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教学改革的视听语言课程研究

2021-09-10王璐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程研究课程建设应用型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艺术传媒类专业中,视听语言是一门必修课程。较广的涵盖面、多而散的知识点是该门课程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以听为主,缺少必要的练习和实践,极大地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对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成果进行改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视听语言教学观念。本文对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进其视听语言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课程建设;应用型;教学改革;视听语言课程;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092-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西安培华学院校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视听语言》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成果;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视听语言》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PHJM919

一、引言

视听语言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开设。本课程是学生学习该专业的第一步,也是影视创作相关课程的入门基础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影视元素及其表现特征、镜头寓意等知识内容,熟练掌握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视听语言的基础特征,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结合运用,以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围绕课程理论内容,着重对学生视听语言的应用能力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项目练习中,不断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视听语言课程主要围绕影视视听语言元素和实践技能运用原理开展教学,在原本纯理论授课的教学方式中融入实践教学。随着本科高校应用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推进,本课程尝试以实践应用型教学改革课程,课程以“理论+实践”为运用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配合对应核心理论知识设计实践项目,以项目驱动教学内容,促进理论内容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提高,做到以理论促实践,以实践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转换课堂主角。

二、视听语言应用型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大多数影视艺术类院校相关专业的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现状,可以发现,目前授课形式占较大比重,依然以理论讲授为主。首先,视听语言课程理论体系非常庞大。只有加强理论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以课程理论知识为先导的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的侧重点。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要从具体的理论学习到影视案例的对应鉴赏环节,再到具体的对应实践项目练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依然采用全过程知识性灌输模式,加上分析案例配套理解,以课上、课下与理论同步的训练和作业为教学内容所需。本专业学生有很大的实践热情,但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在授课环节上,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无法达到通过教授理论知识内容有效提升学生视听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

实际上,视听语言课程涉及的理论分析、实践规律和审美技能都非常强。它与美学、艺术概论等课程有所不同的是,可直接用来指导影视创作。在影视创作中,需要通过对视听语言的合理运用,展现影像的信息内容,这也是无数影视创作者在不断实践创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创作一旦脱离实践,就成了无的放矢的复杂的理论,无法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否则视听思维能力无法切实得到提高。

三、视听语言应用型课程改革模式

(一)将线性思维方式转变为四维思维方式

视听语言教学通过串联各门专业课,而形成相对完整的脉络,内容与影视创作的重要概念有密切关系,主要从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开始。设置视听语言课程,能使学生在熟练掌握视听语言一般规律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视觉思维习惯,从而创作出具有画面感的剧本,这对其日后的专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采用线性思维方式,这是因为其长期接受文字性知识,在接受和理解视听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再详细的文字,也比较抽象[1]。因此,将单一的线性方式转变为视听一体化的四维方式,是学习视听语言课程的基础。而对学生视听思维进行培养,并不是对立和排斥文学思维,而要使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在教学中,要配合其他专业知识,突出影视艺术的专业性质,丰富影视艺术的专业内涵,使学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素质。既要對其视听思维进行确立,同时要求其具备文学思维,超越视听思维,更好地运用视听语言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构建一种立体的、多元的教学体系,将原有的旧框架打破,不断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要重理论,更要重实践;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视听语言包含的内容,如运动摄影与声画关系、剪辑、画面造型语言等进行深入讲解,由此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细化影视片段赏析教学法

解读和分析经典影视片段,是视听语言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两个误区:一是未合理选取影视片段,主要为了消遣娱乐,背离了案例分析的宗旨;二是泛泛而谈,未针对性地选择案例,仅仅解析人物和主题,对视听语言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电影在各个方面体现美,教师需要真正做到全方位解析影片[2]。为了将学生感官接受的特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媒介教学手段,这样就能在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中,制作课件是重点。视听语言的课件需要结合声画,运用相关图片和视频配合讲解每个概念和理论,能真正做到图文并茂、重点突出。教师应当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随时链接教师引用的影视片段,并轻松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例的融会贯通。

(三)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师在教授视听语言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理论和实践的比重进行协调。可增加实践训练,将理论教学时间适当压缩,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视听语言知识。同时,要构建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将原有的框架打破。

首先,要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协调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授课时间。“理论—实践—详细理论—实践”是比较合理的安排。另外,实践课时应该为理论课时的1~2倍。

其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就是做好实践教学,由此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所以,需要适当增加学生实践训练,可以从模仿优秀的影片开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影中出现的镜头和镜头调度,然后据此揣摩影片的意境和导演的用意。要尽量采用开放式命题,充分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合理运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自由拍摄,或自拟题目,用影片尽情展现自己要表达的东西。上述训练应以拍摄小组的形式进行,这样既能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进行训练,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交流,在拍摄过程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以实现共同提高、彼此促进的目的。学生往往通过作品,体现影视理论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实际,设置实践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并且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将学生参与创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创作过程中,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激发出来。

(四)不断改革考核方式

视听语言包括影视画面视觉语言元素和声音听觉语言元素两大类教学内容[3]。由于被定位为理论基础课,很多院校主要采取单纯的理论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笔试是视听语言课程以往的考核方式,一般从教材中选取内容,存在很多弊端。很多学生缺乏深刻认知,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视听语言的各种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由于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不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后续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基本忘了之前的视听语言基础,只能由实践课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极大地浪费了课程资源和学习时间。同时,笔试也对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对基础概念和实践项目进行分类考核,使学生掌握视听语言课程的全部硬知识,并且了解视听语言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分类。扎实的理论基础,能为后期的实践操作创造条件。该考核方式的运用,能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同时检验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的成果,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懂得影视宣传营销和表演,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结语

新时代建设和改革視听语言课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具有显著的弊端,教师需要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知行合一。转变思维方式,细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改革考核方式,是未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只有坚持该方向,才能满足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 苏畅,宋人杰.提高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教学质量方法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04):90-92.

[2] 李岩峰,潘晓鸥,王尔馥. OBE教育理念下链式混合教学的探索与实[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1):73-75.

[3] 王森.影视视听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1-25.

作者简介:王璐(1988—),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语言、影视创作。

猜你喜欢

课程研究课程建设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中职学校光电专业现代班组长培养的课程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保险实训课程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