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研究
——以新视野Speaking Chinese in America为例

2021-09-11

现代英语 2021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跨文化交际

柳 辉

(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一、引言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建立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因此英语阅读课更适合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五单元阅读课Speaking Chinese in America。课文首次介绍了成见(stereotype)的概念。成见,或称刻板印象,是人们往往根据自己以前的相关经历和通过阅读、媒体或他人等渠道了解到的关于某个文化群体的知识,去理解、看待这个文化群体的每一个人。成见最大的害处是不考虑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为一个文化群体的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特点。而且,由于成见常常是建立在有限的信息来源基础上,必然存在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理解偏差和失误。事实上,成见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在通常情况下为大家所忽视。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文本语言中出现的文化成见现象,培养大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对文化成见产生的原因、特征作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透视,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标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两种不同文化发生碰撞,无法摆脱本族文化程式的束缚而形成文化的“成见stereotype”,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能产生重大影响。“成见”最大的害处是不考虑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为一个文化群体的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特点。而且,由于成见常常是建立在有限的信息来源基础上,必然存在着理解偏差和失误,所以成见常常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这样的成见就成为偏见。

(二)教材分析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读写教程)第五单元Speaking Chinese in America。通过课文介绍,首先,让大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性。例如,问候语,美国人通常说“Hello, how do you do?”“How are you?”中国人说,“你上哪儿去?”“吃过了吗?”在美国人看来这两句话涉及个人隐私,是话题禁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涉及“私人权”的问题决不能无所顾忌地问及,否则就会被看出冒昧和无理。其次,问候语是一种语言普遍现象,由于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显然不同的语言是不一样的。作者是一位美籍华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如“家宴中家人的表现polite&indirect”为引子,说明中国文化的“彬彬有礼和婉转”。接下来,作者又引用《纽约时报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提到“中国语言与文化错纵交织,使中文十分委婉和客套indirect&polite。中国人是如此‘谨慎和谦虚’discreet&modest,以至于都没有词语来表达‘是’和‘不是’”。作者采用叙事和议论的写作手法,通过自己和父母说话方式来说明,反驳中国人说话和行事并非如此。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即时提问、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成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主题、内容、文本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强调在接受有价值的观点前要深刻地提问,寻找充分的例子,以便找到答案(郑鲁晶,2012)。批判性阅读是批判性思维最好的体现,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特征:①主动发现、提出问题;②深思、寻找、解答问题;③依据逻辑原则对内容、表现形式等进行评价(邓莉,2009)。

教学难点:“读前”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的文化成见并提出问题,促进对文章的理解;“读后”评鉴性反思,运用已有标准进行评价。

三、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该课基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理念,立足两种文化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依托文本的语篇特征,从批判性思维三个层次设计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设计指向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问题,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使主题意义探究层层推进,最终达到科学育人的教学目标。具体思路如表1所示:

表1 从批判性思维三个层次设计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

Step 1:Pre-reading

阅读文本前,教师设计如下任务,让学生讨论下面这个笑话中存在怎样的文化的刻板印象:Before you read the text,discuss stereotypes in a joke.这样的任务是基于学生对语言输入基础上,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为不同的学生能想到的问题肯定会有差异,而问题的差异又会进一步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文本案例中的文化成见。

同时提出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Do you go along with the stereotypes in a joke?Why or why not?学生讨论、辩论、思考的过程,既是巩固提升相关语境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Step 2:While-reading

阅读中环节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基于问题How do Americans form cultural stereotypes of Chinese American?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寻找问题过程,理解不同语言的不同结构体系造成了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语言的背后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在汉语背景下,我们更习惯于形象、直观思维,习惯于含蓄、间接表达。在英语体系中,他们更习惯于逻辑思维,习惯于直接表达。因此,英美人形成了 Chinese people are so “discreet and modest”, “there aren't even words for‘yes’ and ‘no’ in Chinese culture”的文化成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化的成见,教师设计了通过看视频Watching the video and analyze cultural stereotype in an Intercultural Incident of the video.让学生分析王志文主演的电影《芬妮的微笑》婚宴片段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西方人注重个人的隐私(privacy),“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Mind your own business”就是这种“私人权”的写照。因此,“夫妻关系”在芬妮眼里涉及“私人权”的问题,是两个人的关系,而在中国文化中是整个家族之间的关系。

Step 3:Post-reading

阅读后也是培养学生Critical thinking的过程,具体阅读后教师设计了三个活动:

1)Some Westerners think that Chinese people tend to avoid saying “No”directly.What are the common ways in which the Chinese express disagreement,rejection or refusal in daily communication?Give one or two examples to explain your idea.

2)If you are going to live in a foreign country to do:to adapt your behavior and manners to the culture of that country,or to stick to the norms of your own culture?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批判性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观点。另外,通过布置如下作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Step 4:Assignments

Is there cultural stereotype you did or something you saw or heard?How did you feel?Amazed,frustrated, confused, amused?Tell the class next time.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刻板印象既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形成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及语境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语言中文化成见的过程对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外语教学均有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批判性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两块磁的交际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