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护理对眼底激光光凝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9-13刘峰利汤书脘汪丹陈芸石建宁倪伟
刘峰利,汤书脘,汪丹,陈芸,石建宁,倪伟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眼科,陕西西安71010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具有较大可能性导致患者失明的疾病,视网膜裂孔是导致本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研究结果指出,白内障手术与近视治疗手术是导致视网膜裂孔出现的主要诱因,此病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1]。对于视网膜裂孔范围大且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尽快选择高效的视网膜激光凝手术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止裂孔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但是对于视网膜裂孔范围较小且并未有明显视网膜浅脱离的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存在较大争议[2-3]。术后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前馈控制护理是在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了解的前提下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与不良结果,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率。本文主要研究前馈控制护理对眼底激光光凝术后患者的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眼科接受眼底激光光凝术且符合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00例视网膜裂孔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经过相关检查观察到视网膜存在明显的马蹄形裂孔,且眼部存在明显的黑影飘动、闪光感等临床症状者;②视网膜裂孔≤1 PD者;③不存在视网膜脱离情况者;④单眼病变者;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裂孔非马蹄形者;②视网膜裂孔>1PD者;③合并有视网膜脱离情况者;④屈光介质浑浊影响对视网膜的观察者;⑤合并有其他视网膜、视神经等相关疾病者;⑥有内眼手术史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8~69岁,平均(54.36±9.2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7岁,平均(54.81±9.9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选择用同一种激光光凝仪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围手术期对患者与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术中护理人员协助医生与患者进行手术,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出院前交代患者具体的复诊时间嘱咐患者按时就诊。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护理,具体方法:(1)对常规护理模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①接受眼底激光光凝术的患者均存在心理脆弱、视物不清等特点,均会对手术效果与术后恢复情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②患者在自行滴麻药时若身旁无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观察,缺乏有效的行为护理,极易导致术后眼部水肿的发生。③手术时间较紧、节奏较快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手术药物等资料的核对出现错误。(2)实施前馈控制护理:①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为组长对护理中的高危环节进行监控,护理过程均由专人负责,严格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制定奖惩制度,科室负责人进行定期的检查。质控小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将护理模式转变为前瞻性环节预控。②医护人员严格遵守“一宣二查三对”的制度。一宣即健康宣教。二查为对手术仪器进行检测,确保药物正确有效、器械性能良好、敷料无菌完整。三对为在整个围手术期医护人员依次核对保证手术部位、手术眼别、手术方式、手术用药的准确性。③制定前馈手术护理流程:进行术前宣教,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基本情况。手术当天核实患者信息与手术所需物品,确认手术否有特殊要求。术前1 h核实对患者信息,对患者进行散瞳。手术过程中充分对瞳孔进行散大处理后,护理人员帮助固定患者的头部,嘱咐患者双眼不能随意转动双眼,以防止激光对黄斑区产生伤害。并提前告知患者术中可能会有刺痛、眼球胀痛、头晕的情况出现,若难易忍受,可通过举手示意。术后瞳孔散大期间禁止患者对强光进行注视,避免对视网膜产生损伤;术后由于角膜表面接受了麻醉,角膜会出现短暂性丧失知觉的情况,避免揉眼导致的角膜上皮损伤。在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后进行后续护理方案的修订,从而有效对护理进行完善,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由质控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到研究中。④优化准备、接送、沟通的流程:在术前夜班护士与主刀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对患者的情况与术中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解,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帮助患者缓解不安的情绪。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对手术的进程进行密切关注。(3)改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住院环境进行排查,发现并积极处理排查中所发现的问题,通过住院区域选择圆形的凳子与桌子,在地面设置防滑垫,清理走廊过道中的障碍物,设置专门的活动区域等方法提高患者住院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防止围手术期患者跌倒。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4]:治愈,半年内患者手术裂孔视网膜周围的色素与瘢痕有明显的增生,视网膜周围不存在脱离的情况;好转,原病变部位情况出现明显的好转或情况不再进展处于稳定状态;无效,原病部位不稳定且继续发展,并出现其他部位的病变。(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患者术后是否出现眼球疼痛、结膜充血、头疼等并发症。(3)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选择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定表》,具体标准:得分在100~96分为满意,得分在95~91分为较满意,得分小于9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0,P=0.055<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例)
2.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的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眼部属于较为脆弱与敏感的器官,眼底激光光凝术手术是治疗眼部疾病的一个常用方法,但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一个较为繁琐的工作[5]。眼科手术存在精密、复杂、不确定与并发症较多等多种风险,因而早期对护理风险的发现、预防、控制在眼科护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6]。目前,我国眼科的护理通常是结合经验与较为传统的护理模式,容易出现实际需求与护理对策相脱节的情况,从而难于有效保证护理中的安全性[7-8]。前馈控制护理是一种基于风险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没有前馈控制作为依据的护理均存在盲目性,只对临床治疗结果进行监测而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无意义的。本次我院就前馈控制护理对眼底激光光凝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前馈控制护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由此可知,采用前馈控制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可能是由于前馈控制属于一种前瞻性技术,在眼科手术中前馈护理的运用能够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目标,通过前馈控制干预能够有效提前对不利因素进行干预,从而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避免了潜在的风险有效消除安全隐患,降低这些风险因素可能给患者造成的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11]。
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采用前馈控制护理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这可能是由于前馈护理守“一宣二查三对”制度,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估,有效对前馈控制方案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有关,并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与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也提高了护理的安全保障与护理质量,再加上对住院周围环境的改善,有效降低了客观风险因素的发生率[7,12-13]。同时,护理在术后强调了在麻醉后角膜表面知觉明显减退,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加深了其对并发症的认知程度,从而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前馈控制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眼底激光光凝术后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