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的教学策略
2021-09-10谢应胜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能开阔学生眼界,陶冶学生情操。因此,教师要全方位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采取新颖、高效的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质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49-02
引 言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就是攀登阶梯的动力。在小学阶段开展具有指导意义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感知阅读的力量。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阅读教学,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文,通过板书的形式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使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而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与学生活泼开朗的天性背道而行,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恶情绪。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为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新动力,将阅读材料通过声音、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知识[1]。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图文并重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非常符合他們的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四季之美》时,为了让四季之美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在上课前,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动态展示四季之美,使学生对四季之美有一个直观、形象的印象,方便学生的后续学习。多媒体设备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起到先导作用,让学生先通过视觉、听觉感受文本。这样,学生就会对阅读材料产生初步的认知,为学生更快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做好铺垫。
二、创设阅读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以提升考试成绩为目的,阅读教学也都是根据考试的要求来开展的。这偏离了教育初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刻,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教师创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阅读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感悟的能力[2]。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故宫博物院》时,由于故宫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块瑰宝,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价值,以及通过故宫博物院感受历史的变迁,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画面,并从近期很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挑选精华部分播放给学生。这样就会产生“未闻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好的阅读情境,进而帮助学生高效投入阅读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前要发现、挖掘知识中有趣的点,并将其与阅读教学巧妙结合。学生在趣味情境中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愿意阅读和思考。
三、拓展阅读,丰富学生阅读储备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漫长的培养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不仅从教材的文本知识中有所收获,更要主动阅读,学习教材以外的阅读知识[3]。这样,学生的阅读量才会增加,阅读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例如,在教学文章《圆明园的毁灭》时,由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很难体会战争带给人们的苦痛,以及本民族文化瑰宝被外来入侵者毁坏时国人内心的愤恨之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深化文本内涵,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最后一课》,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普法战争后法国因战败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图片。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并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使学生认识到这句话中的“监狱”是指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是指法国的语言。学生由此得出“我觉得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象征,就像汉语是我们中国人的象征”的结论。接着,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结论将《最后一课》与《圆明园的毁灭》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生对文本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才能促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战争题材的课文和历史性课文离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很远,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遥远。所以,教师在讲授这种课文前需要利用拓展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触摸那段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拓展阅读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阅读角”的形式,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放在教室的一角供学生自由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阅读的环境,并开展阅读活动,让不定期的阅读分享成为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提高,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熏陶。
四、真情流露,合作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传递阅读力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表达文本内容时利用留白时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而这种沟通方式是借助肢体语言,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所以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用肢体语言传达文本内容时要善于用眼睛与学生做一些沟通,通过学生反馈的眼神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文本内容。另一种是通过对文本材料的分析,表达教师对材料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让学生用心倾听教师的观点,同时教师也要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从而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向学生传递阅读力量。
情感的传递与阅读氛围的渲染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文本内容,真正走进文本,教师要运用与学生合作阅读的教学模式。“师生共读”会让阅读课堂变得更切合学生心理,通过教师阅读感染学生,唤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的阅读活动,教学效果必将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中的寓言故事。在学生阅读完一篇寓言故事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从而引导学生更乐于分享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丰富多样,但哪些教学方法真正适用,还需要教师自己不断摸索和实践。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生心理的阅读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王一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166-167.
彭丽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3-14.
祝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13.
作者简介:谢应胜(1975.1-),男,甘肃武威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