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2021-09-10晏阳莲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德育

晏阳莲

摘要: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主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信息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也有了新的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德育教育。这也成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关心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德育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里,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成为了当今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渗透,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在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一名现代化的、品德高尚的学生。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加强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目前,教师往往更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技能应用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情感的升华、态度的表达和价值观的引领,这种缺乏德育深度的课堂往往枯燥无味。将德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才能够让课堂更加生动有魅力。

二、基于德育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一)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中学阶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样重要。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一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因为计算机课程大部分时候需要在机房进行,但是有很多同学会把食物帶入到机房,或者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不注意爱护,随意操作和更改电脑上面的内容。而这些其实都是道德品质低的表现,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督促,这个阶段很多学生开始进入到叛逆期,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所以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直接的和生硬的说教。同时教师也要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注意自己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才能有效的感染到学生,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方向和参考。

(二)关注时事热点,挖掘本土素材,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精神是初中生所必备的品质,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也应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关注时事热点,将国庆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和“向国旗敬礼”“网上祭英烈”等德育活动内容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如临近“十一”国庆时,笔者结合“电子文档的设计与制作”这一部分的知识,让学生围绕“我和我的祖国”这一主题完成一份电子杂志作品。学生需要思考作品的内容素材,如何取得所需素材,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将收集到的素材制作成一份作品。学生通过到科技馆、文化馆查找资料,或到革命旧址、博物馆收集素材,精心设计作品的版面和内容,最后当学生们展示自己得意的作品时,师生们都能感受到深深的爱国之情。学生通过电子杂志作品的制作,将Word基础操作综合运用、融会贯通的同时,在采集信息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国,在制作作品中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三)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很多德育问题很明显地暴露出来,比如在教室打闹,还有的学生刚打开电脑就下载游戏、乱敲键盘,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浏览一些不良网站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首先是设备和信息完全问题,老师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学生报告发现问题老师要马上解决,告诉学生微机房是大家学习的地方,大家要保护公共设施。再比如,教师可将每个学生的座位进行编号,让学生们对号入座,并且为每个学生创建一个文件夹,把自己的资料放到文件夹里,做到责任到人、专机专用、相互监督等。

(四)利用网络素材,找准最佳时机,强化学生信息道德和法律观念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趋于形成和发展,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于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自控力,容易沉迷其中,受到危害。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培养学生养成健康文明使用网络的习惯,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道德。在《网络的交流与表达》教学中,在让学生掌握常见网络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懂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表达后,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交流和表达信息,能不能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需要遵守哪些道德规范呢?学生思考交流后,师生再一起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播放视频《文明上网四字歌》,引导学生遵守虚拟空间的公共规范,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落实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深刻把握教材大纲和内容,从教学实际出发挖掘德育素材,课内外进行有效结合,自然地渗透德育内容,能够在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提升中学生道德品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实现中学生健康的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和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贺步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12):190.

[2]李雁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的融合[J].新课程,2020(10):229.

[3]赵春雨.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J].吉林教育,2020(04):37-38.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坪寨中心学校 663099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微课”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拓展教材内容,展“线”趣味创意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