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效果观察
2021-09-13陈立明谢焕山
罗 莹,陈立明,谢焕山
(1.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药剂科;2.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广东珠海 519001)
银屑病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分布广泛、呈对称性,其中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寻常型银屑病好发于头皮、躯干、四肢伸侧,多数患者冬重夏轻,且临床表现为蜡滴状、点状出血和薄膜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常用方法,但长期使用可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1]。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具有快速控制炎症反应、促进皮损消退的作用,在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中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文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于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进行治疗的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于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进行治疗的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参照组(50例,使用卤米松乳膏)和研究组(50例,使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5、15例;年龄18~64岁,平均(45.43±1.26)岁;病程5个月 ~7年,平均(3.35±1.01)年。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4、16例;年龄18~63岁,平均(45.44±1.27)岁;病程6个月 ~ 7年,平均(3.24±1.0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皮肤性病学》[3]中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符合者;处于静止期者;入组前近4周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进行系统性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者;皮疹部位并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同时使用锂剂、β受体阻滞剂等可影响银屑病病情的药物者等。本研究经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应用卤米松乳膏(Bright Future Pharmaceuticals Factory,注册证号HC20181019,规格:1 g ∶ 0.5 mg)治疗,取乳膏均匀、轻柔涂抹于患处,2次/d。研究组患者给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江苏知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22,规格: 10 g/支)治疗,取乳膏均匀涂于患处,2次/d。全部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4]评价临床疗效:红斑、鳞屑消退,瘙痒等自觉症状消失,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5]评分减少≥ 90%为痊愈;红斑、鳞屑基本消退,瘙痒等自觉症状明显减轻,PASI评分减少60%~89%为显效;患者红斑、鳞屑有所消退,瘙痒等自觉症状有所减轻,PASI评分减少30%~59%为有效;患者的上述症状没有改善,PASI评分减少 <3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周后PASI评分。总分72分,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炎性因子水平。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17(IL-17)、白细胞介素 -22(IL-22)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总有效率)与计量资料(PASI 评分及血清TNF-α、IL-17、IL-22水平)分别使用[ 例(%)]与(±s)表示,并分别行χ2与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PASI评分 与治疗前比,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较参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PAS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PASI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2周后比,#P<0.05。PASI: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参照组 50 16.89±0.47 10.13±0.13*7.22±0.36*#研究组 50 16.87±0.44 8.66±0.15*4.64±0.13*#t值 0.220 52.367 47.663 P值 >0.05 <0.05 <0.05
2.3 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7、IL-2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参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pg/mL)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pg/mL)
注:与治疗前比,*P<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7:白细胞介素-17;IL-22:白细胞介素-22。
组别 例数 TNF-α IL-17 IL-22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参照组 50 43.21±2.05 32.03±1.25* 53.21±2.05 28.03±1.25* 85.21±1.21 56.22±0.26*研究组 50 43.22±2.06 25.04±1.26* 53.22±2.06 22.04±1.26* 85.22±1.22 47.64±0.16*t值 0.024 27.848 0.024 23.864 0.041 198.73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银屑病的病因与病机比较复杂,其典型病理改变为表皮过度增生和分化受阻。通过对皮损中各种细胞因子的研究,目前临床研究认为银屑病是在多基因遗传的背景下,由许多内外环境因素导致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皮肤病,而T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微循环障碍、皮肤代谢异常、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影响银屑病的发生发展。目前临床尚无根治银屑病的特效药,多使用外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卤米松乳膏是含卤基结构的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与传统外用糖皮质激素相比,其具有更强的抗炎、抗瘙痒、抗表皮增殖作用,对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易导致皮肤产生药物依赖性,并产生局部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出现皮损、反复现象[6]。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中丙酸氯倍他索属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快速控制炎症反应、促进皮损消退的作用;而全反式维A酸是鸟氨酸脱羟酶抑制剂和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异常的调节剂,对细胞增殖与分化起到调节作用,抑制皮肤皮脂合成,并且该药物透皮吸收少,代谢物为亲脂性,可被迅速灭活;此外,其还能够减少丙酸氯倍他索引起的皮肤萎缩和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两种成分相结合,能够取长补短,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7-8]。由此次试验分析中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治疗2、4周后研究组患者PAS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表明相比于卤米松乳膏,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能够缓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TNF-α、IL-17、IL-22等细胞因子能够导致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寻常型银屑病病情的发展。TNF-α能够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为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提供黏附位点并使其活化,从而致使局部炎症反应加重;辅助性T细胞17能够分泌IL-17和IL-22两种细胞因子,两者协同发挥作用促进皮肤组织炎症和损伤,其中IL-17是前炎症细胞因子,不仅能够结合角质形成细胞上的受体,促使皮肤组织中释放大量炎性因子,还能够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分子的构成进行调节,诱导其产生多种抗菌肽和细胞因子,是评价银屑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而IL-22不仅能够使角质形成细胞Stat3磷酸化,导致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还能够通过阻止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基因的表达从而阻止其正常分化[9]。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能够对表皮角质细胞、T细胞、炎症细胞的分化和皮肤皮质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减少角质增殖、分化异常及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发挥免疫和抗炎的作 用[10]。由此次试验分析中可知,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IL-17、IL-22水平均低于参照组,表明相比于卤米松乳膏,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能够减少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综上,相比于卤米松乳膏,采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更显著,能够减少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