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北票市工业文明保护利用的调研

2021-09-10孙天慧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现状研究

摘要:工业文明体现了一座城市外在颜值和内在灵魂。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重要载体和依托。如何进一步培育工业文明,利用和保护北票工业遗产,让工业遗产活起来,对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对我市而言,培育工业文明既有厚重基础又有现实需要。

关键词:工业文明;保护利用;现状研究

一、北票市工业文明现状

北票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从1875年至2014年先后经历了清朝民间、英国人、伪满、国民党时期和建国后期的长期开采,可谓“百年煤城”。但是随着地下煤炭的不断挖掘采出,地下煤炭资源日趋枯竭。自实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以来,先后遗留了大量矿区工业遗产。工业遗产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记忆遗产、档案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因此,如何利用和保护北票工业遗产,让工业遗产活起来,对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二、工业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虽然得到了一定重視,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对工业遗产的利用与保护,还是各部门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成立专门的工业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对工业遗产的普查评估利用缺乏统一规划,遗产评价保护工作机制尚未建立。二是遗产家底不清。由于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业遗产调查,导致全市工业遗产底数不清,档案资料不全,也缺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力量。三是保护意识不强。由于缺乏一定的保护意识,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造成部分工业遗产如蒸汽机车、老铁路等具有重要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消失、毁坏。四是宣传教育不到位。由于缺乏对工业遗产的宣传教育,公众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关注度不高,导致有关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缺乏公众支持。

北票市工业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做好工业遗产普查。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它的价值认定、记录和研究首先在于发现。全面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评估和认定工作,摸清工业遗产底数,明确工业遗产构成,评估工业遗产价值,建立工业遗产分级保护机制,建设工业遗产数据库,为科学规划、分类保护、有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对于未纳入工业遗产保护领域,但具有工业文化价值的企业,也纳入到保护范围。

(二)加强保护意识,推进重点保护展示。工业遗产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只有认定和保护工作先行,才能防止对其随意废弃和盲目拆毁。切实加强重点工业遗产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治理,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工程项目,消除工业遗产安全隐患。依托价值突出、内涵丰厚的重点工业遗产,开展工业遗产价值阐释展示,弘扬工业遗产当代价值。依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三)完善博物馆建设体系。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故事。北票的工业遗产既是北票发展的缩影,也刻录了北票一代代产业工人难以忘怀的人生及其奋斗历史。因此,一方面,设立以矿区工业遗产为主的工业遗产博物馆,通过保留建筑、采煤设备、运输工具、服装、生活用品、影视资料等,将遗产资源整合,展示北票近代工业成长历史。可以学术讲座、离退休职工现身解说、媒体展示等手段做好讲解。引导增加人们对工业遗产保护与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兴趣。另一方面,继续开发利用好北票市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的红色资源,完善场馆建设,打造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繁荣新业态,打造经济发展新模式。工业遗产保护只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宽工业遗产保护的路子,通过合理的再利用,延伸工业遗产价值产业链,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并得到有效保护。一是将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到创作生产、创意设计当中,凸显北票工业文化遗产的独特性,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等手段,推动以北票特色工业文化为主的内容制作与呈现,孕育新型文化业态。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发展文化创意园区和影视拍摄基地,发展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会展经济和文化活动,促进工艺美术产品、艺术衍生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交易,打造多元业态园区。使工业传统与现代时尚文化交相辉映,既降低成本、改善环境质量,又能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二是完善配套商业服务功能,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的“旅游+”工业文化新模式。三是促进工业遗产与现代商务融合,可对具有使用功能的办公楼、仓库等建筑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青年创业平台和创意孵化器,不仅可以提供新的就业空间,也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五)拓展文化生活新空间。加快老矿区的转型升级和用地更新,修复厂房、仓库和其他历史遗存,推动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强化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对公众开放,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依托工业遗产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的工业遗址公园、城市文化公园等,形成融入现代设计观念、适应当代生活方式的城市人文景观和公共开放空间。

(六)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形象提升相融合,将能够凸显工业文化特色的景观标志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可将具有标志性特点及产业特色的工业遗产,如台吉竖井、洗煤塔、运输带等,在不改变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必要保护措施及外墙装饰等,打造地标性景观。支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节、艺术节、博览会、体育比赛等交流活动相结合,举办工业遗产主题研讨会和工业文物交流展,拓展工业遗产的价值普及和传播推广渠道,发展北票特色工业文化。

工业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而是宝贵财富。只有把它当作文化资源,人们才能珍惜它、善待它。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性和适应性的合理利用来证明它的价值,进而使人们自觉地投入保护行列,并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金进入工业遗产保护领域。要坚持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在保护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让北票成为一个集工业遗产保护示范基地、新兴工业旅游景区、创意产业集群的文化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李志刚.现代农业科技.2019(15)

[2]创造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康来云.中州学刊.2018(05)

作者简介:孙天慧(1989-),女,辽宁北票人,汉族,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现状研究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
MOOC设计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推进保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