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策略
2021-09-11李勇芳
李勇芳
摘要:在中学的课程中,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基础课程。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历史知识学习对学生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的重构作用,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帮助他们了解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参与到“兴替”当中,促使他们增强将自身命运和发展与民族复兴相联系的家国情怀。所以,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策略进行如下探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育策略
家国情怀是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人的基本情感,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所缺少的并不是家国情怀,而是对家国情怀及其体现方式的正確认知。在日常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怀融于实际行动中。
一、发挥学科优势,诠释家国情怀
在日常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家国情怀、明白如何将其融合于实际行动中,帮助学生将朴素的家国情怀转化为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动力。
例如: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2008年金融海啸的相关数据和图片作为教学素材制作成电子课件,通过让学生理解其前因后果、应对策略来建立思维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与二战的关系。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图文展示”的形式启发学生对2008年金融海啸进行分析。相比于二战而言,这次金融海啸距离学生更近,对相关数据和现象更加容易理解。其次,引入知识新授。经过之前的分析,学生已经对经济危机的形成和危害建立起初步认知,此时教师可以以相同的结构和形式来为学生展示二战之前的经济危机,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此次经济危机,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思维回归现实,启发学生思考个人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国泰民安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将自身发展与民族复兴相联系。
二、历史再现,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最难的是帮助学生从历史知识窥见当今社会的兴替之理,使学生坚定信念、奋发向上。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层次,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优质影视资料或者历史遗迹图片还原历史,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秦统一中国》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大秦帝国》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还原历史引领学生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秦统一中国,促使学生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并做到坚定信仰、主动维护国家统一。首先,教师可以从民生的角度还原历史,通过统一前后的民生状态来启发学生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从更多的角度来思考秦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和意义。其次,今昔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史料图片来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各个领域的发展状态,促使学生意识到当前和平稳定的生活、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
三、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家国情怀
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既要从宏观上帮助学生理解何为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也要从微观上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小事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引领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例如:讲解《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从衣食住行的变化入手,对生活的变化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大家出行都采用哪些交通工具,引出对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讨论,并对交通工具的变迁及其推动因素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认识到科技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其次,话题拓展。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并结合自己的见闻用自己的话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思想升华。师生结合自身体验、生活中的小智慧,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不仅掌握在科学家的手中、诞生在高精尖的实验室里,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比如给扫把绑塑料袋提升劳动效率、将废旧包装做成变形金刚或者收纳盒等,促使学生从将课本知识、生活经验应用于改善生活开始,为社会主义发展作贡献。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也帮助学生增长智慧,促使他们从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规律中获得感悟。其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完成这项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学生为中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教导学生正确理解家国情怀,并将这种情怀融合到实际行动中。
参考文献:
[1]李林雪.中学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葛茂升.家国情怀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6):13-14.
[3]李志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提炼与培养——以《早期的中华文化》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