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2021-09-13严宝剑闫奎坡刘刚冯娟郭雨晴
严宝剑,闫奎坡,刘刚,冯娟,郭雨晴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急诊科;b.心脏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高发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相关数据显示,卒中人群中脑梗死患者占69.6%~70.8%,其中75%的患者存在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智能障碍等,其中42.35%的患者不能生活自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3]。目前,针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改善运动、语言和认知功能的康复治疗为主,但仍未达到临床预期效果[4]。因此,如何防治脑卒中,减少患者后遗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将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巴曲酶注射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具有降低纤维蛋白酶原水平和溶栓的作用,在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明确,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降低血浆及全血黏度、改善血流变指标、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局部微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5]。本研究通过观察巴曲酶注射液在脑梗死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1~89岁;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8~87岁。两组患者病程均为1~3 a,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参照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CT或核磁共振确诊;②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障碍。(2)排除标准:①急性脑卒中;②合并全身性重度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精神疾病;③合并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④对巴曲酶注射液过敏;⑤妊娠、哺乳期。
1.3 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营养脑细胞、活血化瘀、降脂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74)5 BU+生理盐水100 mL,隔日1次,共4次,8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临床疗效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肌力测评,使用徒手肌力评定法检查两组患者的肌力,参照《神经病学》[6]相关标准。临床分级:0级为完全瘫痪,无肌肉收缩;1级为肌肉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不能产生动作;2 级为肢体能在床上平移,但不能抬离床面;3级为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为肢体可以对抗部分阻力,但不完全;5级为肢体可以对抗充分阻力,肌力正常。临床疗效根据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进行判定,显效为肌力提高2级以上;有效为肌力提高1级,患者生活可自理;无效为患者肌力无明显改善。将显效与有效计入总有效。
1.4.2不良反应 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长期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不佳,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7-8]。急性期治疗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侧支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改善神经功能为主[9-10]。有效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是目前指南推荐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静脉溶栓时间窗窄、大血管再通率低、出血风险高、患者对疾病认知不清及经济负担重等众多因素,部分患者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75%的患者仍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11-12],表现为言语含糊不清、肢体活动障碍、肢体感觉异常、口角歪斜、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失语、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等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13-14],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防治脑卒中,降低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发生,将是医学界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对于脑梗死后遗症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疗法为主,单纯的康复疗法往往会忽略了患者血液循环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长期的康复训练以及人力、物力的耗损也将是部分家庭难以承担的难题[15]。巴曲酶注射液是一种抗凝血药,在溶解血栓的同时既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又具有很好的降纤、溶栓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而起到溶栓的作用[16]。巴曲酶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血栓表面纤维蛋白相结合,促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而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同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处血栓形成,减少微血栓引起的脑栓塞[17]。巴曲酶还能抑制抗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血流速度[18-19],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梗死区血液循环,减小梗死面积,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在脑卒中急性期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后[20-21]。脑梗死后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引起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功能和结构遭到破坏,患者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异常和肌力异常等,肌力测试是评定肌肉功能的重要方法,也是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状态的有效指标。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静脉应用巴曲酶注射液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肌力水平,改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巴曲酶注射液可促进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肌力水平,减轻疾病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本研究的开展及数据分析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借鉴。但是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缺乏对照试验,可能会过高评估其治疗效果,有待大数据、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为巴曲酶注射液在脑梗死后遗症中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