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素小草《千字文》书风的创作初探

2021-09-10仲若瑜蒋传存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8期
关键词:怀素千字文风格

仲若瑜 蒋传存

摘要:简析怀素《小草千字文》的艺术风格,并以此为毕业创作的参考范本。结合怀素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艺术创作,并简述创作的过程。

关键词:怀素;小草书;《小草千字文》;风格;创作

宋代书法家苏轼在《论书》中曾提及,“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书也”。探究其起源,了解时代背景便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

一、小草千字文时代背景

草书的起源说法不一,赵壹曾在《非草书》中有言,“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因社会需要,便捷传达指令而产生,其最具实效性的特点是简易流便。

在唐代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加之帝王的推崇,唐代书法在传承与创新中达到鼎盛时期。时势造英雄,唐代出现了一批文人书家,怀素便是其中之一。怀素一生从早年书法“不师古”,四处求学,深受二王、邬彤、颜真卿、张旭等人影响,随之集众家之所长,晚年自成书风,于唐贞元十五年写下《小草千字文》。

二、简析《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作于零陵,书写时怀素时年63岁。自然而然我们会把《小草千字文》当作怀素历经一生后的沉淀之作,是体现怀素在草书造诣上的成熟之作,更能体现怀素个人性情修养的经典之作。

《小草千字文》的整体风貌得益于怀素的审美观念,将前期浪漫主义书风融入后期的平和简净。虽给予人平和的初印象,但书写节奏感极强。用笔具有简单干净,不刻意强调变化,在规矩之中随心所欲的个人特征。与怀素大草不同的是,大草多以圆锋起笔,小草则多以带有切的笔意起笔。收笔时多有回锋收笔,些许出锋的字体呈连带关系,字字独立,以笔意连带不见牵丝,实笔连带的形式下大都以“天地”之间的连带简洁干净。行笔速度富有变化性,“重、芥、姜”则展现出大部分的行笔速度,呈现缓慢、舒展之速;而“信使可”三个字的连带书写速度接近于大草,干净利落。笔势的变化以及走向来塑造空间。字中笔画的变化体现空间感,直曲线的弱化增加单个字的刚劲,个别字的半包围结构增加曲折,体现空间多样性。裹束表现为字体的筋节、骨肉和皮血,古人所言裹束源于《玉堂禁经》,这是在临帖过程中,最重要的启示,临摹草书时不可过分注重“形”而忽略“神”。

《小草千字文》的结字方式反映出怀素的审美观念。简繁相穿,松紧得当,平正欹侧安排巧妙且丰富。与其他书家的草法相比较,怀素有其不同之处。怀素在其大草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大部分呈现精简整编,形成具有其独特面貌的草法结字特征。繁之处,在于笔画较多的字不简写,而是交代清楚每一笔的来龙去脉。繁简结合,突出书写的丰富性。重心是把握字体平衡的重点,字体是静态的,重心的变化让整个字有了不同的倾侧感,从而产生动感,使其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小草千字文》的艺术性在于空间感的塑造。通过字组分组的这一方法构造草书的空间与形式感,突出章法和行气。章法布局从整体而言,是黑白两大颜色板块通过分割、组合形成书帖章法规律。书帖中强调气息感,通过“气口”局部的留白留空来调整节奏感。形式上呈现字密行疏布局,字字独立且错落,虚实并存。整体章法空灵疏朗,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在统一之中进行变化。

三、草书《长恨歌》创作过程

根据自身偏好浪漫主义书写风格,选择书家怀素的小草为具体的创作书体。创作之前必先临帖。草书的临摹学习则把侧重点首先放到了草法理论,练习为辅。草书草法复杂性不言而喻,不是笔画线条过多,反而是笔画线条过少。在书写过程中少写一个转折可能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字。然而书家都有其独特的草法,但又有其规律可循,在学习过程中需区别对待。草书较其他书体的学习,有便捷、书写速度快之优势,但实用性不强,容易出现难以识读的问题,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要仔细推敲创作内容中每个字的草法,做到每个字的使转和细节都准确无误。

书写工具的选择,是创作一个作品的开始。根据《小草千字文》的特点,选取以兼毫为主的毛笔,以望达到“以柔绕刚、以刚环柔、刚柔并济”的笔与字的交融效果。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为了重点突出作品的墨色变化,采取研墨的方式,加以些许宿墨混合调制。纸张上选取半生熟质感,以青灰色为主,竹纹为底,从而达到自身所想表达的古朴典雅清秀之感。在书帖选择上,以怀素《小草千字文》为主要临摹范本,以怀素大草为辅,通过大草练习线条的质感,从而弥补小草容易出现书写拘谨、线条不舒展的问题。

在整体布局上,古人常谈“阴阳学”,将阴阳学运用到章法布局上,使整体平衡不失重,即空间与线条的穿插得当,突出黑白对比明显,制造布局空间感。又因选取的范本布局疏朗,列距明显,单个字的处理需加强笔画之间的枯润、粗细,突出字的立体感。在当代展厅多出具有冲击力的大幅作品的情况下,反其道而行之,形式上选用手卷形式。手卷承载着雅致,具有欣赏可玩性。内容上选取白居易的《长恨歌》,以怀素小草述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爱情悲剧,又以《长恨歌》的内容渲染书法作品的气氛,怀素小草的成熟书风搭配《长恨歌》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进一步达到书文融合。与此同时,从作品选题到作品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经过导师的建议指导,一遍遍修改,逐步完成兵打造出自己满意的毕业作品。

四、感悟

求学的道路充满未知且无限可能,我仍会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学习这条道路。书法是人生众多道路的选择之一,是值得终身践行,意义深远的道路。四年书法的学习,从陌生到熟悉,书法的笔情墨趣,使得我与书法结下了情结。

对书法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不盲目从众,继承传统、敢于创新,在不断尝试中进步,这是我的追求。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的文化软实力,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重中之重,吾辈当自强不息,一生不止。

参考文献:

[1]刘玉坤.《阴阳互补与书法创作研究》.河南大学.2011

[2]李双阳.《碑帖技法讲座(二十一)—怀素<小草千字文>(上)》.载于《书法》.2012

[3]沈鸿根.《安闲·平和·简淡—怀素<小草千字文>鉴赏》.载于《书画艺术》.2011

[4]冯彦芹.《怀素書风的成因流变》.中国美术学院.2018

[5]中华书局编.《怀素小草千字文》.中华书局.201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怀素千字文风格
怀素芭蕉练字
书僧怀素的籍贯
联谜考徒弟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怀素芭蕉练字
隋·智永正书《千字文》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