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儿童话语权现状及效果评价
2021-09-10刘瑞宇周笑莉
刘瑞宇 周笑莉
摘要:随着教育中“儿童本位”观的日趋盛行,儿童作为教育主体的各项权利越来越收到教育者的重视,其中,儿童话语权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话题,涉及教育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国际人权等方面的多种研究。儿童话语权的召唤符合当今社会关注个体权利持有与呈现的大趋势,在研究儿童教育领域更是立于基础性地位。但从过往的研究看,研究者更多关注儿童话语权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或是学校环境下课堂情境中儿童话语权状态分析,较少关注儿童家庭话语权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从现有文献中拟定的儿童话语权现状分析出发,以小学儿童的家庭教育领域为范围,进行调查、访谈,揭示家庭教育环境中儿童话语权现状,并针对调查数据尝试分析,得出效果评价,为往后家庭教育中儿童的话语权研究提供基础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话语权;现状;评价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基于笔者及周围同学的成长经历
回忆小时候,家里一旦有了什么重要决定,我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联系身边同学儿时的经历,笔者和同学们不禁好奇:“儿童话语权”被忽视的情况,只是十多年前教育的弊病,还是说近几年的家庭教育中仍旧存在?在这样的思考下,笔者与同学们成立了本文课题,着重对家庭教育中儿童话语权现状及效果评价展开研究。
2.基于儿童话语权保障的时代瞩目性
目前在学术界尤其是教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儿童话语权问题的研究,在现代教育中,对儿童话语权的尊重和倡导是主流价值的导向。此外,儿童话语权的跨学科研究为理解教育中的儿童话语权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理论和分析范式。
(二)研究综述
1.儿童话语权定义
儿童话语权是儿童自然生长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包括发展权和参与权,不可剥夺,需要加以尊重和保护。结合研究者的观点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本文将儿童话语权界定为儿童自由、自主、充分地表达其思想、观念、态度与情感的一种言说权利或行为权利。
二、家庭领域儿童话语权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杭州市小学儿童为例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杭州市小学生及其家长。在学生问卷中,以年级为区分,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调查问卷。小学低段的问卷设置题量最少、设问表述最简单,小学高段的问卷题量相对增多、设问表述多样化。在家长问卷中不设置年级区分,采用统一问卷形式。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60份,回收率100.00%。其中,有效问卷244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3.85%。在有效问卷中,122份是儿童问卷,另122份是家长问卷。
(一)杭州市小學儿童家庭话语权调查结果呈现
1.儿童问卷相关性分析
问卷回收后,笔者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五级量表进行赋分。通过儿童的要求、建议和决策被家长的接受程度来判断儿童的话语权程度。A选项赋分为5分,B选项赋分为4分,C选项赋分为3分,D选项赋分为2分,E选项赋分为1分。笔者将所转化的赋分值划分为了五个等级,分值在0-8分区间,被划分为没有话语权;分值在9-20区间内,被划分为少有话语权;分值在21-28区间内,被划分为较有话语权;分值在29-36区间内,被划分为很有话语权;分值在37-40区间内,被划分为绝对话语权。
在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中,我们进行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如下图:
(1)年级与话语权相关
从相关分析结果可看出,年级与话语权分值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p值为0.024,p值小于0.05,说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年级与话语权分值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值为0.204,说明存在低度的正向相关关系。
由此说明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度对其家庭话语权持有度有一定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人际交往地位的提升,渴望在人际交往中得到爱与尊重。
(2)表达欲与话语权相关
表达欲与话语权分值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p值为0.001,p值小于0.05,说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表达欲与话语权分值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值为-0.295,说明存在低度的反向相关关系。即表达欲较高的儿童,其家庭话语权持有度较低。由此说明儿童的表达欲非但不促进家庭话语权地位,反而起到抑制作用。
(3)长辈态度与话语权有关
长辈态度与话语权分值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p值为0.000,p值小于0.05,说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长辈态度与话语权分值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4)儿童家庭地位与话语权有关
