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教学在低年级儿童诗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10谢淑琪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儿童诗低年级

摘 要:教师应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进行儿童诗教学,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把儿童诗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动态生成”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推进,高效、优质地将儿童诗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以充满活力的状态进行学习。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低年级;儿童诗;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47-02

引 言

儿童诗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篇幅短小、语言有趣、想象丰富、节奏感强,对低年级学生丰富词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发智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儿童诗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儿童诗教学倡导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应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来学习儿童诗[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将儿童诗教学的重心下移,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对儿童诗开放式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引情入境,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释放自己内在的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使其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导入新课是儿童诗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多采用“温故知新”“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等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教师精心设置导言,激發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对儿童诗产生强烈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红领巾”真好》时,在课前,教师先播放《小鸟小鸟》这首歌曲,营造欢快、活跃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轻松、欢乐。接着,教师创设课文情境。学生眼睛睁得大大的,看得入神,听得用心。这样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最后,教师从情境入手提问:“请你根据课文情境,完成‘          真          ’的填空。”这样,教师将情境与课文有效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氛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也能自然地引入课文教学。又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太阳是大家的》时,教师以“看图猜古诗”的游戏为引子,将学生熟悉的几首古诗以挑战的方式串联起来。学生在积极竞猜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熟悉的诗歌,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多元互动,创生朗读节点

学生对儿童诗的欣赏与理解,需要依靠师生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朗读来实现。教师应把对儿童诗的理解与把握贯穿在师生多元、多向、多层、多种方式的互动中。如果教师只引导学生单纯地理解儿童诗中的语言及内容,学生的学习将停留在浅层次。教师只有在师生多向互动中,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儿童诗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创生朗读的节点,才能为学生深入感受儿童诗中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选读儿童诗《春风吹》时,教师设计了“读正确,知春意”的教学环节。

学生朗读诗歌。

师: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评)

师:看来把诗读正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理解了这首诗才能做到。老师一开始和大家说这是一首与春天有关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生:柳树、桃花、燕子、青蛙、春风、春雨。

师:好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美妙的词语,谁知道?

生:花红柳绿。

师: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又想到一个什么好词?

生:和风细雨。

师:送给自己一个大拇指。

师:谁来读?这些符号都是没有声音的老师,在暗暗提醒你们怎么读,明白它们的作用吗?

生:明白。(一位学生朗读)

师: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春光,让我们模仿“朗读高手”读一遍。

(生齐读)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抓住了《春风吹》的语言训练节点——词语运用与标点符号的使用,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对读、配动作读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文本中多次朗读、加深感受。同时,教师将朗读的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倾听感受,给予朗读的学生简单点评。也许学生的评价不是很全面,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春天花红柳绿、万物复苏的景象。

三、交互反馈,感受诗文意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觉亲。”儿童诗的学习同样源于生活,学生必须走进文本,获得体验。但在学生走进文本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跳出文本,进行对诗文意境的感受和表达,这也是交互反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设置2~3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便能使学生在一来一往的交互反馈中敢于表达“自我思维”。同时,教师应筛选有效资源和现有资源,促进各种新资源的产生,使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太阳是大家的》第二小节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喜欢太阳做的哪件好事?”学生纷纷走进文本,细细品读。有的学生说喜欢它“把金光往鲜花上洒”,认为“花儿被太阳光一洒,开得更鲜艳了”;有的学生喜欢它“把小树往高处拔”,认为“小树长得更茁壮了”;还有的学生喜欢“陪着小朋友到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学生结合自己去海边玩的经验,感到特别开心,可以打水仗、堆城堡、捡贝壳……在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后,教学并非戛然而止,教师可以让有不同感受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关注到诗文中的动词“洒、拔”,提出这些动词用得准确和生动。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能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阅读体验,促进了教学生成。这样一来,学生走进了诗的意境,进行了想象补白,慢慢体会到诗情——太阳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让世界充满爱。

四、支架仿写,实践语言表达

新课程改革重视“教结构”与“用结构”,提倡教师教会学生掌握结构与运用结构。同时,在儿童诗教学中,在一次次读诗、说诗、悟诗的过程中,学生的诗情逐渐被激发,不知不觉萌发了创作诗歌的冲动[3]。在“教结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特点,并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仿写,为下一环节的“用结构”做铺垫。学生在学习儿童诗,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的同时,能联系生活进行仿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用结构”。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写话阶梯,让每名学生都能够有仿写的支撑,降低仿写儿童诗的难度,逐步引导学生写出有诗意的句子,达到运用语言、组织语言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选读儿童诗《春风吹》时,教师设计了“挑战小诗人”的仿写环节,设置了“初级小诗人、中级小诗人、顶级小诗人”三个梯度,层层递进。在“顶级小诗人”层次,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一人说一句,提升了仿写的效度。

结 语

总而言之,在低年级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开放式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后,学生能够通过多元互动、多向讨论、交互反馈,进行自主思考,从而产生新资源、新收获。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构建“活起来”的儿童诗课堂。

[参考文献]

张向众,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索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赖爱玲.探索儿童诗欣赏与创作教学[A].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2020年教育教学与研究论坛论文汇编[C].广州: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20:142-144.

作者简介:谢淑琪(1987.11-),女,福建厦门人,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开放式教学儿童诗低年级
教案《创作儿童诗》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议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开放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
常规教学模式下有限开放型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