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2021-09-10张燕

医学前沿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效果护理风险管理

张燕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阶段内我院接收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采取对照组基础上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切实有效的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而实现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护理干预,这样能够呈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因此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行。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临床应用效果

引言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在实际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面临很多方面的风险因素,极有可能因为患儿乱动而导致静脉管出现脱落等相关方面的问题。针对此类情况而言,要着重做好相对应的风险管控工作,进一步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规避相关风险事件,出现为小儿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在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我院接收的80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于该类患儿的临床疗效。现针对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段选在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所涉及的患者有80例,是我院在此期间接收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在患儿中包括男性4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2.37±1.02)岁。结合研究的需要和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0例,对其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护理对照组的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在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之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具体的操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构建与之相对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护士长和普通护士,小组成员有5人。要确保相关组员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可以充分胜任岗位职责,对于潜在风险具备应有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同时着重关注患儿的具体情况和临床护理要点,使相关风险护理方案更切实可行,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护理实践中,要按照方案的相关内容有序操作。其次,要进行针对性的风险处理。在护理实践中要进一步分析、收集和整理各类风险因素,与患儿进行密切沟通,充分尊重患儿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与家长密切沟通,把握患儿的具体情况,以此进一步分析和判断相对应的风险因素,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进一步落实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理念,体现出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落实效能。第三要贯彻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着重做好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工作,确保制度内容具备实效性和风险管控效能。同时要匹配与之相对应的护理风险指导书,有效指导护理人员按照具体的要求有效操作,确保其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技术要领,同时也要带领娴熟的专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分享经验,对于穿刺技巧、患儿症状、体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护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落实各项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護士长定期抽查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且严格考核护理人员的工作成效。第四,着重针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而言,在心理层面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不安、焦虑等相关情况,对此,应该着重做好心理方面的疏导,同时要充分讲解头皮静脉输液的针对性和必要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使患儿更有效的遵守相关指导,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依从性和配合程度,进而为其治疗和输液顺利进行提供必要保障。也要提高家长对患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具备应有的风险防范知识和相关技能。进行头皮输液治疗时,要强化巡视,对于危险事件或者危险动作要及时有效的制止。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5%和0,对照组分别为80%和10%,由此可以充分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

3讨论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一种常用的治疗小儿疾病的手段,小儿生病之后,有时要通过静脉给药或者静脉补充能量的方式为其提供相对应的治疗和干预,但因为小儿的头皮静脉有比较明显的表浅、清晰易辨的特点,且头部相对于四肢末梢部位活动度小更容易固定,所以临床采用头皮针刺入小儿的头皮静脉然后连接输液装置,以此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和给药,进而为患儿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输液的过程中,患儿因为比较容易多动,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药液渗出或者针头脱落等相关方面的风险,而此类问题对于患儿的安全性会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有效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制定出更为系统完善的个性化风险护理方案,组建高质量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确保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制定和落实,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规避各类风险,使其危害性得到充分降低。患儿的血管比较细,密集,在选择血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相对来说更为粗壮的血管,同时因为患儿的年龄比较小,很容易无意识地乱动,所以要注重做好患儿的固定工作,要确保患儿家长对其进行严格细致的看护,避免其乱动。要加大巡视的力度,具备应有的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和风险的应对管理,以此确保患儿得到更加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为其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

4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充分明确,在护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因此这种方法有推广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曹娟娟.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医学,2018(4):172-173.

[2] 邵丽.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8):105-106.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效果护理风险管理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钛镍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超声诊断应用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对照研究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