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高校微博应急信息公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9-10刘娟娟

国际商业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公开

摘要:本文以贵州省高校官方微博为研究主体,阐述高校微博的概念,根据相关条件选取贵州省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微博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贵州省高校使用微博进行应急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微博;应急信息;信息公开

一、引言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高校作为舆论的聚集地,信息的公开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作为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一直备受关注。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剪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而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个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其以即时、便捷、门槛低等优势受到公众的青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公开内容有限、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缺乏有效互动等。高校信息是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高校应急信息公开是通过法定的形式和程序,主动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校信息的行为[ 黄艳,辛肇镇,李卫东.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微博信息传播网络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04)36-44.]。从内容上,高校应急信息公开中要确保高校应急信息具有解释性、真实性、权威性,要建立开放性的多元话题体系[ 李智杰.论微博平台舆论与高校公信力间的联系——以“宁夏大学考研”事件为例[J]. 今传媒,2021,(05):154-156.]。微博是高校适应时代潮流,创新学校管理的一种积极探索。通过探究贵州省高校微博应急信息公开方面的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微博在推动信息公开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做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推进高校微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贵州省高校微博应急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微博认证缺乏权威性

突发事件中信息公开的权威性极其重要,微博开通平台众多,如腾讯、新浪、搜狐等,几乎大型的门户网站都可以注册。因此,就存在微博由门户网站开发,高校主要是其利用方而非开发方,在管理上缺乏针对性和规范性,没有相关制度约束。主要体现在贵州省高校微博名称、实名认证方式只需满足微博平台的规定,微博名称不重复,即可使用,统一性不足。高校微博的认证及其容易、难度级别低,只需要进入某个微博平台认证界面,填写基本信息,提交后,微博客户审核通过后,高校部门微博名称后加上蓝色大“V”,这时,高校微博就开通成功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各高校在不同的微博平台开通微博,微博名称虽然以“高校名称”为主,但一些高校微博也存在名称随意性的问题。贵州省多数高校微博都是由高校宣传部门管理,并指定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但管理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主观性较强。因此,高校微博的名称呈现不同形式、信息公开时间与内容不够规范等问题频现。

(二)微博功能和定位不明确

高校微博是高校与师生、与公众互动沟通的新渠道,是官方信息的发布的重要平台,更是引导舆论和监督高校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对贵州省高校微博的使用程度进行调研,包含微博转发量、评论量和点赞量等。可以看出贵州省高校微博的运营中,微博发布的信息形式多样,但部分微博的原创度不高,多为转发,没有针对性,甚至还有不少空壳微博,从未发布过一条消息,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高校微博发布的信息是复制网站的内容,而在突发事件中,师生或公众实际需要的应急信息并没有进行公开,高校微博的定位应以师生与公众的信息需要为首位,对各种应急信息进行挑选后再发布,切实提高高校服務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微博信息公开处于无序状态

为了了解实时动态,笔者对贵州省高校微博的信息公开时间和内容进行了调研,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发现部门高校做的较好,微博的信息公开几乎每天都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也能及时将一些应急信息及时公开发布,但也存在部分高校微博的信息发布频率过低或时间不规范的问题,有时一天几条,有时几天的一条的情况均有发生,且应急信息的公开不够及时,这使得公众不能快速获取信息。如,某高校微博截止到数据调研时,从未发布一条微博信息。

(四)微博与公众互动性差

高校借助微博这一传播媒介,使公众与高校相连接。高校在微博上公开应急信息,师生与公众的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辅助,但也可能成为信息公开的阻碍因素。充分处理好信息公开中与公众的关系,才能发挥微博的价值,更好提高贵州省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高校微博作为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窗口,监督高校管理的新兴工具,在突发事件中,高校需要及时公开应急信息,并对公众意见和看法进行总结,根据政策法规,做出反馈或针对意见辅助科学决策。在对贵州省高校微博运营状况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微博的被转发、点赞及回复情况并不理想,与公众的互动性有待加强,大部分微博的被转发、点赞、回复量都很少。除了被转发、点赞及回复外,高校微博中还有私信栏,公众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其与高校相关部门沟通,但贵州省高校微博通常以单向信息公开为主,沟通效果并不明显。

