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生阅读能力提高方面之析
2021-09-10肖祥
肖祥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传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提高职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语文阅读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就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几条建议,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得到实施与应用。
关键词:职高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建议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职高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正确有效地采取教学措施训练学生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教学的内核要求上对于职高中生的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作了明确的规定:“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因此,我们在指導学生阅读教学中,主要是教其学会学习,培养其阅读思维能力。
一、传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我国的职高教育还是比较重视应试的教育。因此,就形成了教师自己总结阅读文章的结论,没有给其自己的阅读空间,不助于其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所要掌握的就是记忆和简单的背诵。
2.忽视传递方法。教师所作的不仅仅是对文章数量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我们的阅读总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只是为了考试,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割裂了阅读的整体性。因此,这种教与学的应试心,导致了学生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不满。
3.看重结果,轻视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简单的方法,就是所给的阅读材料的结论综合直接的教给学生,而把形成的过程简单化。阅读对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因此,学生要求所掌握的不仅仅是答案,更注重的形成结论的过程。
4.阅读时间的减少。由于我们现在对于高考成绩的重视,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大量的习题上。即使他们都已经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为了能够考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不得不减少阅读的时间。而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是教育观念的陈旧,有些教师没有仔细研究过教材,一味的沿用一个套路,没有考虑到效果如何。很多地方的教学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就产生的上述的现象,作者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己阅读的时间。其次是充分备课,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或自我训练。再次是做好总结分析能力的培养指导。语文课文的语句、词等都需要学生学会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培养他们学会理解段落大意和文字在文章中的语境意义,从而达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我们要知道学生学会领会作品的真正含义和在当时的价值。学生对作品的探究性阅读,就是对作品具体化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探究性阅读,可以对作品作出更好的理解。所以,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不能拘泥于现成的说法,要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之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想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阅读的能力。
三、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激情
激情是人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采取积极的灵活多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激情是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喜欢阅读了,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育不只是奔向未来的手段、目的,它在自己的存在中,找到自身的利益,它是在现实中找到欢乐的情感。因此,愉悦理所当然应成为学好语文的一个有效支点。”因此,教师在抓阅读教学中要在备课环节准备一些有效的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资料,让学生喜欢读自觉地去读,从而增加学生阅读文章的数量,以达到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兴趣,达到的我们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认真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品质
自发性阅读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的目标,是搞好学生阅读品质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手段。要使学生的阅读品质得到升华,教师就要设法运用一些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而且有用的材料来作为“训练之炉”。同时要注意书本是基石,要做到课本为主材料为辅,在上好课文的同时要利用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文学作品,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学生对课外的材料的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沉淀,从而对事物有一定的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只有良好的阅读品质学生的对提高其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才有良好的成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首先需要教师的引导,其次也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潜能。作为教师要做到重视学生的初读感受,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对于文章的领悟,并能准确的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注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了解。教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品质,使阅读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负担。
五、建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是我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有效的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我教育就是尊重学生阅读的权利,给予他们适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阅读中要充分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为学生的提供一个提高阅读能力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鼓励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建议和独特的见解,并能给予剖析。培养学生的个性,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导性,是知识的探索者。在课堂上要建立一种宽松的、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有一个敢于发言,勇于表现自我,激发想象的机会。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综合的工作,它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个性,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视角为基础,从努力的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鼓励学生怀疑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主体性五个角度出发,使教师与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并使两者相结合,互为补充,既做到继承传统的语文阅读的方法,又能创造新的思路和途径。在实际的教学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论点摘编[J].语文建设,2002,(1).
云南省丘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