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化教学提升幼儿绘本教学有效性

2021-09-10徐庶尹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游戏化教学

摘 要:幼儿的天性决定了将游戏融入绘本阅读能起到激趣、助读、深化的作用。幼儿教师可以采取利用与阅读内容匹配的游戏导入、结合悬疑点引发合理的猜想、组织同步表演等多元方式提升绘本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绘本教学;游戏导入;悬念猜想;同步表演;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38-02

引 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营造丰富的教学环境。课程游戏化要求游戏和课程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用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绘本是图文并茂的作品,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教师要基于课程游戏化的思想,将丰富多彩的游戏融入阅读教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一、匹配导入,整体感知

在引导幼儿进入阅读情境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游戏进行匹配导入。合适的游戏能带给幼儿整体体验,有助于他们理解绘本内容[1]。在游戏情境中,幼儿能够更具体、更真实地体会画面表达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其后续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阅读《捉迷藏》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捉迷藏的游戏,并鼓励幼儿说一说参与游戏的感受。幼儿争先恐后地说:“捉迷藏很好玩,要想让别人找不到,就要藏在够隐蔽的地方。”此时,教师可以导入绘本:“小狗戈迪跑丢了之后,小波和小凯都很难过,为了让自己的心情愉快一点,他们来到了森林中玩捉迷藏的游戏。这时候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这本书吧。”这样便促使幼儿进入绘本场景中。在幼儿观察绘本图片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回顾捉迷藏时的经历。幼儿结合自己的游戏经历和生活经验表示:“小凯不想让姐姐找到,这样他就能赢得游戏了,但是同时他也希望姐姐找到,因为他渴望自己被关爱。”由于有了游戏匹配,幼儿被带入特定的场景中,能够更好地感知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悬念猜想,激发兴趣

不少精彩的绘本故事具有悬疑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幼儿展开猜谜游戏,鼓励幼儿结合悬疑点猜想后续会发生什么故事。这样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阅读绘本。

例如,《海马先生》是科普类的绘本,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吸收生物知识,教师可以采取设置悬念的方法将幼儿一步步引入知识探究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思考:“海马太太要生小宝宝了,它为何要将鱼卵生在海马先生的育儿袋里呢?这样,小海马就能长大了吗?大家还知道哪种动物是将宝宝藏在育儿袋中的呢?”有的幼儿提出:“袋鼠的身上也有育儿袋,会将宝宝藏在里面。可是,海马太太放的是鱼卵,海马先生能将鱼卵孵出小海马吗?”这促使幼儿展开自主阅读,想要探究故事的后续发展。在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结合绘本内容提出疑问,并猜想故事的后续发展。比如,有的幼儿提出:“海马爸爸为什么要躲开珊瑚呢?是不是怕碰伤了肚子里的小宝宝呢?”有的幼儿提出:“罗非鱼为什么要将宝宝含在嘴里呢?它不怕一不小心吃掉宝宝吗?”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幼儿发现神奇的海洋动物养育宝宝的方式各有不同,如钩鱼将宝宝粘在头上。最后,幼儿看到小海马从海马先生的肚子里钻出来后,感到十分欣喜,也品尝到了探索的快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的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教师还要引导幼儿结合画面线索大胆推测故事发展或改编故事情节,续编故事结局。结合悬疑展开猜想的游戏不仅活泼、有趣,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促使幼儿主动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同步表演,丰富体验

幼儿比较活泼,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其结合绘本内容,开展同步表演活动。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丰富了幼儿的阅读体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启发他们获得人生启迪,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

例如,在阅读绘本《两只小猫》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展开同步表演活动,将自己想象成小猫,思考它们的生活遇到了怎样的麻烦,最后怎样解决问题。在幼儿自编自演之前,教师要帮助幼儿搞清楚小猫的遭遇:“两只小猫中,一只喜欢干净,另一只很邋遢,它们是邻居。有一天,一群老鼠把它们的生活弄得一团糟。”然后,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幼儿回忆绘本内容:“两只小猫采用了什么方法才将老鼠赶走了呢?你能将这个过程演绎出来吗?”幼儿分工合作,有的扮演小老鼠,将房子里的食物一扫而空,还搬进了猫的家里;有的幼儿扮演小猫,演绎两只小猫原本因為生活习惯不一样而闹矛盾,但是在遭遇鼠患后齐心协力,和老鼠斗智斗勇。表演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结合故事内容思考:“两只小猫的差别那么大,但是最后成了好朋友,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呢?”幼儿认识到:任何人身上都会有缺点,要正视朋友的缺点,和他们一起迎接生活的挑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表演等形式表达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在引导幼儿表演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加入自编的剧情,还要尝试加入个性化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阅读才能精彩纷呈。

结  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教育和各种活动融合在一起。学者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的“工作”,也是儿童的生命。所以,在幼儿绘本教学中,教师也要将阅读和游戏结合在一起,构筑游戏化课程,促使幼儿提升阅读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佘美红.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绘本与区域游戏的有效融合[J].名师在线,2020(7):89-90.

作者简介:徐庶尹(1993.4-) ,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绘本教学游戏化。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游戏化教学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浅谈绘本教学对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