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科院校体育教学有效开展路径探析

2021-09-10赵君臣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赵君臣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系统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其中,体育教学的开展是任何一个文化阶段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教学的质量对国民体育的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的体育教学质量未能达到人才强国战略中对人才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专科院校应积极顺应当下教学改革的利好形势,利用大数据、新媒体等各项信息工具促进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创新和开展,有助于完善专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增加体育课程教师的从业积极性,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职业人才。本文分析了专科院校体育教学开展的现状,并从政策引导、教学形式、课堂积极性等几方面来探讨专科院校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路径。

关键词: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061-02

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对加强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普遍要求,体育课程的开展和增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科院校虽然也同样开设了体育课程,但师资力量、教学形式、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都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一、专科院校体育教学开展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育教育是专科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根据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内容,專科院校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的体育课程总时长要大于或等于108课时,平均每周周课时间要大于或等于2个课时,大三年级体育课程列入选修课,不计入总学分。虽然对于总课时提出了要求,但我国专科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依然存在着安排不合理的现象,首先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三大球”和“三小球”的基础教学为主要内容,而其他例如长短跑、搏击、体操等田径类、艺术类的体育课程设置少之又少;其次是学生参与度,热门的体育课程基本集中在篮球、乒乓球等,且人数以男生居多,女生对于体育课选修的参与度偏低。体育课程人数少、男女比例失衡,都对体育课的课堂效果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较少

目前我国专科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较少,基本可以分为传统类型、男女生配合类型以及选修类型。其中,传统类型和男女生配合类型属于强制性体育课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全班学生定时定点开展体育活动,或者在上课过程中,由单名或者两名教师针对男女生分别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对于课堂上的纪律管理较为有效,也能通过对人数的控制实现体育技能的精准教学,但由于课程是强制性地开展,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能保证,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准确预估,不能给体育课程开展的效率作出准确性的判断[2]。部分专科院校将体育课程设置为大一、大二年级必修,但课程内容可以选修的模式开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类型选择体育课,该举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科目选修非常抢手,导致体育课程的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三)社会各界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首先,虽然我国相关政策对专科院校的体育课程开展提出了相关要求,但具体的政策落实、执行方式、政策支持以及监管责任体系并未对应完善,体育课程的开展由当地教育部门或者院校自主决定。其次是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课程开展成本低,基础设施陈旧,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流于表面,导致体育课程的开展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最后是学生的重视度不够,受当前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影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所接受到的体育教育不足,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体育专项特长生虽在高中积极进行体育训练,但部分学生到大学后易出现倦怠心理,以上都不利于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也不利于高校培养身体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

二、专科院校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路径

以上诸多因素,导致我国专科教育院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出现效率差、低质量的问题,长此以往,不利于实现建设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双重保证的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对体育课程开展的关注度,拓宽专科院校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路径。

(一)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我国相关政策除了对专科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有课时的要求之外,还应对政策的落实和监管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大学生运动会或地方性体育比赛等对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和学校进行奖励,同时,完善奖惩机制,对于懈怠开展体育课程的专科院校,从基础设施、教学模式、课堂活跃性等方面开展相关的评比及考核,根据学校对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视度来进行相应的赏罚和监管,提高社会对大学生体育运动开展的关注度和重视度[3]。当地教育部门应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制定完整的评价体系,例如课堂小测、班级比赛、校际比赛测试、运动会等等,既能够保证学生体育课程课时的完成度,同时还能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二)完善专科院校体育基础设施

学校中的体育健身设备陈旧落后、器材短缺,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都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程开展的质量。政府在完善高等教育院校教学资金方面的扶持政策之后,专科院校应当利用相应的教育经费,注重体育课程基础设施的更新和补充,从硬件方面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载体[4]。另外,体育课也应摒弃传统的户外教学方式,采用户外户内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一个或多个多媒体教室和设备,让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体育发展史、了解体育课程开展的必要性、学习体育课上受伤的应急措施、观看实时体育赛事等,从文史层面丰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知识面,间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开展的兴趣和关注度。

(三)改革教师教学模式

对于专科院校体育教师来说,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立足于现有教学大纲,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丰富非常有必要。第一应了解并分析学生选修的各类体育课程的比重,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或艺术体育类运动等不同形式的体育课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课程知识教授指导。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角色情境”中,创设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逐渐学会用体育活动来调节日常带来的紧张和疲劳,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开展体育课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加以关注,以避免在上课过程中出现受伤等突发情况。

(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学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多参考时下学生对相关体育类型的兴趣和参与度,应在教学形式上改革“三大球”“三小球”等传统体育课程,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定时开展随堂小测或分组比赛,增设瑜伽、艺术体操、游泳类体育课程,全面发掘学生对体育竞技的参与兴趣。同时,因为学生体力、身体联动性的个体差别,一些需要高体力或者高耐力的体育运动,学生在一开始很难完成。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抱着鼓励、支持的态度,不断给学生加油打气,营造出正能量的课堂环境,利用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不斷挑战自我,并完成课堂任务,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五)完善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监管评价体系

监管制度的完善对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国家相关部委或当地文体局应联合教育部门定时抽验专科院校体育课程开展的情况,保证现有的高等教育院校体育课程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体育课时时长得到有效落实;其次,针对专科院校以及教师个人设定相关的绩效考核,从体育课程的设置、硬件措施的完善、教学模式的革新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考评成绩计入年终单位或个人绩效,并进行全区排名,针对年终考评较落后的学校及教师个人进行提醒,还可引入外校优秀师资力量,提升学校及教师对于体育课程开展的积极性;最后,在体育课程开展中,相关的个人安全保障务必落实到位,应增设文体心理等综合文化课程,结合实际,适时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体育课,从各方面促进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专科院校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并不仅仅是政府部门、教师或者学生单个的联系,而是需要系统地运用辩证目光去看待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问题,应清晰的了解目前专科院校体育课程的开展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达到开展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5],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开展真正有效、实用的体育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和燕贤.专科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126.

[2]周蓉君.探究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J].长江丛刊,2015(28):143.

[3]张浩.关于专科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专项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外企业家(职业教育),2011(07):195-196.

[4]时国兴.新时期大专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8):41+43.

[5]徐子纯.高等专科院校体育教学优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0):111+113.

(荐稿人:吴志全,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体育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