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书外
2021-09-13陈阳
陈阳
一本书,就是一个小世界。看到喜欢的书时,就会与这个世界产生共鸣,退出来后,情感、心理等都会发生变化,比较这两者会发现:书里有个你,书外有另一个你。
海子曾言:“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每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都像一张白纸,干净、纯粹,让人不敢着笔。所以,只有美丽的童话才能作为绚烂的第一笔,是人生看到的第一个太阳。《安徒生童话》就是我的第一笔,放到现在,仍然喜欢。
现在提及这本书时,与我同龄的很多人肯定会觉得幼稚乃至不屑一顾的。然而他们忘了,这本书曾经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教他们认识善恶,产生美好的憧憬,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期待。在《安徒生童话》这个小世界里,我与作者产生了共鸣,遨游其中,与豌豆姑娘为伴,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而难过,憎恨大灰狼……在书里的我犹如一个智者,俯瞰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因其喜,因其忧,知道了善良的意义,立下了为善的决心,要去帮助他人……在书里,我是一名勇士。
那名勇士在书里纵横万里,出来也只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娃娃。我踏入了我的世界,准备做善事,行善举,然而我发现,书外不一样。这里没有我想帮助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只有蓬头垢面的老爷爷蜷缩在墙角,我很想去帮助他,但我发现我不会魔法!
原来,书外的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像我在书中俯瞰的人物一样普通,面对困难就如置身孤岛,不知所措。
但这又有什么呢?书外的我是快乐的,这在那个年龄已经足够了,现在想想,分辨善恶,区分好坏的能力不都在那时产生了吗?童话对书外的我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影响。有人说:“童年对整个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童话就是你童年的东西,是绚烂的第一笔,书里的你快乐,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书外的你。
我们现在所忽视的,很多曾经也占满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现在长大了,读的书多了,所以不妨偶尔停一停,重温一下童话,让书里的自己栖息于温暖的港湾;书外的你也能缓一缓,让饱经风霜的躯体得到滋养。
其实,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书里的我是痛苦的,因为那时读书具有功利性,书里的我不再是一个自由人,被一个叫分数的小人驱使,被强迫和不喜欢的人物交流,不能驻足欣赏……书里的我成了奴隶,满脸怨愤,形容枯槁,被斥责、推着、扶着、拉着、拽着走……那时我很难受,糟糕的心情无法排遣,但我知道,不能求书里弃书外。
这又是一对矛盾,需要解决。书外的我的成功不能丢,丢了于当下与未来都是巨大的损失,那书里的我只能从其他方面寻求滋养。
于是,我的枕边多了一些书,一些用来慰藉书里的我的书,是些散文,梁衡的、白落梅的……他们的文字很轻、很美,安静得像黑夜里的灯塔,纯粹得像冬日里的腊梅。睡前读时,虽捧着书,但人仿佛已不在床上,而是到了一个静谧的角落,那里有陽光,有流水,有树,有花……还有我,隔绝了喧嚣,我融进了书里。书里的我又享受到了自由,得到了安慰,而书外的我也面带微笑,感受宁静的美好。
童话、名著、枕边书……不同的书里有不同的自己,不同的书外也有另一个你。万物皆千姿百态,可能书里的你幸福,书外的你平凡;书外的你愉快,书里的你郁闷……无论什么样,都可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不管是什么样,都可以尽全力去弥补,让书里书外的自己都舒服,书里书外都美好!
(指导教师 石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