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初步实践
2021-09-10王增伟
王增伟
摘要:学科渗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体育与健康要求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渗透心理教育?本文试结合自身新课程改革实践,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做了初步实践。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
体育与健康学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天然同盟军,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在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成长。本人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做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实践。
一、创设和谐心理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身心一体健康
1、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2、建设良好的师生、生生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生生人际关系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教学既是对师生关系的教学,同时也是对同学关系的教学。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多于其它课堂教学,也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优化教学环境,建设心理能量场效应
科学合理有效的场地与器材设计,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复杂多变的环境,给初中生上体育课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应在课前画好场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把垫子放成梅花型,让每两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花瓣”,让学生一到场地,就感到心情舒畅,愉快有趣,渴望快点上课。
二、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加强心理教育
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教学内容与形式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游戏是初中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快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比如,在换物接力赛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所换的物体都必须立起来,不得倒下,否则要重新回去立好,跑回队伍时,一定要从右边归队,一次错就扣该队一分,这时,各组前后同学纷纷互相提醒,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学生之间关系也很融洽,抛弃了那种不愉快的情绪。又如,让体育素质较差、但责任心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担任裁判,通过他秉公执法,同学也不会轻视他,让学生养成尊重裁判,遵守规则的习惯。使这些学生不会因为体育素质较差而有自卑感心理。在这些活动中,初中学生的与人合作、责任心、自信心都得到有效培养。
三、以有效为导向,运用多样化教法,不断渗透心理教育
1、创设快乐体育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互帮合作的愉悦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学习的习惯。互相帮助、探讨学习,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教学中运用游戏,能够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如:团结一致过黄河,集体跳长绳游戏比赛,接力跑游戏等集体游戏活动。通过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和参与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也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3、因材施教、分類要求,保护学生学习自尊心。学生具有个体差异,各个阶段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并享受体育活动给其身心带来的快乐。
四、注重整合总结,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中、课末运用各种方法总结课堂内容与获得的心理启示,强化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巩固。如:
1、预设问题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
2、挑战问题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
3、积极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
4、共同评价法。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
5、预防消压法。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竞争性比赛或游戏,肯定会产生“失败”的一方。这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会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压抑,应注意消除他们的心理疲劳和心理障碍。教师可用简短、幽默的语言或小故事去启发他们,用真诚的目光去鼓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成功。
作为体育与健康教师有责任积极投身新课改,在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2年
[2]鞠振荣《新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