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

2021-09-13张旭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张旭

摘  要: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科学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深化学生语文知识记忆与理解,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就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小学低年级

一、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构建思维导图主要就是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合理分配和归纳总结成一个整体结构,把抽象的思维转变为具象化,给学生形成一个直观形象的表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加上相关部分的解释说明,这样的方式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就像思维导图一样,大脑的思维是呈网状的,有不同的节点,从节点出发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各个节点之间又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这样一来就将学习内容合理分配,系统地记忆和管理。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有效运用

有效的课前预习是上课的重要保障。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前将书本上的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使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展开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深入理解课文,全方位解读课文,熟练掌握语文课文。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有效运用

在小学语文复习阶段开展思维导图教学能够使复习事半功倍。在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关键词语绘画思维导图,并将知识点分解成小的知识点详细解说,提纲挈领地总结单元或教材的脉络,加强巩固和理解,细化并完善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背诵课文或者重点篇幅,加快学生的背诵速度,使复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综合复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整个学期的学习按照字、词、句、段、篇、文等一级分支来复习,再将一级分支逐步分解成二、三级分支,查缺补漏,让学生时刻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复习变得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突出了学生主人翁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被学生接受,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田兴玲. 思维导图在小學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 学周刊,2018(31):61-62.

[2]谢凤梅.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教育研究,2020(16):78-79+82.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