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现状分析

2021-09-10唐凤范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实训基地高职院校

唐凤范

摘要: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物质保障,更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学特色的重点。本文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背景,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运行现状进行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期间制度与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但是在指导思想方面缺乏准确把握,长效发展动力不足,且双师型人才资源短缺。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18-02

基金项目院北海职业学院2018年第二批院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DEA模型的高职实训基地运行效率研究”。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功能上具备教学、生产双重功能,可为校内实践教学提供支持场所,具有真实性、生产适应性、功能多样性的特点,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全方位支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实训资源功能,缩短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实训基地优势的充分发挥。基于此,探究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优化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现状

为调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现状,课题组从现行制度、管理体系、人才团队等方面,设计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现状评价”问卷,通过个别派送、线上邮寄的方式,向高职院校领导、企业专家及个别教师发放问卷进行了不记名调查。

(一)现代企业制度引入相对完善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注重不同行业企业特色需求。60%的高职院校先后依据相关管理理论,制定了共建共享型的管理模式。比如,一些高校在“服饰产业技术中心”运行过程中,以“校企共建共管、运行双岗双制”为核心,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及规范,形成了一套效率较高的校企互动机制。

(二)运行管理体系初步健全

自国家教育部首次批准“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后,高职院校先后建设实训基地,部分院校在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當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共建共享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学校主导模式。其中80%以上的高职院校都选择了校企共建共享模式。除此之外,5%左右的高职院校选择了院校联建模式,但是因两所或者多所院校在利益需求方面存在差异,无法保证实训基地效能的发掘深度。

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中的问题

(一)指导思想把握不准

指导思想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的风向标,指导思想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效果的好坏。通过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阶段进行横向研究对比发现,经管旅类实训基地各项指标远低于机电工程类实训基地、信息工程类实训基地及现代物流类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运行指导思想仍然不够扎实、准确。

(二)长效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缺乏领导小组的统一规划、调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运用仅停留在为高职生安排实践教学方面,其余时间基地资源被大量浪费。再加上校企责任、权利不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无法体现“生产”“经营”要素,影响了基地优良效果的充分发挥[1]。

(三)双师型人才数量短缺

虽然当前高职院校鼓励教师进入生产一线的企业挂职锻炼,但是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仍然浮于形式,无法展开深层次、全方位学习,也无法获得预期效果。与此同时,教师无法给企业带去切实可观的利益,难以进入企业内部调研、锻炼。长此以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部双师型指导教师数量大大减少,阻碍了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成长。

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运行优化对策

(一)明确指导思想

根据指导思想的差异,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决策制定也具有一定差异。若采用学科本位指导思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就会沦落为传授单一学科知识的载体,最终培养的高职生也无法达到岗位能力需求。因此,在加强教育理念革新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实训基地运行指导思想[2]。

第一,能力本位思想。在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能力本位思想不单单指培养高职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还需要发掘基地在培养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因此,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办学方针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者需要树立能力本位理念,深层次挖掘能力本位理念的内涵。

第二,终身教育思想。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教育思想、模式、方法、手段乃至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也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日益缩短而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时代变化,实训基地管理者必然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高职生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开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工作者职业技术培训空间,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活力。

(二)建立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必然需要院校管理层高度关注,投入优势资源,支撑基地的长效运转。因此,高职院校应围绕基地的生产性活动,从基地运行管理需求入手,以校企“双元”培育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线,发挥企业、学校双主体作用,建立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评估、绩效考核及基地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一,组建工作小组。在校企长效机制建立初期,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协同组建工作小组,由企业经理层代表、学校系部主任共同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协同领导企业部门主管、专家及院校系副主任、教学名师。在工作小组组长下设置实训基地协调运行工作小组(企业办公室负责人即生产部主管,系办公室负责人及系副主任)、教学运行工作小组(企业人力资源部、院校教务处及教师)、人才培养评测估量工作小组(企业主管、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小组(企业人力资源部、学校绩效考核办公室)等若干个小组[3]。

第二,完善运行责任。在工作小组建立之后,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协商,确定自身、企业以及各小组成员在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方面的责任、权利,并以书面协议、书面合同或书面契约的形式逐一明确。比如,执行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全方位指导人才培养的诸项工作;协调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实训基地运行的研究、协调、组织、实施;教学运行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实训教学标准标志、任务实施、教学科研、资料开发等;绩效考核工作小组主要负责质量控制制度文件制定、工作小组成员工作情况考核、实训基地运行状态评价等;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教学运行监督、学生职业素养测评、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等。

第三,创新资金筹措方式。资金是保障实训基地可持续长效运行的主要因素,在以往争取合作企业无偿援助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也可以探索“以训养训”的资金筹措新模式,即高职院校以配置精良设备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与企业签约,承诺为企业免费提供产品生产。比如,高职院校机电工程实训基地承接企业产品生产,高职生轮流参与原料加工、工装设计、数控编程、试刀等工序,在节省实习耗材的同时,为高职生“零距离”就业提供充足支持。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针对当前双师型人才数量短缺的问题,为保证院校实训基地良性运转,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从外部兼职人才引入、内部学历进修及短期培训两个方面入手,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4]。

一方面,針对当前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向外部引进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经验的学者、退休技术专家。同时鉴于兼职教师对高职生实训特点不够了解,也无法清晰判定高职院校内部实训基地运行宗旨、指导思想,院校应建立线上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沟通互助平台,鼓励其共同投入最新实训基地运行理念学习上[5]。或者邀请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制定实训基地运行标准、实践教学体系改进方案,形成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协同合作、良性互动的平台,为实训基地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院校可以围绕教师团队的学历、职称结构改善,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培训、学历进修,并将教师进修、培训情况记入对应教师业务档案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同时院校可以主动与企业合作,以实训基地为载体,搭建校企人才交流、学习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及技术开发指导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持续加速的过程中,各个行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无疑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每一个运行环节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仍然存在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发展、长效机制不健全、双师型人才数量短缺等问题。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立足现有实训管理机制,对接行业产业需求,不断创新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助力学生就业技能提升。

参考文献:

[1]崔亚琼,贾苏绒.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06):144-145.

[2]黄叶超.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8(11):17-18.

[3]石兆.基于共建共享模式的湖南高职院校冷链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8):1-2.

[4]蔡芒,吴志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商科大类实训基地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04):216-217.

[5]谢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44-145.

(荐稿人:刘长英,北海职业学院教授)(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实训基地高职院校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