地位与话语权分值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p值为0.000,p值小于0.05,说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地位与话语权分值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5)家长对儿童表达的重视程度与话语权关系
家长对儿童话语权的重视程度与话语权分值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p值为0.350,p值大于0.05,说明家长是否与儿童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沟通并不会对儿童的家庭话语权持有度造成影响。
2.儿童问卷全样本单项分析
(1)儿童家庭话语权持有度较高
在全样本分析中,超过一半的小学儿童“很有话语权”,不存在小学儿童“没有话语权”的情况,其话语权的持有度呈正态分布,且趋向于“有”话语权。由此看来,杭州市小学儿童的话语权程度总体状况较好,杭州家庭关注孩子的个体独立性,家长的教育素养总体较高,教育观念符合时代趋势。
(2)家长对儿童身心发展关注度很高
当儿童与父母交流学业与生活中的想法时,绝大多数家长会给予关注,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总体上杭州市家长对儿童身心发展关注度很高。
(3)儿童的家庭地位相对平等
过半数儿童认为,其家庭地位与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认为自己的家庭地位“非常高”和“低”的儿童数量相对较少,整体呈正态分布。说明杭州市小学儿童的“人人平等”价值观教育比较到位,在家庭相处模式中也能很好落实。
(4)儿童的表达欲总体较强
大部分小学儿童会表达也愿意想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存在15%的学生果断表示“不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可能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度与依赖程度有关。
3.儿童问卷样本间比较分析
(1)城郊差异分析
在调查的样本中,50%的样本是市区的小学儿童,50%的样本是郊区的小学儿童。对比发现:
第一,市区小学儿童的话语权明显高于郊区小学儿童。市区小学儿童的家长个人素养较好,教育观念能紧跟时代潮流,关注儿童个体发展,对儿童的话语权包容度高。郊区小学儿童的家庭多外来务工人员,为生计奔波,难以周全地顾及子女教育现状。因此,小学儿童话语权的持有性受城郊分布影响,郊区小学儿童的话语权水平比城区低。
第二,市区小学儿童表达欲相对高于郊区小学儿童。儿童的表达欲与个体性格类型有关,也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氛围越宽松融洽,越能激发孩子日常的表达欲;相反紧张、压抑的家庭氛围,会抑制孩子的情绪,从而降低表达欲。
第三,市区小学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比郊区小学儿童家长好。主要表现在对儿童的倾诉和交流能耐心倾听、认真反馈。
第四,总体上看,无论市区还是郊区,儿童都认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较平等,但在极值的比例上有所不同。市区的儿童家庭地位“非常高”的人数比“很低”的突出,从侧面反应儿童的幸福感指数较高;郊区儿童家庭地位中,“很低”的人数又比“非常高”的突出,从侧面反应了儿童幸福感指数较低。
第五,无论市区儿童还是郊区儿童都对自身的话语权进一步得到重视寄予期望。市区儿童所受的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平比郊区儿童高,大多数儿童仍希望自己的话语权进一步受到重视,这反映了儿童自身作为独立个体对平等权利的向往与追求。
4.家长问卷全样本单向分析
(1)家长自身经历对儿童话语权的代际影响
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对儿时话语权被尊重的程度已经很难忆起,大多人觉得不能记起或者模糊不清,个别家长表示“有不被尊重的经历,因此对孩子的话语权更加尊重”,由此可知,家长自身经历可能会对后代的话语权尊重程度起促进作用。
(2)家长目光审视儿童的自我话语权持有度发展
家长问卷的结论与儿童问卷相符,即儿童的话语权水平确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但也有家长对之关注度不高,回答“没有留意”。
(3)家长文化水平与家庭教育中儿童话语权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市小学儿童家长的学历水平以本科生居多,其次是高中生,这样的学历水平在全省同龄学生的家长群体里属于较高水平。好的家庭教育大多源于家长对教育方法的恰当运用,高学历的家长更容易学会好的教育方式。
(4)家长对“儿童话语权”概念的认知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家长对“儿童话语权”概念的界定并不清晰,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感,薄弱的理论基础无法为实践提供步骤指引,由此可见,家长们对“儿童话语权”保护有想法但缺实践的行为也就容易理解了。
(二)访谈结果讨论
1.社会对“儿童话语权”概念的认知水平
社会群众大多认同“儿童的意见应该被家长尊重”等观点并不断尝试运用在实践中,儿童的话语权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只是大众尚未意识到此类观点属于尊重“儿童话语权”的范畴。
2.兒童话语权在家庭教育中的表现方式及其解决方法
笔者认为,儿童话语权在家庭教育中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儿童的要求在家庭中的可接受程度,儿童的决策在家庭中的被尊重程度,儿童的建议在家庭中的被聆听程度。
儿童的话语权应当受到家长的尊重,家长应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以德动人。这样做,首先表明了家长对儿童提出的观点的尊重,保护儿童的话语权,又对儿童的话语权提出了一定要求,让孩子明白“权利的自由是相对的,受一定条件限制”。
3.儿童话语表达欲望的分析
