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爱国奋斗精神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2021-09-10孔雷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

摘要:爱国奋斗精神是中国先烈创造新中国文明历史的重要精神支持。基于此,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改革,要融入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内涵,对此精神进行个人理想信念、价值观及红色故事的宣传教育,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爱国情怀,学会明辨是非、注重立场,通过努力学习实现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思政教育;爱国信念;爱国奋斗精神

引言:

思政课程作为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主战场”,应当把爱国作为首要的教育内容,融入到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中,避免他们因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不良思潮的影响,忘记了自己的主体身份,忘记了浴血奋战的先烈,忘记了为祖国繁荣富强做出牺牲的人民。教师通过教育过程对爱国奋斗精神的思考和讲解,让学生知晓他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祖国稳定繁荣来之不易,以此激励学生在行动中践行爱国及奋斗精神,使思政教育在这个方面能够为指引学生勤奮学习及开拓创新注入持久的动力。

一、爱国奋斗精神的内涵思考

(一)爱国奋斗精神始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中国能在21世纪逐渐屹立于世界舞台的中央,离不开那些为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的先烈,离不开为新中国建设而上山下乡的先驱,离不开几代党中央领导同志的高瞻远瞩。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美好,目前正为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这些幸福的生活,都不是口号喊出来的,都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撸起袖子”奋斗出来的,祖国这些成就都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历届政府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实现的。通过“四史”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让这种在斗争中形成的爱国奋斗精神深深地融入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血液,形成恒久坚定的爱国情怀。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二)爱国奋斗精神基于振兴中国的“使命”

曾有许多科学家和仁人志士,在新中国成立后,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美好生活,毅然回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他们用满腔的热忱,把智慧和汗水洒遍了祖国大地,用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在航空航天、地质勘探、深海开发等领域中的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力量和精神动力,引领和感染了更多人才投入到祖国建设的方方面面。这一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正是基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才能取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伟大成果,我们要通过思政课程,把这些爱国奋斗精神渗透进学生的骨子里面,激发学生们树立振兴祖国的远大志向。

二、坚持传承爱国奋斗精神的宣传

(一)教育学生坚定爱国信念

职业院校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多是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日常事件,很少关注这些爱国志士,很难真正体会先烈们崇高的爱国情怀,对爱国奋斗精神缺乏国家大义上的理解。所以,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学生社会见闻、通过开展“四史教育”或者鼓励参加社会实践,塑造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教师还可以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增加对爱国信念的英雄事迹讲解,使学生了解爱国可以用怎样的行动来实现,把自己和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脑海中逐渐形成爱国意识并坚定其理想信念,才能认识到自己唯有通过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且是在爱国爱党的前提下,在拥护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不懈努力,勤奋学习,不虚度光阴,不玩物丧志。

(二)宣传先烈传奇爱国故事

职业院校学生大多处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关键转折期,他们希望通过一定的方式投身社会并证明自己,但却缺乏榜样和目标,缺乏理想和信念。在此情形下,祖国涌现出的那些改革先锋、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祖国建设的英雄人物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思政教育课之中,要重视案例教学,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要让思政教育有血有肉、真实可信、有感染力,能触及灵魂,这也是思政课程教研的主要方向。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涌现的先烈故事及典型案例,使这些故事能够激励学生爱国奋进,能大力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程度减少学生之间出现的不良思潮以及理想信念缺失,使他们能够逐渐领悟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证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落实爱国奋斗精神的教育要求

(一)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方向

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向国、向党、向善的思想意识,作为宣传爱国奋斗精神的主要方向。通过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增强思政教育对深刻社会政治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明辨是非、如何去伪存真、如何找准方向,这能使他们“知史明志知往鉴来”,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教师也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革命战争和祖国建设中的反面典型案例,使他们可以站在国家发展的立场上,分析这些卑劣行为对祖国和社会的危害,以及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学生被不良思想或西方意识形态所戕害,并坚决抵制西方文化的入侵,老师们则要认真思考和落实爱国奋斗精神如何传承和生根。

(二)优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爱国的理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比如价值观辨析、讨论法、参观法、实践调研法等,帮助了解明辨哪些行为属于爱国,用什么方法去践行爱国。还可以开展案例分析,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辨别,哪些行为不合时宜或已触犯国家利益;再解剖典型案例中人物的政治立场,可以用比较直观的沟通交流方法,让学生记住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最后对思政课程适度进行升华,引导他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盲目崇洋媚外,培养家国情怀、工作后立志报国,投身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结语:

教师要对体现爱国奋斗精神的故事和行为,进行以某个人物为主线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评价和学习人物经历,理解此精神对国家发展以及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帮助他们学习传奇爱国故事,改变学生从影视作者或者网络渠道中,了解到的真实人物事迹和行为。做好学生个人品质和爱国主义等方面内容的思政教育,使爱国奋斗精神仍然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能够实现于培育学生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饶旭鹏,王倩.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与培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4:4-7.

[2]郭晓勇,闫祖书.抗疫背景下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实践探索和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20,12:10-12.

作者简介:孔雷(1981.3),男,汉族,重庆,重庆市创富管理咨询职业培训学校,教育硕士,讲师,从事职业教育培训及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
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