发言,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最后剩下的时间组内推选或者自荐一个学生总结其他同学发言作为班级发言稿。

3. 教师总结。教师挑选几个讨论小组班上发言,根据发言内容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或者教师也可随机点名选择几个同学上台发言讲述阅读材料的故事梗概以及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感想、想法。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会发现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些偏颇或者误解,这时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启发以及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材料想要表达给读者的情感、思想,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比如难以理解的语句表达、故事发展情节等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阅读材料。

4. 撰写读后感。教师要安排学生完成阅读笔记,或者读后感。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对材料中心思想的概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语文作文写作水平。小学生课堂阅读培养需要语文教师精心策划、组织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引导,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课,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文水平。

(二)課后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可在课后布置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作业,比如选择和课堂内容相关的故事书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几页,一段时间整本书阅读完成后教师在语文课上开设针对这本书的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大家可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及读后感。之后安排学生主动发言,通过引导、启发、适当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彭正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阅读教学[J]. 品位经典,2019(11):94-95.

[2]郝建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阅读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19.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