表达是儿童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儿童应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儿童的“失语”对于儿童的学习、生活、情绪、人格、品性等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1)促成儿童表达欲望的原因
①儿童作为独立个体渴望被关注
儿童阶段是人的成长阶段中,最重视他人关注的阶段。表达自己的声音,吸引外界的关注是儿童所能想到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②表达是儿童向外界展示自我的机会
活泼、机灵的儿童往往更容易受到长辈们的赞扬,儿童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与欣赏,因此会尽其所能表达自我的方式来让外界社会对其投以更多关注,展示自我的优势,换取他人的赞美。
③儿童是社会环境中发展成长的人
表达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表达是个体与他人展开正常交往的基础条件。对于儿童来说,表达是一个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2)儿童表达欲的体现方式
儿童的表达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言语表达、情感表达和行为表达。这三种表达构成了儿童间交流、对话的主要工具,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力发育,也会影响到正常社会化。
(3)儿童表达欲与儿童表达结果的相关度
儿童的表达积极性会受到表达结果的影响。父母若是长期冷淡回应,爱理不理,儿童便会感受到“无趣”,不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在学校里的经历。
4.影响儿童话语权的因素
(1)儿童话语权现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与现代教育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如“乖孩子”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话语权实现。
(2)儿童话语权现状与传统知识观的关系
知识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观及教育行为。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绝对的真理就预示着绝对的权威。成人是真理的代言人及知识的权威者,而儿童由于“无知”、“不成熟”等只能被动接收真理,儿童的话语权同样受到了限制。
三、总结:打破传统观念桎梏,解放儿童话语权
只有当我们打破传统儿童观、知识观与教育观的偏见与桎梏,让现代化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真正刻入我们的深层文化心理,我们的儿童才可能真正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与压制,我国儿童的话语权也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解放。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成人要付出更多的劳动,进行更多地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切实维护和尊重儿童的话语权,让儿童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进而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世界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林霞娜.儿童作为话语权主体的正当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毛浩然,张芳.启迪思维教学相长——家庭教育话语互动滋养模式[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34(04):33-40+122.
[3]黎姿.双语儿童的语码转换及其话语权浅析[J].现代交际,2018(02):184-185.
[4]王翩然,徐建華,李耀昌.倾听儿童的声音:让儿童成为自己图书馆的评价主体[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05):102-115.
[5]刘树娜.我国儿童话语权问题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5.
[6]张小翠,陈世联.儿童话语与话语权——在传统游戏和区角游戏活动中的比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62-63.
[7]谢艺泉.家庭教育话语模式的转变:从独白到对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32):36-37.
[8]叶飞.论儿童表达的教育学意蕴——基于儿童“失语”现象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8(03):6-8.
[9]张娜,宁佳.早熟的“童话”——浅析大众传播时代儿童话语缺失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8):141.
[10]王金娜.知识观与儿童话语权[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3):15-18.
[11]魏卿.浅析对话教育发生的现实条件[J].教师之友,2005(07):13-15.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20R427009)。
作者简介:刘瑞宇,1998.11,女,汉族,籍贯:浙江舟山,学历:本科,所读院校:杭州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周笑莉,1999.08,女,汉族,籍贯:浙江仙居,学历:本科,所读院校:杭州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