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处理情境问题的策略研究

2021-09-10谢婉茹

高考·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历史教学中学

摘 要:本文将对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主要意义加以阐述,同时分析落实此方法时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处理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情境问题;历史素养;素质教育

因为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过去性以及具体性等特征,所以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会出现较多的不解和疑惑。如果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经常为学生创设并改进教学情境,正视情境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方面除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确保历史课堂教学高效展开,帮助教师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一、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主要意义

对于中学生来说,倘若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便能使其整体学习效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致力于将学生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所谓情境教学法,即在日常教学阶段,带着目的为学生创设出一些以形象为核心且带有情感的具体学习情境。将此方法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确保教师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讲授九年级下册第3课《美国内战》时,南北矛盾问题属于课程难点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解知识,教师应当事先将有关美国南北矛盾的背景、影响因素等,借助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随后将学生划分成“南、北”小组,每个人都是议员,让学生针对南北矛盾展开辩论。这种辩论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使学生语言表达的水平提升,也可以使其处理问题能力得到强化。同时,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除了可以展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还能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增强,而在此过程中,中学生思想、情感水平都能显著提升,这对塑造学生人格极为关键[1]。

二、历史教学中落实情境教学法时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授课语言枯燥乏味

部分教师在应用各种先进教学辅助设备的过程中,慢慢忽略教学语言在授课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其中许多教师都认为借助语言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早已落伍。然而通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可知,若教师能够合理借助语言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依然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同时广大教师应当明确,如今依然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替代情境教学。比如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课,因为史料上并未记载过多这一课的主要内容,人们对其的了解方式基本来自从长辈听闻的历史传说以及神话故事等。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应该借助优美、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祖先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便使学生民族自豪感得以提升。

(二)不能有效把握问题难易

如果教师所设置的情境问题过难,同时不具备一定的梯度,便会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回答问题,甚至不知道如何回答;而倘若教师所设置问题的深度不足、过于简单,使得学生能够在教材中轻易找出答案,除了会降低学生兴趣,更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比如个别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课时,直接在教学情境中设置如下问题:“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主要意义是什么?秦始皇采用哪些措施巩固大秦的统一?”这种问题难度极低,学生无需动脑便能从书中快速找出答案,这样无法让学生对知识内容展开深入理解与全面把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不高[2]。

(三)未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

许多历史教师因为对中学生自身能力并不自信,因此在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时不敢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总会出面干预、影响学生,久而久之则不能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且失去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比如某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一课时,教师虽然会让学生扮演老子、庄子、孙子等各家代表人物,然而却会在学生实际表演阶段指手画脚、进行暗示、提示,最终使学生积极性被彻底打消,更导致学生不能在情景教学中得到有效锻炼。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处理情境问题的有效策略

中学历史当中通常都具备人物以及时空特定的各种场景,因此历史教师需要主动将形象具体、带有情绪性的历史场景应用于课堂中,从而使学生能够从中收获相应的感悟和体验。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题设计具备鲜活性的历史舞台,以便将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历史事件人物、不同时期民众的个人情感,继而从历史本质角度思考问题。

(一)强化教师的语言水平

教师在借助语言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时候应当明确语言在其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这是因为如果教师创设情境时的语言合理、规范,便能使学生出现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教师为了避免出现过多的失误讲述,就应在创设情境之前收集较多有关的资料内容。与此同时,教师所运用的描述语言必須具备准确、生动等特点,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如何实时改变语调语音,只有如此,方能使情境更为形象、鲜明。比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时,笔者在新课导入环节深情配乐朗诵了余光中《乡愁》一诗,在此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境,以便使学生也能逐渐感受两岸民众的分离之苦。随后笔者让学生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而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带有感情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切实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此外,历史当中的人物以及故事能够将历史人文性充分展现出来,特别是对中学生来说,历史人物和故事自身带有的神秘感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所以,历史教师便应对学生上述心理加以运用,并且在对历史进行重述的过程中,借助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而在讲解历史人物的时候,对其人生展开全面描述,其中即使在讲解书本中未重点介绍的历史人物,教师同样应当提前查询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更为丰满的形象。比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时,当教师介绍重点人物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时候,就应着重将其在传播先进思想层面的贡献突出出来,随后将“南陈北李”背景故事讲述给学生。另外,教师也应从《青春》(李大钊著)当中选出一些励志性的语言来激励中学生。事实证明,如果朗诵过程教师做到声情并茂,不仅能够拉近师生距离,更能使学生明确应该抓住青春奋发拼搏,并努力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国家,提升其爱国情怀。

