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21-09-10黄依萱
黄依萱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但影响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会对学生日后学科知识的掌握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上更好的融合“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以及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是当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引言
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这一理论的创立者和领军者,而所谓的“生活教育”实际上就是要将各种生活元素加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不在受传统课堂环境的约束,而是能够通过课堂与自身生活环境的相结合提升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当下的教学现状来看,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主要是将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环节以及知识的运用环节三者结合起来,这也和当下教育发展要求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相符合。
一、教学做合一理论融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含义分析
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含义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母语这么简单,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学习其他学科的目的,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培养他们的优秀品德。在受到当下新课改的发展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重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起到一定主导作用。而新课改的育人目的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不谋而合,都是强调利用语文学科来启蒙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再经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达到强化自身综合能力的目的,所以在当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做合一”理论与课堂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其次,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从而实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而所谓的高效课堂模式就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基础课堂上将主体位置进行转变的过程,把语文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从而使其实现自主学习。
二、当前影响教学做合一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因素
“教学做合一”与当下新课改发展的要求大体上较为相似,都比较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让学生变成课堂中的领导者。但受传统教学课堂模式的影响,当前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课堂主体的重要性,仍然过分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这样就导致无法更好的发挥“教学做合一”理念的作用和教学优势,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接触和学习兴趣。
三、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基于“教学做合一”理论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保证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讲的首要影响因素就是学生对于教师讲解内容的兴趣以及自身的情绪,如果小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且学习情绪较为高涨,那就可以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尚处在萌芽阶段,对一切事物保持着新鲜感和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现象在课堂中也体现的较为明显,具体以喜欢就一个点反复询问教师、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等为标志,这就决定小学生在课堂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需要教师的帮助及解答。而“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能够围绕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落实学习要求,所以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能够想去学、主动去学、愿意去学,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效率。
例如,就选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本中的一篇内容进行举例,它里面有一篇叫《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设问试的教学模式进行提问,如同学们认为小蝌蚪的妈妈是那个小动物呢,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都给予了他怎样的帮助等不同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題对课文进行有目标性的阅读和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性,并可以从课文的阅读过程当中快速的找到答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并且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的采用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当中对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节内容进行学习,体会小蝌蚪找妈妈过程的曲折和艰辛以及最后找到妈妈后的喜悦。
(二)结合生活实际强化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
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念的提出先行者,而“教学做合一”理念也源自于“生活教育”模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理念时一定要和生活化场景相关联,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做合一”理念落实质量。而且语文知识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场景,并且最终通过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又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到生活中去收集各种各样花的种类,并且在预习任务布置时提出问题:“假如现在你是这所学校的校长,那你的学校里总共有多少花学生呢?”,第二天让学生带着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课上进行分享。而在学生完成问题回答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拉近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总结:总体来讲,“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在进行运用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将其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学习效率和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妍琳.教学做合一,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75-76.
[2]杨华.“教学做合一”——高师《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例谈[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