三、贵州省高校微博应急信息公开的策略分析

(一)规范微博的注册、命名和认证

不规范的注册、命名与认证不仅影响贵州省高校信息公开的可信度,存在运行风险,还不利于用户查询与搜索,更谈不上高校信息公开服务。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微博申请流程、命名方式以及认证标准。高校微博的命名格式要直观明了,以本机构的全称为准,便于用户搜索查询和了解高校机构的性质。并使用实名认证方式,确保没有用真实身份认证的微博用户不能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实名认证不仅可以规范高校微博的注册秩序,还能减少负面信息的传播,净化高校微博环境。同时,高校微博的名称、认证资料等要体现高校自身的形象。此外,应详细填写微博简介,如职业范围、开通时间、联系电话以及邮箱等信息,促使高校信息更加透明。

(二)找准微博的功能定位

微博的出现对我国高校管理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要改变以前信息公开理念,在公众与高校管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高校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要理解并运用微博的功能,清楚地定位微博在信息公开中所发挥的作用,把微博与信息公开相结合,推动高校管理工作的优化发展。微博作为如今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经过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权威信息,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发挥微博的作用。同时,高校微博不仅是发布信息的渠道,还是沟通交流的窗口,更是为师生提供服务的新平台。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时,高校要充分利用高校微博澄清事实,解决疑难问题。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更新管理理念,学会利用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占领舆论高点。才能切实发挥微博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信息公开的价值,提升高校管理效率。

(三)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在突发事件中,贵州省各高校微博应根据师生及公众不同的信息需求来适当调整信息公开时间。一是可以由高校根据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自行确定信息公开时间,使信息公开规范化。二是可以由相关部门统一规定规范信息公开时间范围,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信息发布。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各高校微博发布信息时间间隔过长,也能满足师生与公众信息需求,减少不必要的慌乱。高校部门借微博平台公开高校信息过程中想要真正发挥其作用,还要跟进日常维护和管理,完善信息公开机制,确保信息公开的真实性、时效性和权威性。突发事件中,时间是第一战场,尤其是公众特别关心的热点话题,突发事件,都要第一时间进行权威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事件的原委。

(四)提高与公众的互动交流能力

自媒体时代,“话筒”传到了每个公众手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随着信息公开工具的多样化,公众与高校互动更为便捷,拉近了公众与高校的距离。通过对贵州省各高校微博的调研发现,目前主要是以单向信息公开为主,发布信息的吸引力不足,高校微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并不十分理想。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要提高与公众的互动交流能力,及时获得师生与公众的信息反馈,应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做好线上宣传,高校微博可采取视频、微访谈的方式来发布信息,主动与公众交流。宣传时可借助QQ、微信、电视、报刊等方式推广高校官方微博。第二,整合贵州省各高校的官方微博,形成微博群,把高校、教育部门、管理机构等连接在一起,实现一站式服务,给师生和公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结语

微博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运用好高校微博是贵州省高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通过对贵州省高校微博的调查研究发现,贵州省高校微博的发展飞速,成为了高校“发声”公开信息不可获取的渠道,尽管它还存在着不足,但在发展过程中规避问题与不足,完善微博的信息公开方式,才能讓微博成为贵州省高校公开信息的有益辅助。

参考文献

[1] 黄艳,辛肇镇,李卫东.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微博信息传播网络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04)36-44.

[2] 李智杰.论微博平台舆论与高校公信力间的联系——以“宁夏大学考研”事件为例[J]. 今传媒,2021,(05):154-156.

[3] 黄宏捷.高校突发事件中微博谣言的成因、传播机制和治理[J].新闻研究导刊,2021,(01):59-61.

[4] 吴文佳,黄准.新媒体时代高校利用微博提升媒介素养的研究[J].传媒论坛,2020,(23):159-160.

[5] 吴晓,王凌瑾,宁昱西,何彦.从社交网络到地理网络——基于南京市高校新浪微博用户的分析[J].经济地理,2020,(04):83-95.

[6] 田秀秀,马晋丹,孙增胜.微博平台高校舆情传播中的议题与框架互动研究——以梁莹学术不端事件为例[J].传媒,2020,(06):90-93.

[7] 武海凤.微传播时代高校校园微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山西省高校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24):36-37.

★基金项目:

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贵州师范学院联合项目(专项)一般项目“自媒体时代贵州省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机制研究”(GZLCLHZXYB-2020-06)。

作者简介:

刘娟娟(1989年5月15日),女,贵州省兴仁县,档案学硕士,贵州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开发。

猜你喜欢

信息公开
浅谈档案公开背景下的档案工作
案件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美国高校学术科研信息公开的原则、标准及路径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论食品信息公开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快建立上海市固体废物全产业链信息化监管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政府网站不能沦为形式主义的“摆设”
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机制
完善环境群体性事件中风险沟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