(二)合理设置情境问题

教师在设置情境问题的时候应该确保问题拥有合适的难易度,即不可设置过难、梯度过大或者缺乏深度且过于肤浅的问题。历史教师应该注意,设置问题时应确保其能够不脱离课程难点、重点以及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前提持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同时要确保所设置问题层次分明,拥有良好的梯度,并且确保所设置的层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接受能力,继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比如笔者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时,重点会讲述汉武帝刘彻所实行的思想举措,此时笔者设置的问题如下:董仲舒为汉武帝提出哪些建议?这些建议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落实思想措施能够为大汉带来那些影响?三大问题层层深入。对于普通学生而言,第一个与第二个问题能够帮其掌握最基本的课程重点,而第三个问题则能引导历史水平较高的学生进一步明确董仲舒思想措施所发挥的历史作用。这种问题设置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提升自身历史素养,并且可以逐渐活跃学生思维逻辑。

除此之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还应使学生历史敏感度得到有效培养,以便使其透过事件明确历史发展规律。这是因为纵观历史长河可知,历史发展的主体趋势并非偶然,各类事件当中往往存在许多联系和规律。例如学生学习我国近代史后就能明确,从我国“闭关锁国”开始到清朝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种历史现象间便存在一定历史规律,教师就应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导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世界格局,了解他国发展状况,明确历史转折点对应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设置如下问题:闭关锁国政策的源头是什么?在我国闭关锁关的状态下,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终尝试分析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象的主因是什么?当学生把握规律,就能够顺利回答以上由浅入深的问题,并且明确现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为国家当前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属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组织者。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主体性发挥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为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会扮演各种角色,因此教师应将课堂舞台教给学生。在各种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行编剧、导演和表演,而自身仅需为学生提出适当鼓励与引导即可,如此便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其学习信心。比如笔者在讲解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时,安排学生扮演华尔街股民将自身想法表达出来,随后安排部分学生扮演美国各阶层民众,让其讲述1929-1933年生活、工作状态,从而使学生明确罗斯福新政的社会背景,在提升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3]。

教师应该明確,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必须充分结合实际生活以及历史。然而在中学生总体学习过程中,很少能应用历史情境。大部分学生仅仅在上课时才会接触历史,而在课余时间并不会用较多经历对当日所学进行总结巩固。所以,教师应组织学生表演历史情境,在课前为学生设定表演主题,让学生提前查找有关资料,与组员共同展示活动,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扮演历史角色,并且以游戏的模式体验历史人物内心改变,以便使学生能够在表演、娱乐过程中巩固知识点。依然以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一课为例,课后教师应让学生扮演法家、儒家、墨家以及道家的代表性人物,而教师自身扮演秦国的君主,以便让这些历史人物能够将在面前将各自治国理念阐述出来。这种角色扮演的形式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明确百家思想,并探讨百家思想与当今社会是否依然有兼容性,使学生主动结合生活和历史。

结束语:总之,情境教学法已经属于历史课堂教学中极为常用的一类教学模式。然而由于部分历史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其不能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广大历史教师应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并合理设置情境问题,全面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其多重情感。

参考文献

[1]段育红.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考试周刊,2020,000(043):139-140.

[2]袁月.影视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2019.

[3]李艳华.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8.

作者简介:谢婉茹,女,出生年月:1988.10;籍贯:泉州市;民族:汉族;最高学历:大学本科;目前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历史教学中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注重引导,有效培养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鼓励创新思维, 关注学科素养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当前初中生历史素养的研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