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2021-09-10李武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道德与法治小学

李武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反馈情况进行有效地总结和分析,掌握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有效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整合。在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和共性的情况下,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分层,全面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架构和流程,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手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德,同时也能为后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入开展,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阶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在小学阶段开设这门学科的主要意义是为了让小学生在成长之初,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具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积极地进行自我行为的规范,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健康地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需要教师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确保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的方式陈旧

一方面,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的知识理论性很强,实际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无聊,很难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传统的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较低,无法激起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就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和法治意识。另一方面,过于陈旧的道德和法治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真实诉求,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客观规律,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不利于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健康品质的形成,使学生获得全面地发展。但是目前的事实情况是部分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是一味地想要完成教学任务,使得教学的过程过于形式化、单调化,只是对学生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般而言,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契合,但由于教材篇幅和课时的限制,无法更加全面、立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而在学生的学习趋于综合化、个性化、全面化的情况下,较为固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难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基于此,教师就需要立足于教学现状,对当下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分析,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方向和指标,有效地进行创新、拓展、整合、优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抽象性、复杂性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可以导入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或发生的事件,利用信息手段将其转化成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学生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借助更加直观、简单的内容,有效衔接复杂的学科知识,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分析难度、思考难度。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访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资源库,根据本班学生的层次和能力进行相关资源的选择,也可以立足于教材,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海量资源,提取一些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的学习内容,结合课程教学流程进行全面筛选与整合,有效地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结构。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而且还有很多理论知识带有抽象性,学生的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其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正确地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开展教学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教材当中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融入到生活当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轻松地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以情境代替文本,让学生深入感受

道德与法治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是丰富且复杂的。小学生与社会的基础尚处于较浅层次,他们往往很难直接通过文字理解教材案例背后的道德情感、法治关系,久而久之,无法在学的过程中产生有价值的收获,其学习兴趣与质量必然会降低,核心素养得不到发展。因此,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更加贴近文本和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以情境代替文本,直观、具象地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深入情境当中去感受知识、体会道德情感与法治内涵。这样一来,通过身临其境的深入感受,学生不仅能够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能获得更好地迁移情感的能力,在探究中对健康生活形成新的认识,其核心素养必然能够得到积极发展。

(四)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考核不够严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所以说在新的教学时代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科学地考核。例如,教师可以多去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预习情况、学习的态度等,在一学期结束后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對学生展开公开、公正、公平地评价,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当中收获到了什么,感觉到自身还有哪些不足,今后会如何改正等,这些都纳入到学生最终的成绩当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成果有着重要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道德和法治的教授,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7):25—27.

[2]梁敏燕.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8(46):129.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黄花小学 432100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交叉学科下高中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